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从现状信息的收集、调研、分析到规划制定以及后期依规划管理部门等意见的修改,依靠规划设计人员的记忆在短时间内获得并提取重要信息是非常困难的,规划信息仓库可以预先为设计人员提供这些资料,同时进行归并整理,方便查询和提取。城市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城市规划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可作为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行使规划行政许可权的法定依据,是具有合法审批文件或局技委会审查通过后的规划编制成果和各类现状信息的系统性集成,是城市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执行和监督的依据。城市规划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由“一图三库”构成,“三库”分别为法定规划库、专项规划库与现状信息库三个数据库,“一图”是“三库”中经审批的法定规划信息的集成,是城市规划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辅助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执行及对外发布的核心内容。
1.法定规划库的构成
法定规划库是由合法审批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细则和大型单位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构成。在过渡期内,未能及时编制或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区域,暂时由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代替;未能及时编制或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的区域,暂时由分区规划代替。
根据入库项目的审批情况,法定规划库分为审批层、审查层和历史层。其中,审批层为具有合法审批文件的规划成果,是规划审批的法定依据;审查层为局技委会及以上会议审查通过,但尚未正式审批的规划成果;历史层为被新的规划成果取代的原信息内容。
2.专项规划库的构成
专项规划库由通过合法审批或局技委会审查同意的城市设计、历史街区及风貌区规划、地下空间规划、旧城改造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市政设施等专项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规划咨询等支撑性规划编制成果构成。
图7-14 模型中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
专项规划库根据入库项目的审批情况,分为审批层、审查层和历史层。其中,审批层为具有合法审批文件的规划成果;审查层为局技委会及以上会议审查通过、但尚未正式审批的规划成果;历史层为被新的规划成果取代的原信息内容。
3.现状信息库的构成
现状信息库由用地现状信息、审批信息、地形图、影像图、地下管线、地籍权属信息以及社会、经济、人口等基础性信息构成。
在城市规划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数据采用实时维护,规划成果数据在审批完成即更新至后台数据库,供规划管理人员使用。系统可进行规划资料查询,根据所受理区域的空间位置,调出涉及该区域的规划成果资料列表,供规划管理人员选择,系统还可进行现状数据查询,包括查询所受理区域的地形、容积率等指标、受理区域的土地用途等土地信息查询及估算现状拆迁量等。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针对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广泛而系统性的应用,学习城市规划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体系。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管理系统类型和层次及城市规划信息系统体系的构建,认清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目标和方向。
2.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数据源。了解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库构建的数据来源,明确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运行的空间数据层次支持。
3.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及空间数据库的组织方式。了解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及空间数据库的几种组织方式,奠定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的基础。
4.城市规划数据库的建立实例。举例说明不同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组织与建立方法。
思 考 题
1.简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应用及类型。
2.简述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来源。
3.简述城市规划空间数据层次。
4.简述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
5.空间数据的管理模式主要有哪几种?
6.试设计一个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数据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