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国家电网馆
建筑师:江兵,陈宇
建成时间:2010年
众所周知,世博会是经济与科学技术的盛会,渗透其中的是如何从技术本身回归到对人类自身的深层思考以及“让生活更美好”的人文哲学;建筑设计也是如此,追求的是参观者浏览建筑时带来的心灵上的沉淀,以及传递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实现梦想的憧憬。国家电网馆的设计就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了。
1.强化形象主题特色
世博会的建筑往往特色鲜明,代表了未来建筑的方向、国家电网馆注重将建筑特色与企业自身的特色相结合。国家电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遍布祖国各地的高架铁塔,正是有了这些铁塔才源源不断地将电能从各个发电站输送到千家万户。因此建筑的立面设计采用了斜向交叉网格的形式。这种斜交叉的网格形式与高架铁塔的斜交叉钢架一脉相承,使人们看到场馆就能感受到电网所传递的能量与信息,使场馆具有了电网特有的企业形象和特征。
展馆形象创意为“魔盒”。这个悬浮着的“魔盒“外观被风铃片铺满。微风吹过,建筑立面将随风一起舞动,宛若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颠覆了建筑立面传统的厚重感,带来全新变幻的外观效果。风铃片的覆盖使整个“电立方”变得轻盈,每时每刻都会随着周边环境的不同,变幻出不同的神奇外观效果。到了晚上,风铃片后面的LED屏在夜间闪烁传递了神秘、梦幻的视觉效果,让所有观众在室外就领略到国家电网馆的魔幻魅力。
2.突出低碳节能设计
首先利用魔盒及建筑的架空,形成建筑自有的总面积达1 100米2的遮阳区,为室外排队参观者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其二,功能区的设计使参观人员排队等候的通道方向顺应夏季主导风向,提高人员等候区域的舒适度。其三,采用增强型通风系统改善半室外的空气环境。即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加热天井内空气,利用热压形成自然的太阳烟囱拔风效果,使等候区域的风速会达到0.12米/秒,保持微风习习。其四,采用细水雾降温系统,喷雾降温效果明显,可降温1~2℃,同时细水雾降温加大了通道与天井上部空气的温度差,增强了通风效果。
这些系统的综合设计,虽然初期投资高出常规空调方式7%,但年运行费用远低于常规空调方式用电189 000千瓦时折算的运行费用15.1万元。设备每年运行耗电所引起的CO2当量排放为0.413吨,仅为常规空调方式CO2排放量178吨的0.2%,从而大大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碳排放。
能源利用方面,建筑主立面“魔盒”的绚丽效果日间是不需要任何能量完全通过自然风实现的,而夜间效果由于采用的是大间距的LED灯阵因此也将能源消耗降至最低。同时建筑立面将太阳能光伏系统结合其中,不仅形成了极具科技感、现代感的建筑立面效果,而且总面积约800米2的太阳能系统为建筑提供了部分所需的电力。光导照明将阳光利用光导纤维引入室内,在VIP区域和展示区内演示其效果,向参观人员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
材料方面,结构体系采用了钢结构,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及穿孔铝板的双层幕墙体系及部分聚碳酸酯板,所有这些材料都可回收再利用,体现了低碳节能的理念。
3.展现结构技术特点
国家电网馆结构主体采用交叉柱网,与建筑楼层、屋盖结构共同形成了空间结构。正交斜放的四边形空间钢架结构,实现了建筑师对外立面的设计构想。而且建筑四角没有设立角柱使得外立面的交叉网格更加流畅,主立面没有常规建筑的楼层水平构件,保证了建筑立面构想的完整实现,这些均有赖于结构技术的支持。
(参见图9.1~图9.8)
图9.1 国家电网馆夜景效果图
图9.2 国家电网馆首层平面
图9.3 国家电网馆西立面
图9.4 国家电网馆剖面
图9.5 国家电网馆夜景
图9.6 国家电网馆立面的斜向交叉肌理与穿孔板形成美妙的建筑旋律
图9.7 国家电网馆建筑北侧的预约券等候区同样采用了架空的方式
图9.8 国家电网馆室内展示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