首页 百科知识 设计程序的基本内容

设计程序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10-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设计程序,既是指工作的步骤,也是指有目的地实施设计计划和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包含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设计程序的实施是在严密的次序下渐进的。循环是为了不断检验每一步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与目的,因此,设计程序的建立并不会束缚设计者的创造力。不同的设计类型对工业设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工业设计介入的时间段也是不一样的。设计规划的制订包括以下3项内容:②设计策划。

第8章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程序

8.1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一般程序

8.1.1 设计程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将一件事做好,往往就要事前制订和安排一定的计划,从而使所要做的工作能够有条理地展开,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工业产品的设计也是这样,要设计好一个产品,除了要用正确的设计理念和思想来指导设计行动外,还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合理的设计程序。有了这一设计程序,人们就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从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产工具,实现更新的生活方式,直至达到人类自身的改善以及与自然关系协调的目的。

所谓设计程序,既是指工作的步骤,也是指有目的地实施设计计划和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程序包含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由于工业产品设计所涉及的内容与范围很广,设计的复杂程度相差很大,因而设计程序也有所不同,但无论何种产品,其设计的目标最终是服务于人,在产品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受人们的生活观念、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市场经济等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在设计过程中必然包含着同一性的因素。

设计程序的实施是在严密的次序下渐进的。这个渐进的过程有时相互交错,出现回溯现象,称为设计循环的系统。循环是为了不断检验每一步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与目的,因此,设计程序的建立并不会束缚设计者的创造力。相反,在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地从战略上作出合乎需求的安排,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更好地与设计目标相适应。

随着工业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根据专家对过去设计实践经验的总结,逐步归纳出了3种比较典型的产品设计程序模式,即线型发展的模式、循环发展的模式和螺旋形发展的模式。以下逐一介绍。

(1)线型发展的模式

在线型发展的模式中包括以下阶段:

①准备阶段。首先是对资金、能源、技术、材料、设备等企业资源的筹集。此外,计划产品开发的时间,选择合适的设计人才也是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

②开发阶段。包括最初设计概念的产生,如设计定位、分析、设计构思。在设计构思中对相关因素的考虑,如人机工程学、技术条件、经济价值、美学因素等。

③评价与实施阶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对最初的设计概念以模型测试等手段进行检验和评估,其次对评估后的设计概念作生产的准备和生产的实施。

④市场反馈阶段。当产品进入市场后,通过对企业所做的一系列售后服务工作及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工作,如图8.1所示。

图8.1 线型发展的模式

(2)循环发展的模式

循环发展的模式中各阶段内容如下:

①从问题的发现到熟悉、分析阶段。包括问题调查、问题分析、设计定位。

②从问题的熟悉到问题的分析、综合阶段。包括设计分析、设计概念产生、设计概念深化。

③从问题的综合阶段到问题的评价、选择阶段。包括模型发展、设计评估。

④从问题的评价、选择阶段到最后的解决、完成阶段。包括测试、试制、修改、生产,如图8.2所示。

图8.2 循环发展的模式

(3)螺旋形发展的模式

螺旋形发展的模式中各阶段内容如下:

①设计的形成阶段。包括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目标制订、设计计划制订。

②设计的发展阶段。包括产生新的设计概念、概念的评估与设计的深化、设计模型、完善设计(设计概念评估、修改,设计概念展示)。

③设计实施阶段。包括绘制生产图样、信息汇总、生产系统修改、试制、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④设计的反馈阶段。包括顾客反映、售后服务、问题的追踪,如图8.3所示。

图8.3 螺旋形发展的模式

8.1.2 设计程序的基本内容

通过上述3种不同的设计程序模式可知,线型发展模式、循环发展模式、螺旋形发展模式这3种不同设计程序尽管在内容上有所差异,但就设计基本完成过程及每个阶段包含的内容来看,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归纳起来大致可分成以下4个基本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

对于一个设计项目来说,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改良性设计,也可以是全新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可以是受技术驱动的设计动机,也可以是受需求驱动的设计动机。不同的设计类型对工业设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工业设计介入的时间段也是不一样的。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设计工作,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在设计准备阶段,要通过设计规划和进行大量的社会、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调查与资料收集工作,并对收集到的情报与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例如,社会需求分析、社会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分析、市场分析,以及从人体工学角度、材料学角度、生产程序、有关标准、法规、生产管理等诸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作为策划和决定设计的依据。

1)设计规划的制订

在进行设计之前制订相应的原则和设计方针,并对设计程序进度实施规划,这对设计工作的顺利完成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规划的制订包括以下3项内容:

①成立设计规划小组。由设计师、工程师、企业家与销售专家组成。

②设计策划。设计策划以下列情况为依据而确立,如:预测市场的新需求,研制新产品;利用现有技术,研制新种类的产品;研制与现有设计相关的产品,扩大新需求;制订合理化的生产计划;改进外观设计,等等。并以此对设计策划书进行论证与审定。

③制订具体设计计划。制订设计工作进程表和具体实施设计的方法步骤。表8.1为某产品设计方案的时间表。

表8.1 设计方案时间表

2)设计调查

调查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只有以市场信息为依据加上准确的判断力,才能使新设计居于领先地位。通常设计调查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消费者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对消费市场、消费者购买动机与行为、消费者购买方式与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尤其应重视对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民族、风俗、时尚、教育程度、兴趣、嗜好、经济状况、需求层次,消费者对产品的造型、色彩、装饰、包装的意见,以及在使用、保存、维修、折旧等方面的问题。

②对市场方面的调查研究。市场就是指产品销售的区域。市场调查的目的是分析产品销售的潜力,分析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态度与意见。

③对社会影响方面的调研。主要是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公害等情况的调查。

④对生产方面的调研。主要是对产量、成本、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调查。

⑤对法规方面的调研。对商标、专利权及有关法则、政策的调查。

产品开发设计调查范围,如图8.4所示。

图8.4 产品开发设计调查范围图

3)资料整理

在调查阶段应尽力收集有关资料,对资料可暂不作整理与评价,但应对资料和调查所得的情报进行归纳分类(可列表待查用),然后整理出系统的设计资料。

4)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拟订设计策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依据之一。分析是在调查基础上的分析,只要调查方法得当,对调查对象不发生偏差,一般均能得到正确的预测。

5)设计预测

设计预测是设计分析后的综合判断。在预测需求动向时,设计师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同时考虑一般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情况,如市场潜力、销售潜力及市场占有率等。

(2)设计发展阶段

设计的发展阶段也是设计概念的产生阶段,在这个阶段所产生的设计概念将影响到设计结果的好坏,因而这个阶段的工作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设计准备阶段,通过对社会、市场的调查,设计师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料,在综合、分析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必定会产生一个比较明确的设计方向。在设计发展阶段,设计师要在既定的设计方向上提出各种设计的设想或方案。通常这些设计方案要通过构思草图、效果图和模型等过程来逐步完善。

1)分析问题把握问题

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构成问题的主要因素,了解问题的原因所在。一般情况下,只因一个因素而产生问题的机会很少,问题往往被纠缠在许多因素之中,使人一时难以分清主次。因此,首先要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存在之处;其次要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成因。对于设计师来说把握问题的构成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①实地的调研。

②设计对象的系统分析。

③用户的调研与咨询。

④文献资料的搜索查寻。

⑤设计师的主观创造性。

当然,问题把握的结果如何,还要取决于设计师个人的设计思想、设计经验和设计修养。

如图8.5所示为问题的发现模式,可以看出问题的发现是一项归纳与分类的过程,而问题的分析则是梳理及细化的过程。

图8.5 问题的发现模式

如图8.6所示为问题的分析模式。当一个设计问题提出后,首先将其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根据相互关系,将它们分解开来,逐一详细分析。

图8.6 问题的分析模式

2)确定目标展开设计

通过对构成问题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整理、归类,设计的目标点就逐步明朗化了,这就为下一步设计的推进打好了基础。设计目标的确定一般是从“人与产品、人与环境、产品与环境”3个方面的关系来考虑的,如果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绘制成表格,就可很明确地找到各要素之间的问题点。这些问题点可以帮助在设计的分析阶段和设计的目标阶段准确地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见图8.7)。

图8.7 目标展开设计三要素

在产品的展开设计中,面对构成产品的方方面面多层次、多方位、错综复杂的因素,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将众多的相关因素进行组织、协调,寻找一个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根据L.B.阿切尔的观点,对产品的使用性作如下描述“设计起源于需要,并以满足这种需要为目的,创造出产品;产品产生出某种效果,这种效果作用于环境,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

如图8.8、图8.9所示的循环表体现了以下关系因素:

①环境作用于人。

②人做工作。

③工作反应给人。

图8.8 人—工具—使用—环境循环关系

图8.9 人—工具—工作循环关系

④人使用工具。

⑤工具反应给人。

⑥工具进行工作。

⑦工作作用于工具。

⑧工作作用于环境。

⑨环境作用于工具。

⑩工具对环境的次要作用。

环境作用于人。

从图8.8、图8.9中可知,人们使用的产品与诸多因素有关:

①从人与物的对应关系提出有关人的各种问题。

②从人和工作的对应关系提出技术上的问题。

③从人和工具的对应关系提出人机工程学的各种问题。

设计既不能仅考虑技术上的问题,也不能单单考虑个别局部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将综合因素加以通盘考虑,然后找出最适宜的、最协调的完整解决方案。当掌握了设计的一般程序之后,设计师的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就成了决定设计优劣的关键。要寻求一个最佳、最合理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师就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广开设计思路,尽可能更多、更好地提出不同的富有创新的设计方案。表8.2为创造性思维程序。

表8.2 创造性思维程序

在设计构思中,也可运用一些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等设计技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内外因素,从多种角度、多种思路去探索各种设计的可能性,将设计构思不断引向深入。

设计草图是设计师体现最初设计概念的视觉形式。由于在构思草图期间,设计师的重点在于根据设计的目的与要求,从大处着眼,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设想,因此,这种草图形式有许多是不完善和不成熟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另外,设计的最终方案只能是一个,这就需要设计师通过对各种设计概念的反复评估与修改,去探求最为理想的设计结果。在这一阶段,设计师一般要通过效果图、模型等形式将设计概念进一步具体化。可以说,效果图、模型等形式既是设计师设计概念具体体现的必经途径,也是对设计概念进行评估和修改时的重要依据。

(3)评估与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内容大致包括设计概念的评估、验证和修改,生产前的准备及批量生产。设计概念产生以后,就有了比较明确的设计方案,但这个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还必须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估与验证。例如,对某些产品要制作一些工作模型,通过工作模型来研究及检验设计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中所规定的各项设计指标与要求。又如,产品的内部机构与外在形式是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材料的选用、各部比例配合、结构、形式等设计方面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的各种机能;产品的技术指标、安全性能是否达到了设计的要求等。除了利用模型来进行评估和验证以外,还可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成本计算等。在对设计的评估与验证过程中,设计师必须不断与生产厂家、消费者及有关专家进行交流,征求他们对设计的意见,以求得设计得更加完善。

当设计通过评估和验证后,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作进一步地修改。当这些活动基本结束,设计概念达到较为完善的程度以后,就可以作生产的准备工作了。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围绕从设计转移到生产方面进行,如运用工程图告诉生产部门产品具体的尺寸和装配要求,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说明,对生产新产品所需要的生产系统作调整与修改,当这些工作结束后,就可进行小批量的试制,产品试制成功以后,就可转入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4)验证与反馈阶段

产品进入市场以后,设计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因为设计一件产品必定会受当时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市场信息以及设计师、企业决策领导人的个人知识、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产品进入市场以后,产品还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与社会发展及消费者需求方面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要使产品在市场上真正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及较长的生命周期,新产品进入市场后还要有一个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市场是验证产品的一面镜子,设计师要通过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以及各种渠道,了解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反馈意见,为下一轮的设计开始作准备。

8.2 造型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8.2.1 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能激发创造力的思维方式。

“思维”的产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反映的结果,“思维”既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精神、化学、物理、生物现象的混合物。“思维”通常指两个方面:一是指理性认识,即“思想”;二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思维有再现性、逻辑性和创造性,它主要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有创见的思维过程,它是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外在的有机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不是单一的思维形式,从创造活动的实质和核心来看,创造活动就是通过以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为基础,进行独具创新的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

衡量思维是否有创造性,可以有以下两个判定的标准:

①思维的对象或结论是否是新颖的。

②思维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是新颖的。只要符合这两个标准中的一项,就可认为思维具有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偶然性情况下,当并非在刻意追求时,却伴随着突发的领悟而产生的;另一种则是在人们刻意追求的情况下,利用系统创造性思维的技巧,通过刺激、指示、强化、引导等手段,配合人的需要,在恰当的时候,产生出新的洞察力与新的创意。前一种情况是自发的,不受人的控制的;而后一种情况是有目的的,可以被掌握的,因此,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主要方面。

8.2.2 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实质

设计是人的一种本能,设计过程即是创造过程。创造过程是设计者通过创造性思维和应用创造技法的过程,而创造力即为人类改造自身与客体的能力,是人的智慧、能力、心理的最集中反映。创造力人皆有之,人的创造力的强弱往往是以吸收能力、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基础,通过联想和对平时经验的积累与剖析、判断与综合所决定的。

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现代设计师应具备如下智能结构:能掌握现代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现代设计方法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

“选择”“突破”“重新建构”这3个方面关系的统一,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所谓选择,就是对信息资料的把握与思考,通过思考发现问题,进而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法国科学家H.彭加勒认为,所谓发明,实际上就是鉴别,简单来说,也就是选择。因此,选择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展开的第一个要素,也是创造性思维各个环节上的制约因素。选题、选材、选方案等,均属于此。在设计工作中,为了取得最符合设计目的与设计要求并最有价值的设想,面对大量的设计选题与设计方案,设计师必须进行认真的鉴别与选择工作。同时为下一步的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选择的目的是为了突破,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被选择的设计方案,应该是突破性的方案,目标在于突破,作用在于创新。这种问题的突破往往表现为从“逻辑的中断”到“思想上的飞跃”。孕育出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案,使问题豁然开朗。

选择、突破是重新建构的基础。因为创造性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思想并不包括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之中。因此,创造性思维最重要之点是善于进行“重新建构”,有效而及时地抓住新的本质,筑起新的思维支架。

归纳起来,创造性思维具有以下5种不同于其他思维的品质:

①独立性。即敢于对旧的传统与习惯提出挑战;敢于对被视为“完美”的事物提出质疑;敢于自我否定,突破自我的框框。

②联想性。它具有探究事物因果关系的纵向联想能力;具有对事物正反两面的逆向联想能力;具有对相似相关事物的相关联想能力。

③跳跃性。它不同于逻辑思维的方式,可能在思维过程中跳跃性地发展。

④多维性。表现在对一个问题能在多维方向提出多种设想、多种方案以供选择;能从事物的质或量的改变中形成新思路;当思维在一方受挫时能灵活转向;能优化方案。

⑤综合性。能巧妙结合、推陈出新;能利用辩证思维能力;具有概括、归纳与系统化的能力。

8.2.3 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创造性思维有以下形式上的特点:

①创造性思维是开放型思维。它不受分析的、演绎的逻辑思维的束缚,重视横向比较、进行归纳,使思维具有跳跃性与可塑性,能大量汲取信息,激发创造性。

②创造性思维是求异思维。它不受既成理论、既成观点与方法的束缚,要求从狭隘的封闭的思想体系中解放出来,寻求对比、参考系统的改变使思维具有可塑性与弹性。追求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使思维具有新颖性,故常能产生超乎寻常的构想,形成不同凡响的新观念。

③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突发表现。它具有突发性、敏感性与不可抑制性。灵感来自强烈的创造欲望,是人脑反复进行分析与综合活动的产物,是创造性思维的凝聚,是潜意识的浮现。

设计创造性思维是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故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主要有以下5种:

①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横向思维,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形式。它具有开阔性、可塑性,向软性发展,易取得宏观性创造的特点。它着眼于事物的横向联系,从不同的侧面认识、分析事物,尽量广开思路,从多角度、多方位考虑同一问题,而选择最佳方案。例如,要求列出竹竿的用途,就可举出作拐杖、伞把、竹筒、竹篱笆、棍棒、盖房、雕刻成工艺品等;又如,将竹竿加工成细条,可作编织材料,编成各种竹篮、竹篓、竹床、竹椅及工艺品等。

②收敛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纵向思维,是与发散思维相对应的思维形式。人们以凝视的目光观察事物时,思维始终集于一点,思路尽量向纵深展开;或以某一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将思路引向中心,而寻求唯一解决的最佳答案。故收敛思维具有继承性、推理性、专一性,向硬性发展,易取得微观性发现。例如,家具设计,用木材是什么质地的好呢?用其他材料,如塑料、金属板材,或用多种材料相组合,将会出现什么形态呢?从众多设计构想中,求得最优化的方案。

③分合思维。是将思考对象在思考中加以分解或合并,从而获得新构想的思维形式。在构想中,分解与合并的思路虽然是相对的,但又是相辅相成的。如铅笔与橡皮合并则是运用分合思维的典型例子。约在1860年,美国画家海曼在作画时,小小的橡皮很容易滚落,又易夹在纸物间,他常为寻找橡皮而烦恼。海曼设法用线把橡皮固定在铅笔尾部,后又改用小的软铁片固定橡皮。后来海曼申请了专利,以55万美元卖给了铅笔公司,获得成功。例如,将上衣分解成衣袖、衣领、背心、口袋等,也是采用分合思维的形式。

④逆向思维。又称“逆向思考法”,是一种逆转思维方向,以两条看来对立的思路,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思维结果。前面所述的一些突破常规的设计,则是运用逆向思维而获得成效的例子。电风扇是利用电流作用让叶轮转动,使空气获得流动。反过来,风力发电机则是让流动的空气风力来吹动叶轮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流。酸性或碱性的液体与金属表面接触,会使金属腐蚀,人们想了很多方法来防止金属腐蚀,由此引发出新的加工工艺,利用金属的腐蚀性能来加工印制电路板,或在金属表面刻字。

⑤联想思维。是由一个概念引起其他相关概念,从其相关性中发现启发点,而获得创造性设想的思维形式。古希腊心理学鼻祖亚里士多德对联想与创造建立了3条原则,在今天来应用也是不无裨益的。这3条原则如下:

a.相似联想。人脑中会自然地产生一种倾向,去想起同这一刺激或环境相似的经验。

b.对比联想。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c.接近联想。想起在时间上或空间上与这一刺激有关联的经验。

除亚里士多德的3条原则外,联想思维的形式还有要求联想、因果联想、推理联想、否定联想等。在设计构想中,越具有丰富联想的设计师就越能获得突破性的设计方案。爱因斯坦从小就富有想象力,16岁时他想:假如我骑在一条光线上,追上另一条光线,那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似乎是荒诞不经的幻想,但经过10年的苦心研究,由他创立了举世瞩目的“狭义相对论”。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成分。想象具有超前的特点,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主观想象与长期积累分不开,但主观想象却是经过综合判断后的理念。如自动售货机的投币口设计,假若没有想象力和判断力,设计者只能根据硬币是圆形的设计成圆形投币口,而实际上还是长方形投币口最为合理。

8.3 工业产品造型质量评价

8.3.1 造型质量评价的概念

工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同时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设计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想的目标和设定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和进展环节对设计的质量展开评价。对于新产品开发来说,正确的评价可提高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减少设计风险。

造型质量的评价也就是对产品价值的判断。在这些评价项目中,按其评比过程可分为理性的评价及直觉的评价两类。例如,在价格上,产品1比产品2较为便宜,这显然属于理性的评价。又如,比较同类产品的色彩后,对某种颜色产生偏爱,显然就属于直觉的评价。

直觉与理性的两种判定方法在任何评价工作中都是有所兼顾的,而且往往还同时并用。在大多数设计的评估过程中,一般都是以个人的专业经验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因为在许多审美性、舒适性以及有不少项目的评比上,计量性的数据是难以获得的,而靠经验的取舍,虽缺乏一定的确切性,但对设计初期的抉择有明显的帮助。然而个人的主观见解总是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采用理性判断给以验证和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方法须按一定的标准对评估项目进行逐个衡量,而后以有关的规则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如此反复评比、筛淘、优选,最后才能确定出造型设计的最优方案。

8.3.2 产品造型质量评价的项目

产品造型设计是适应人们的需要,调和环境,满足需求、机能及价值的创造性行为。尽管要评价一个产品造型设计的质量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工作,但是,可通过考察工业设计工作所影响到的各个方面,定性分析产品造型设计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并从以下5个方面作出评价。

(1)产品的用户界面质量

产品的用户界面质量主要目标是评价产品使用的便利程度。用户界面的质量与产品外观、感觉以及人机交互模式有关。

与产品的用户界面质量相关的要点如下:

①产品的特征是否向顾客有效地揭示了相应的操作?

②产品使用方便吗?

③所有的性能都安全吗?

④所有潜在的顾客以及产品的用途都明确了吗?

对于特定的产品,还可将问题具体如下:

①握持件舒适吗?

②转动枢纽活动自如吗?

③电源开关操作方便吗?

④显示屏的内容便于阅读和理解吗?

(2)产品的感染力

产品的感染力主要目标是评价产品对顾客的感染力。感染力是部分通过产品的外观、感觉、声音和气味来实现的。

与产品的感染力有关的评价要点如下:

①产品吸引人吗?令人兴奋吗?

②产品能显示它自身的质量吗?

③看上去给人一种什么印象?

④拥有产品能够给顾客带来自豪感吗?

对于特定的产品,具体问题如下:

①车门关闭时的声响怎么样?

②手工工具感觉坚固可靠吗?

③咖啡机放在厨房的柜台上好看吗?

(3)产品的维护和修理性能

产品的维护和修理性能主要目标是评价产品维护和修理的方便程度。维护和修理应该与其他人机交互性一起考虑。

与产品的维护和修理性能相关的评价要点如下:

①产品的维护方法明显吗?方便吗?

②产品的特征是否能反映出拆卸和装配的程序?

对于特定的产品,具体问题如下:

①清除复印机卡纸的方法明显吗?方便吗?

②拆卸和清洗食品加工机的难度有多大?

③更换随身听、遥控器或电子表的电池困难吗?

(4)产品资源的合理利用

产品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目标是评价在满足顾客需要时所使用资源的合理性。资源一般是指用在工业设计和其他功能上的支出。这些因素很可能会决定制造成本。

一个设计不好的产品,或一个具有不必要的特征的产品,或一个由特种材料制成的产品都将会影响到加工工具、制造过程、装配过程等。这里要问的问题是这类支出是否合理。与产品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关的评价要点如下:

①为满足顾客的需要,所耗费的资源合理吗?

②材料的选择恰当吗(根据成本和质量)?

③产品的工业设计是过分还是不足(产品的特征是冗余的,还是有疏漏之处)?其是否考虑了环境的、生态的因素?

(5)产品的差别性

产品的差别性主要目标是评价产品的独特性及其与企业形象的一致性。产品的差别性主要来自于产品的外观。

与产品的差别性相关的评价要点如下:

①顾客能够根据产品的外观把它与别的产品区分开来吗?

②看到产品广告后,顾客能记住该产品吗?

③在街头看到该产品时,顾客能认出这个产品吗?

④产品是否符合或强化了企业的设计形象?

表8.3为Star TAC型移动电话的产品造型质量评价实例。

表8.3 Star TAC型移动电话的产品造型质量评价

表8.4为以四川省机械工业厅指导性技术文件(川Q/J Z2—87)机械产品艺术造型评定方法为例所作的评价目标表。

表8.4 评价目标表实例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