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技能实训四 设计蔬菜贮藏保鲜方案
课前准备
【学习目标】
通过利用蔬菜的保鲜技术、蔬菜的保鲜特性、保鲜贮藏方式、保鲜贮藏技术要点,学会设计蔬菜保鲜贮藏方案。
实训内容
知识内容
蔬菜的种类很多,耐藏性各异。食用的部位与种类密切相关,一般主要食用根菜类的根部,叶菜类的叶部,果菜类的果实,茎菜类的茎部,食用菌的全部等。种类与贮藏性密切相关,直筒型白菜比圆球型耐贮藏,扁圆型洋葱比凸圆型耐贮藏;尖叶形菠菜比圆叶形耐贮藏。生长阶段与耐藏性密切相关,幼嫩组织最不耐藏;青年组织较耐藏;成熟组织最耐藏。蔬菜的成熟器官不同耐藏性也不同,蔬菜的叶片是新陈代谢最活跃的营养器官,不耐贮藏,但叶球类已成为养分的贮藏器官,比较耐藏。花和果实是繁殖器管,以幼嫩的果实为食用部分以及早熟品种就难以贮藏,老熟的果实就较耐贮藏。块茎、球茎、根菜类蔬菜,多数具有生理休眠或强制休眠状态,这些蔬菜最耐贮藏。
一、保鲜方案设计流程
以马铃薯贮藏方案为例的设计流程图如图7-2所示。
图7-2 马铃薯贮藏方案的设计流程
二、马铃薯保鲜实操过程
1.采收:适时收获非常重要,特别应注意的是作为秋收、冬收、冬储的马铃薯,秋雨多的地区或年份,应收在雨前;秋霜早易出现寒流的地区和年份,应在霜前收获以防涝防冻,在生育后期不能灌水过多,收获时应选择晴天进行,先割植株耕翻出土后,在田间晾晒块茎适量排除代谢水,使其适应生理代谢的需要,也便于贮藏和运输。
2.采后处理:收获后的马铃薯正值高温季节,应放在阴凉通风的窖内或阴棚下堆放预储。预储可以加速伤口愈合,防止病从伤口侵入,提早进入休眠期。马铃薯采收时很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伤口愈合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形成木栓组织,一般环境中有足够的氧气,有漫射光或昏暗弱光照射,温度在15℃~20℃,湿度为85%~95%,需要5~7d就可形成致密的木栓质保护层。因此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在12℃~15℃下,不但有利于迅速进入生理休眠期,而且能加速伤口愈合。同时还能散去田间热和过多水分,所以收获后,最好晾晒半日。
马铃薯在成熟的过程中,内部形成大量的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使马铃薯原生质胶体从溶胶态转变成凝胶态,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必须排除过多的游离水。因此马铃薯收获后,催汗是适应生理代谢的需要,也有利于长期储存。
3.马铃薯保鲜技术:按栽培季节和茬次可大致分为:两季作区和单季作区,两季作区分为春秋两季,分别用作夏贮和冬贮。
(1)埋藏:留种用的马铃薯采用此方法,要求从头一年的秋季收获后开始一直贮藏到第二年7月上旬为止。如此用一般窖藏的方法,到了第二年5月份以后种薯大量发芽而影响种性。最近几年,各地采用马铃薯简易小型闷窖贮藏措施,获得了较好的贮藏效果,马铃薯夏播留种是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埋藏窖内的地址宜选在土壤高燥处,埋藏窖的深浅可以根据各地气候差异不同而异。黑龙江省南部地区窖深为2m,宽为1m,窖长以贮藏量而定,窖内种薯堆的高度为1.6m,窖顶铺放横木,再铺放秫秸捆,其上覆土80cm以上。在“三九”天以前,为防止马铃薯受冻,在窖上再覆1m以上的柴草。这种简易贮藏方法可贮藏到次年6月底,很少有发芽和腐烂的薯块,保证了夏播马铃薯种薯的安全贮藏。
(2)窖藏和通风库贮藏:主要采用棚窖,在黑龙江省为3m深,陕北地区为2.5m深,窖坑宽多为2~3m,顶架木料或秸秆等,其上再覆土,厚度视各地气候条件而异,一般为45~50cm,窖口多为70cm×70cm。窑窖是山区贮藏马铃薯普遍采用的形式。在通风贮藏库内有贮藏也有筐藏,堆一般不超过2m,中间设通风塔。黑龙江省通风贮藏库内,常将马铃薯堆成2m高的方堆,其内设通风筒,沟内设置鼓风机,以吹风调节堆内温度。
在管理上主要是控制贮藏环境适宜的温度条件,要求适宜的温度为3℃~5℃。关于控制窖温的经验是“两头热中间冷”,意思是贮藏前期和后期要注意防热,中间防寒。因此在贮藏过程中,温度的管理主要是防热和防冻。湿度管理是使窖内控制在80%~85%,湿度大易发生腐烂。同时还要防止马铃薯发芽,用药剂处理薯块,如用ɑ-萘乙酸甲酯粉剂,用药量是薯块重量的0.04%~0.06%,为了撒拌均匀,首先把药剂用7.5~15㎏细土拌匀制粉剂,然后再均匀的撒在薯块堆中,一般在休眠中期处理,不能过晚,以免影响药效,据报道,在收前用0.25%的MH制剂溶液处理马铃薯植株也有抑制马铃薯贮藏期间发芽的效果。在国外对于食用的马铃薯,在采收前后用8~15kC/kg的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有明显抑制发芽的效果,对人体无害。
三、马铃薯保鲜过程中综合品质测定
1.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发芽和糖化的影响。
2.实验设计:取90个马铃薯,分别进行0℃~1℃、3℃~5℃、8℃~10℃,湿度均为85%~90%的三个不同温度处理,每一个处理30个马铃薯,每10个作为一次重复处理;另选30个进行常温处理作为对照,同样重复三次,每次10个。
3.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的影响:采用观察法,定期观察马铃薯的发芽状况。每隔20天观察一次,并记录马铃薯发芽的数量,同时注意马铃薯衰老情况。
4.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糖化的影响:采用检测法,每隔20d测定一次马铃薯的淀粉含量,了解马铃薯糖化的进程。
四、实验记录及结果分析
1.记录实验数据,如表7-23、表7-24。
表7-23 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发芽的影响
续表
表7-24 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糖化的影响
2.实验结果初步分析:
实验结束后,会得到一组有用的数据,及时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先分析哪一温度条件下最早发芽,哪一温度条件下最晚发芽,发芽早的,说明最先通过休眠,发芽晚的最后通过休眠,最后通过休眠的就是控制马铃薯贮藏过程中发芽的最适温度。再分析哪一温度条件下,淀粉含量最高,说明糖化的温度最慢,该温度条件是控制马铃薯糖化的最适宜温度。
3.完成实验报告。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别人的实验结果,找出自己实验的创新点。
(2)运用自己的实验结果,按照科研论文的标准格式撰写论文。
课后训练
学以致用
独立设计实训方案。设计蔬菜保鲜实训方案。
1.填写鉴定表,对鉴定果蔬进行综合评定。
2.写出果蔬鉴定报告。
(1)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内容。
(2)你组在实训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