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

时间:2024-10-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的不固定性取决于评价的目的,也就是土地的用途及其应用尺度。首先,针对不同的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不相同。而针对城市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我们可能更关心用地是否适合于城市开发,建筑基地是否安全稳固等,而不太关心土地本身的生产效率。例如对于整个区域的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我们可能要考虑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工程地质灾害、农田保护等因素。

8.1.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是不固定的,常用的土地评价因素及指标有:气候因素,包括光照、降水等;地形、地质,包括地貌类型、地质结构、岩石组成、沉积物质、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因素;土壤,包括土地厚度,土质特点,有机质含量,pH值、水分、盐分状况、土壤改良条件等;水文,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源的有无、种类、水量、水质及利用难易;植被,包括天然植被的类型,有用植物的质量、数量和生产量,以及植被的保护、利用、改造的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劳动力、交通运输、市场的技术条件,以及现有生产基础等。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的不固定性取决于评价的目的,也就是土地的用途及其应用尺度。首先,针对不同的用途,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不相同。例如对于农业来说,我们可能关心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生态因素,如坡度、高度、地形地貌、降雨量、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潜育层埋深等、洪泛灾害(包括频率及淹水历时)、气温类型、辐射能及光周期、影响植物生长的灾害性天气(风暴、霜、冰雹等)、空气湿度、土地侵蚀方式和程度等,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其他的社会经济因素,如水土流失、灌溉条件、交通条件、利用现状、生产经营方式、生产单元规模、地籍等。而针对城市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我们可能更关心用地是否适合于城市开发,建筑基地是否安全稳固等,而不太关心土地本身的生产效率。因此,对于自然因素,我们可能关心的因素包括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风向等,而对于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积温等可能不予考虑。对于社会经济因素,我们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原有的布局结构、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准备条件(如平整土地、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制止侵蚀、防止滑坡和冲沟的形成等)和外部环境条件(如与周围城镇的经济联系、资源的开发利用、交通运输条件、供电和供水条件等),以及地租、地籍等。

同样,对于不同的范围,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集也不相同。例如对于整个区域的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我们可能要考虑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工程地质灾害、农田保护等因素。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的居住用地或工业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则可能考虑交通条件、公共设施配套水平、绿地公园率等。而具体到某一个建设项目,则可能更关心地基承载力、景观价值、文物保护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