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布朗族具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历史上,由于布朗族、傣族一直杂居于同一区域内,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
在民间交往的过程中,布朗族与傣族互通有无,交往至深。在很早以前,布朗族与傣族就开始了物物交换。逢年过节,布朗族与傣族都要互邀做客。傣族在每年的关门节和开门节会邀请山区的布朗族兄弟到坝子共同庆贺;布朗族也会在节日到来之际,盛情邀请傣族上山做客。傣族还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子认布朗族老人为干爹、干妈,双方经常往来,互赠礼品。有的傣族还抚养布朗族孤儿,两个民族的通婚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两个民族生活在同一区域,从而出现了在各自吸收对方的某些文化元素的过程中,也逐渐淡化了自己特有的某些文化特征的现象。
布朗族与周边居住的哈尼族、拉祜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哈尼族和拉祜族村寨逢年过节或婚嫁,常邀请布朗族头人做客。地处澜沧江中上游的布朗族,长期与汉族杂居一起,相互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广泛,每逢年节、嫁娶,布朗族与汉族都要互相往来,送礼、请客、吃饭,互认亲家,拜干爹、干妈。在战争中互相救助,在生产中互相协作,互通有无,进行商业贸易。新中国成立以后,布朗族与汉族的关系更加融洽,汉族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布朗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之,布朗族是一个谦虚而又善于学习的民族,这使得布朗族的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布朗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已进入了崭新的时期,各族人民平等互助,互相尊重,携手为边疆的建设作贡献。
【注释】
[1]杨毓骧:《布朗族》,民族出版社,1996年,第69~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