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据管理模式发展阶段

数据管理模式发展阶段

时间:2024-10-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这个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但缺点是数据的存取以记录为单位,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开始形成复杂的数据结构,数据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和程序具有独立性,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7.4.1 数据管理模式发展阶段

数据管理指的是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30多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外存没有软、硬盘,软件没有操作系统。这个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没有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数据是面向应用的。

2.文件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除了用于科学计算外,还大量用于管理,外存有了磁盘,软件有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有了专门管理数据的文件系统。这个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是用软件管理数据,能进行数据处理,可长期保存数据,文件多样化。但缺点是数据的存取以记录为单位,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程序之间缺乏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软件价格上升,硬件价格下降,开始有了大容量的磁盘,促使计算机管理数据的规模增大,共享需求增强,这时已逐步考虑到分布式处理。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开始形成复杂的数据结构,数据冗余度小,易扩充,数据和程序具有独立性,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