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今明两年内基本建成
本报讯(记者陈发赐陈建东)我市十大标志性建筑将于今明两年基本建成。昨天上午,市长钱兴中、常务副市长阮晖检查了十大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并就工程建设提出要求。
十大标志性公共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8亿元,其中有九大工程位于5.2km2的城市中心区内。今明两年基本建成这十大标志性建筑,是市长钱兴中在今年的人代会上宣布的。目前,十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广电大厦可望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已完成主体工程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将于今年10月13日对外开放,会展中心已于7月开工。在建的科技馆和博物馆,将分别于明年7月1日和明年国庆投入使用。据悉,在明年元旦前,十大工程将全部开工建设,会展中心和行政管理中心将分别于今年8月和9月开工建设,工人文化宫也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图书馆和大剧院将分别于11月和12月开工建设。
钱兴中在检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后指出,提高人的素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十大工程的建设,对我市文化、科技、广电等事业和会展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温州要建成特大城市,必须要有一批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设施和标志性公共建筑,这也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对这些项目的建设要有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强化工程管理,注意施工安全,把十大标志性建筑建成精品工程、特色工程、形象工程。同时,业主单位和工程建设指挥部要加强廉政建设,规范管理制度,严防在工程建设中产生腐败现象。
载自2001年8月9日《温州日报》
1.5亿托起中心区“知识之城”
———新图书馆、档案馆合建工程昨动工
本报讯(记者金建树陈发赐)我市又一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档案馆合建工程昨天开工,它将成为我市最大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世纪广场西侧,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5亿元,将于明年底完工。新图书馆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其藏书容量达300万册,比老馆增加4倍多,日可接待读者5000多人次,是目前老馆的近1倍。据了解,新馆建成后,老馆将调整为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新档案馆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是老馆的7倍,除设立视听阅览室、展览厅和陈列室外,其库房容量可以满足未来20年档案保管和利用的需要。
市领导李强、钱兴中、陈艾华、连正德、蒋云峰、阮晖、乔吉林、翁锦武、陈莲莲参加了昨天的开工仪式。
载自2002年8月30日《温州日报》
图书馆、档案馆上午开工
本报上午快讯(郑葵葵)市图书馆、档案馆(合建)工程今天上午开工。
市领导李强、钱兴中、陈艾华、连正德、蒋云峰、阮晖、乔吉林、翁锦武、陈莲莲等出席。
图书馆、档案馆工程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工程位于城市中心位置,临水而建,像一艘满载的巨轮停泊在城市中心区域港湾,在城市中心区标志性建筑群中闪烁着知识的光芒。该工程总投资1.5亿元,计划工期550天。
载自2002年8月29日《温州日报》
新图书馆、档案馆合建工程昨结顶
本报讯(记者陈发赐)我市又一十大标志性公共建筑──图书馆、档案馆合建工程昨天结顶,并将于明年5月竣工,明年下半年投用。届时,它将成为我市最大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世纪广场西侧,总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于去年10月开工。新图书馆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1层,其藏书容量达300万册,比老馆增加4倍多,日可接待读者5000多人次。
新档案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是老馆的7倍,除设立视听阅览室、展览厅和陈列室外,其库房容量可以满足未来20年档案保管和利用的需要。
载自2003年7月29日《温州日报》
新市图规模,地市级居冠日前通过竣工验收11月试开放
本报讯(记者南航)本周一,市图书馆新馆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总体工程质量合格。随着新馆的竣工,市区园西巷的市图书馆将启动搬迁程序。
从下月1日开始,市图外借部、阅览部、古籍部、办证处关闭,其余部门照常开放,开放时间不变。预计11月中旬,市图书馆将搬入新馆,对外开放。读者在8月20日~31日期间还书,逾期费全免。9月1日以后,读者可将图书还至二楼外借部或图书馆鹿城分馆(县前头61号),闭馆期间读者可凭本人借阅证在温州市图书馆鹿城分馆借阅图书。
位于我市新城区府西路的市图书馆新馆总投资2亿多元(包括一体的市档案馆),建筑面积32000m2,地上7层,地下1层,设计藏书量为300万册,日接待读者可以达到5000人次。新馆开放后,将是全国地市级图书馆规模最大的。新馆投入200万元,引进了美国3M“自动借书系统”,并将逐步实现全市各县市馆全部联网,具有“借阅合一”、“自助借书”、“县市联网一卡通”、“纸质/电子阅览二合一”等新功能。
载自2005年8月17日《温州日报》
市图书馆9月1日起部分闭馆位于市府路的新馆11月中旬对外开放
商报讯(记者阿丙)昨日,温州市图书馆对外发出通知,从9月1日起,温州市图书馆的外借部、阅览部、古籍部、办证处等部分场馆将实行关闭,该馆其余部门照常开放,开放时间不变。
据了解,温州市图书馆搬迁新馆期间,外借部的工作暂做如下安排:①读者在8月20日~ 31日期间还书,逾期费全免。②9月1日以后,读者可将图书还至二楼外借部或图书馆鹿城分馆(县前头61号)。③闭馆期间,读者可凭本人借阅证在温州市图书馆鹿城分馆借阅图书。
据市图有关人士介绍,位于市府路的温州市图书馆将于今年11月中旬对外开放。建成后的温州市图书馆是市区的十大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有32000m2,宽敞气派。鉴于温州市图书馆历史悠久,藏书百万,搬运工作繁重,从9月1日起,关闭该馆的4个部门,先行搬迁。
载自2005年8月17日《温州商报》
迎接大图书馆时代
记者带你探秘市图新馆
本周一,市新城区府西路,经过整整3年的施工,市图书馆新馆顺利通过了竣工验收,总体工程质量合格。随着喜讯传来,86岁高龄的市图书馆将从老城区的春草池畔、积谷山麓,携带着它的80万来册藏书,开始历史上的第四次蹒跚搬家。在市图人充满兴奋的期盼里,记者获知了这样一张时间表:
9月1日开始,市图借阅部门闭馆,其他部门照常开放。9~10月,搬迁新馆。11月,图书整理上架,试开放。
对于我市千万读书人,市图搬新馆无疑是件牵动眼球的大事,记者为此走访了市图书馆馆长郑笑笑,揭开新馆的神秘面纱。据介绍,总投资2亿多元的新图书馆(包括一体的市档案馆)建筑面积32000m2,地上7层,地下1层,设计藏书量为300万册,日接待读者可以达到5000人次。新馆开放后,不但是市区十大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全国地市级图书馆里规模最大的。
宏伟身姿
已然绽现其宏伟典雅的身姿,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图书馆外墙采用金属板与玻璃幕墙,光亮通透,整体面向新市府大楼前的世纪广场,与市博物馆、科技馆、大剧院(在建)等遥相呼应,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新馆外形设计为梭形,如同一艘巨大的飞船停靠在馆前的一湾碧水旁。
馆内设计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冷热中央空调,每一层都是大开间,无固定隔断墙,就像一座大型的书籍超市,任凭读者自由游走,随意坐读。电梯安置在各楼层平面的当中,可以很方便地从这层阅览室直达另一层阅览室,从而营造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
四大功能
新馆具有四大新功能:借阅合一、自助借书、县市联网一卡通、纸质/电子阅览二合一。所谓借阅合一就是原来在阅览室阅览的图书一般不能外借,新馆开放后,绝大多数馆藏图书均可外借。其二,为便利读者,市图投入200万元,引进了美国3M“自动借书系统”,读者自己在“自动借书机”上就可以完成借书过程,不需要经过工作人员,而馆外大门边还设置了一个24小时还书柜,不管白天黑夜,只要将书放入此柜即可。此外,馆内遍布2000个上网网点,各层阅览室都配置10台电脑,读者可以自带手提电脑或使用馆内电脑随意上网,不收取任何费用,纸质阅览与电子阅览自由切换。
颇能振奋读书人之心的是,新馆开放后,同样从便利读者考虑,到今年年底,将会有龙湾区图书馆、平阳县图书馆、洞头县图书馆、泰顺县图书馆、文成县图书馆等5家县馆与市图进行联网,实行“通借通还”。也就是说,县馆借的书可以还在市馆,市馆借的书可以还在县馆,只要持有上述任何一家图书馆的借阅证。而这将只是起步,最终将实现县市图书馆全部联网,资源共享,一证通,接轨国外的“分馆制”模式,各县馆将成为市图的分馆,从而构筑起一个“大图书馆”。
各层布局
让我带你来瞧瞧如“七层浮屠”般的新市图大厦各层布局,先睹为快:
第七层———地方文献与古籍阅览室,这里有馆藏的1万多册善本书,其中有誉为“镇馆之宝”的孙诒让手稿(包括《温州经籍志》、《周礼正义》等著作),有夏承焘日记手稿,有元刻本《柳柳州集》(唐朝著名诗人柳宗元的作品集)。该层还有一个特色图书馆,即服装与鞋革图书馆。
第六层———亲子阅览室,该层既有适合大人阅读的书籍,也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读物,供家长带子女一起读书。该层还有VCD光盘借阅室,配有集体放映室与个人放映室。
第五层———报纸期刊阅览室,提供全国各地的报纸、期刊借阅。
第四层———科技图书大阅览室,实行“借阅合一”。书吧、约500m2的自习室、外文阅览室、参考阅览室(有图书馆必备的重要工具书、名著等)。
第三层———社科图书大阅览室,实行“借阅合一”。十来个教室,为读者提供培训、学习、继续教育等各色服务。
第二层———大厅,总服务台,配有200台液晶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提供网络搜索、打印等服务的信息服务部等。
第一层———多功能厅、书店、读者休闲吧、约500m2的展厅、提供快餐服务的餐厅。
另据悉,8月20日~31日期间,读者还书,逾期费全免。9月1日以后,读者可将图书还至市图鹿城分馆(县前头61号)。在市图闭馆搬迁期间,鹿城分馆将正常开放,供读者借阅,就近为老城区读者的阅读需求提供服务。
※相关链接
1919年5月 为纪念温籍大儒孙诒让,温州市图书馆前身“旧温属公立图书馆”在市区九山湖畔的籀园成立开放。
1923年 设立鼓楼分馆,专藏新书新报刊。
1952年 设立石坦巷分馆。
1953年5月 搬迁沧河巷新馆,建筑面积1233m2。
1958年7月 设立华盖山儿童分馆。
1973年10月 搬迁县前头新馆并开放,建筑面积1500m2。
1986年12月 设立上村路古籍分馆。
1998年10月 园西巷新馆开放,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
2005年11月 府西路新馆将试开放,建筑面积32000m2。
载自2005年8月18日《温州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