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平转动管的气焊操作技巧
由于管子可以自由转动,因此焊缝熔池始终可以控制在方便的位置上焊接。
当管壁小于2mm时,最好处于水平位置焊接。对于管壁较厚和开有坡口的管子,则应采用爬坡焊,而不应处于水平位置焊接。由于管壁厚,填充金属多,加热时间长,如果熔池处于水平位置,不易得到较大的熔深,也不利于焊缝的金属堆高,同时会造成焊缝成形不良。
当采用左焊法时,应始终控制在与管子垂直中心线成20°~40°的范围内进行焊接,如图2-31(a)所示。这样不但便于加大熔深,还能控制熔池形状,使接头均匀熔透,同时使填充金属熔滴自然流向熔池下部,使焊缝成形快,且有利于控制焊缝的高度。每次焊接结束时,要填满熔池,火焰要慢慢离开熔池,以免出现气孔、凹坑等缺陷。
当采用右焊法时,火焰吹向熔化金属部分,为了防止熔化金属由于火焰吹力而产生焊瘤缺陷,熔池应控制在与管子垂直中心线成10°~30°的范围内,如图2-31(b)所示。
图2-31 转动管的焊接位置
焊接直径为200~300mm的管子时,为防止变形,应采用对称焊法。
1. 打底层的焊接
为保证焊透,第一层焊缝可采用“非穿孔焊法”或“穿孔焊法”进行焊接。
(1)非穿孔焊法。非穿孔焊法是将气焊火焰在如图2-32所示的位置,使焊嘴中心线与钢管焊接处的切线方向成45°左右的倾斜角,如图2-32所示,并加热起焊点。当坡口钝边熔化并形成熔池后,立即向熔池中填加焊丝。
焊接过程中,焊嘴要始终不断地做圆圈形运动,焊丝要一直处于熔池的前沿,但不要挡住火焰,以免产生未焊透的现象,同时要不断地向熔池中填加焊丝。
收尾时,应在钢管环焊缝接头处重新熔化后,使火焰慢慢地离开熔池。
图2-32 非穿孔焊法
(2)穿孔焊法。穿孔焊法就是在焊接过程中使金属熔池的前端始终保持一个小熔孔的焊接方法。
首先根据管壁的厚度,按表2-5选择好焊炬的型号、焊嘴号码和焊丝直径。
表2-5 采用穿孔焊法气焊钢管的工艺参数
将气焊火焰调至中性焰,并在施焊位置加热起焊点,直至在熔池的前沿形成和装配间隙相当的熔孔(图2-33)后方可施焊。
图2-33 起焊处的小熔孔
焊接过程中要使小熔孔不断前移,同时要不断地向熔池中填加焊丝,以形成焊缝。焰心端部到熔池的间距一般应保持在4~5mm。间距过大会使火焰的穿透能力减弱,不易形成小熔孔;间距过小,火焰焰心易触及金属熔池,使焊缝产生夹渣、气孔等缺陷。
在保证焊透的前提下,焊接速度应适当地加快。焊嘴一般要做圆圈形运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搅拌熔池金属,有利于杂质和气体的逸出,从而避免夹渣和气孔等缺陷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调节并保持熔孔直径。
中途停止焊接后,若需要再继续施焊,必须将前一焊缝的熔坑熔透,然后再用“穿孔焊法”向前施焊。
收尾时,可稍稍抬起焊炬,用外焰保护熔池,同时不断地填加焊丝,直至收尾处的熔池填满后,方可撤离焊炬。
2. 其余各层的焊接
焊接其余各层时,层与层之间起焊点的间距应保持在20mm以上。起焊时,必须待起焊处的金属熔化后方可向熔池中填加焊丝。每层焊缝要尽量一次焊完。若中途停止焊接,需再次焊接时,应待前一层焊缝的熔坑形成熔池后,才可向前施焊。
气焊过程中,焊嘴应做适当横向摆动,而焊丝仅做往复跳动。当焊丝与气焊火焰相遇后,便形成熔滴进入熔池。
焊接填充层时,火焰能率可适当加大一些,并多填加一些焊丝,以提高生产率。焊接盖面层时,火焰能率应适当小一些,以使焊缝表面成形良好。
收尾时,应将终端和始端重叠10mm左右,并使火焰慢慢地离开熔池,以防止熔池金属被氧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