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 基础的埋置深度
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如图8-2所示。埋深大于等于5m为深基础,小于5m为浅基础。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地基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做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图8-2 基础的埋深示意图
基础埋深的大小关系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难易程度及造价的高低。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很多,其主要因素如下:
1.建筑物的用途,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当建筑物设置地下室、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时,基础埋深应满足其使用要求;高层建筑物基础埋深应随建筑物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满足其稳定性要求。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一般荷载较大时应加大基础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础应有较大埋深,以满足抗拔力的要求。
3.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基础应建立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设置在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
存在地下水时,确定基础埋深一般应考虑将基础埋置于地下水位以上不小于200mm处。当地下水位较高,基础不能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宜将基础埋置于最低地下水位以下200mm处,如图8-3所示。这种情况下,基础应采用耐水材料,且同时考虑施工时基坑的排水和坑壁的支护等因素。
4.土的冻结深度的影响
对于冬天地表土会结冰的地区,将结冰的土层厚度处称为冰冻线。为了防止冻融时土内所含水的体积发生变化会对基础造成不良影响,基础底面应埋置于冰冻线以下200mm处,如图8-4所示。
图8-3 基础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关系图
图8-4 基础的埋深和冻土线的关系图
5.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
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大于原有建筑物的基础埋置深度。当新建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原有建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值应根据原有建筑物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当上述要求不能满足时,应采取分段施工,设临时加固支撑、打板桩、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