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课程的执行
作为一门三周的快题型课程,让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工业设计信息的学生完成上述内容,显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需要将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提炼,直接传达给学生;同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案执行过程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包括对于专业认知的问题和设计方案,甚至设计方式方法上的问题——进而通过自我创造,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在方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思维差异,引导学生按照自我的逻辑思维,完成课程。这对于学生的远景设计生涯至关重要。设计的核心在于不同的思维体系进行完整的个性化创造,所以设计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引导不同思维体系的出现、发展和成熟。
课程主要由以下若干模块构成:
1.关于工业设计的理解
在此模块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产生、发展、现状及其目标,了解工业设计的基本工作方式、设计的流程与方法以及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通过图表和案例,让学生建立起工业设计的研究重心由物到事的转换观念,其实质的表现就是形态与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2.产品的形态与功能
理解形态与功能在产品中的辩证关系,两者是工业设计的基本载体;理解产品系统中的物理功能和非物质性功能,以及物理功能与形态之间转换时,应当具有合理的域值范围。通过案例介绍,使学生了解产品物理功能的改良、改变与创造和产品物理功能的人性化、趣味性变化导致非物质功能的变化。概括出产品形态转换的最基本方式:增殖、置换、比喻、模拟等,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人机工学、生产工艺、材料等相对理性要素对于产品的形态与功能有着关键影响的观念。
这个环节涉及到了具体的工业设计知识构成内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所以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工业设计作为综合性的学科,覆盖了众多的学科内容,但其最终表现为设计出的产品实体,具体地说就是产品的形态与功能。所以,解决好形态与功能的问题,是做好工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3.优秀案例讲解
此环节通过提供优秀产品设计案例和前期“形态与功能”课程的优秀案例,辅助学生对于前期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形象化地直观理解课程的流程。
4.作业要求
提出课程作业要求。
5.制作指导
指导学生在现有工艺条件下,完成设计模型的制作。这个环节有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进行强调和引导:一、认知工艺和材料对于工业设计的重要性,认知工艺与材料是产品设计中不可分割的环节;二、通过制作过程中细节问题的解决和整体方案的把握,培养学生的系统解决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如何以完整的设计计划来控制整个设计流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