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其他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其他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时间:2024-10-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目前在我国又有严格和系统的规定。GIS技术辅助拆迁量计算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地理数据的准备、拆迁范围的确定及拆迁指标的计算。其他的可达性计算方法包括等值线法、累积机会法和时空法。

8.4.4 其他的可达性分析方法

除了上面两种基本的可达性计算方法之外,可达性的计算或表达还有别的方法,如等值线法、累积机会法和时空法。其中,等值线法是将可达性分析计算所得的时间或距离按照一定的间隔划分为不同的圈层,由此来量测某一点的可达性。我们常见的公共设施或商业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半径)就是典型的等值线法的表示。此外,目前在都市区域研究中,我们也常用一小时交通圈或两小时交通圈等表达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或地区的联系程度。这也是等值线方法的具体应用。累积机会法则用在设定的出行距离或出行时间之内,从某地点出发能接近的机会的多少。这里的机会既可以是就学机会、就业机会、购物机会,也可以是就医机会、休闲机会。因此,累积机会法与上述的可达性计算方法不同,它衡量的是在一定的距离或时间内可以获得机会的数量。数量越大,可达性就越高,反之亦然。累积机会法在早期的研究中经常用到,如研究一个城市的商业零售设施、公共设施、医疗设施、教育设施、娱乐设施等的分布状况。可用于评价不同群体对于特定服务(如医院、公园、学校、购物等)的接近度是否公平,通过确定缺乏社会基础设施的区域,为规划工作提供决策支持。时空法首先由Hagerstrand提出。在这种方法中,可达性是从个体角度出发考虑的,也就是时空法考虑的是在时间约束下,个体是否能够和怎样参与活动。目前考虑时空因素的最常用方法是“时空棱”法,即通过“时空棱”来描述个体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获得机会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时间约束下,人们能够到达的时间-空间区域。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它能反映出个体的可达性差异,而一般的方法往往是考虑某一个群体。但是,优点也是它的缺点,首先,由于要考虑每一个人的行为,需要大量的数据,所以工作量特别大,很难应用于大尺度可达性的计算;其次,缺乏可行的算法来解决现实世界交通网络的复杂性。

本章小结

对城市用地的适宜性评价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城市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目前在我国又有严格和系统的规定。常用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有图层叠加法和逻辑规则组合法。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取决于评价的目的,也就是土地的用途及其应用尺度。

拆迁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现象。城市的外延增长和内部更新都涉及大量的拆迁。GIS技术辅助拆迁量计算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地理数据的准备、拆迁范围的确定及拆迁指标的计算。其中,拆迁房屋的选择主要是通过空间选择,或通过将此缓冲区与建筑物数据进行拓扑叠加来实现的。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城市规划(竖向规划)以及工程项目建设中,填挖方工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填挖方工程的原则是在最小限度地改变地形的同时,尽量做到填方和挖方的平衡。填挖方工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场地平整,另一种是建筑、构筑物基础、道路、管线工程余方工程量。利用GIS的三维功能,可以比较两个DEM的差异,从而计算区域内的挖填方量。

交通可达性分析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交通网络的方法,这种方法只考虑交通设施本身包括线路和结点的连接状况;另一种是考虑结点属性的可达性分析方法,一般称为引力模型方法。基于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又可以分为时空距离法和拓扑法。建立在拓扑网络上的可达性度量方法可划分为基于矩阵的拓扑法与基于空间句法的拓扑法。其他的可达性计算方法包括等值线法、累积机会法和时空法。

思 考 题

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2.简述地图叠加方法的优缺点。

3.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有哪些?

4.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有哪些?

5.城市范围内的拆迁工作有哪些?

6.简述用GIS辅助计算拆迁量的步骤。

7.道路扩建拆迁中,拆迁指标如何确定?

8.传统计算土方量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情况?

9.规则网格和不规则三角网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10.如何在GIS中实现土石方量的计算?

11.交通可达性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哪几类?原理有何不同?

12.如何消除引力模型中的量纲?

13.引力模型可达性方法适用于哪些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