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时间:2024-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在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内,既要能保证实现顺序凝固,也要保证在凝固过程中,始终具有畅通的补缩通道。根据冒口的有效补缩范围,就能确定冒口的数量。冒口的有效补缩范围,还可以通过设置冒口、补贴或使用外冷铁使之扩大。由此可见,冷铁的激冷作用,增加了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几种铜合金的冒口有效补缩距离可参考表4-1,表中数据是以板件和杆件在干型水平浇注的实验中取得的。

第二节 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一、冒口的有效补缩范围

任何种类的冒口都有一定的有效补缩距离,铸件要补缩的距离超过了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在铸件补缩不到的部位就会产生缩孔或缩松。

要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在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内,既要能保证实现顺序凝固,也要保证在凝固过程中,始终具有畅通的补缩通道。只有这样,冒口中的金属液才能不断地补充给铸件。否则,冒口再大,但补缩通道已封死,冒口中的液体也补充不到铸件中,铸件还会产生缩孔。图4-8(a)为铸钢齿轮,轮缘厚度为d,轮缘和轮辐交接处热节圆直径为dy。dy大于d,因而d处比dy处先凝固,堵塞了金属液的补缩通道,在凝固结束后,dy处的中心部位就会产生缩孔,如图4-8(b)所示。

图4-8(c)表示轮缘上部加补贴使其增厚,造成上下温差,凝固区域由下向上逐渐移动,又因凝固是从壁的两侧同时进行,这样在等液相线之间便形成了向冒口方向扩张的夹角φ,角φ称为补缩通道扩张角。在扩张角φ范围内的合金都处于液态,且始终与铸件凝固区域保持畅通,形成补缩通道。冒口中的合金液就能通过此通道补充给铸件,从而获得致密的铸件。

由上面实例得知,充分发挥冒口补缩作用的条件是:一是必须在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之内;二是要保证补缩通道畅通;三是冒口的模数必须大于铸件被补缩处的模数;四是冒口要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

img237

图4-8 铸钢齿轮轮缘处形成缩孔示意图

(a)、(b)有缩孔(c)无缩孔

1-轮缘 2-冒口 3-轮辐 4-缩孔 5-液相线等温面 6-固相线等温面

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是就长度方向而言的,实际上冒口的补缩作用存在于冒口周围的各个方向。以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加上冒口半径为半径的圆周区域内,冒口都具有补缩作用,这个“圆周区域”叫做冒口的有效补缩范围。根据冒口的有效补缩范围,就能确定冒口的数量。

冒口的有效补缩范围,还可以通过设置冒口、补贴或使用外冷铁使之扩大。所以在设计一个铸件的铸造工艺时,冒口、补贴和冷铁联合使用,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碳钢铸件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1.板形铸钢件

即铸件截面的宽厚比在5:1以上的铸件,其冒口水平方向的有效补缩距离有两种情况。

(1)不设外冷铁时,如图4-9(a)所示,冒口区长度为2d,末端区长度为2.5d,两个冒口之间的有效补缩距离为4d,冒口到铸件端部的有效补缩距离为4.5d。

img238

图4-9 板形铸钢件的冒口有效补缩距离

(a)无冷铁(b)有冷铁

1-冒口 2-铸件 3-冷铁

(2)设置冷铁时,如图4-9(b)所示,两个冒口之间设置厚度为2d的冷铁,于是冒口单面有效补缩距离增加到4.5d+50mm,两个冒口之间的有效补缩距离为9d+100mm。铸件末端区的有效补缩距离为4.5d+50mm。由此可见,冷铁的激冷作用,增加了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2.杆形铸钢件

即铸件截面的宽厚比在5∶1以下的铸件,其冒口水平方向的有效补缩距离也有两种情况。

(1)不设置冷铁,如图4-10(a)所示。冒口区长度为10img239末端区长度为20img240。两个冒口之间的有效补缩距离为img241冒口到铸件端部的有效补缩距离为img242

(2)设置冷铁时,如图4-10(b)所示,两个冒口中间设置厚度为2d的冷铁,冒口单面有效补缩距离为img243两个冒口之间的有效补缩距离为img244铸件端部设置厚度为d的冷铁,使冒口到铸件端部的有效距离增到img245

img246

图4-10 杆形铸钢件的冒口有效补缩距离

(a)无冷铁(b)有冷铁

1-铸件 2-冒口 3-冷铁

三、灰铸铁件冒口有效补缩距离

灰铸铁因凝固时析出石墨,而且在共晶转变前固态析出物数量较少,所以补缩条件好。

干型浇注时,灰铸铁件冒口有效补缩距离为:

S=(6~10)d

式中d——冒口直径(mm)。

湿型浇注时,灰铸铁件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为:

S=8d

式中d——铸件壁厚(mm)。

承受高压的灰铸铁件,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相应取小些,而质量要求一般的灰铸铁件,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可以取大些。

四、球墨铸铁件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

球墨铸铁基本上属于体积凝固方式,虽然有石墨化膨胀,但冒口补缩通道会较早地受共晶团的阻碍,不利于补缩。因此,球墨铸铁件冒口的有效补缩距离一般比灰铸铁件小。

干型浇注时,球墨铸铁件的冒口有效补缩距离为:

S=(5~7)d

式中d——铸件壁厚(mm)。

湿型浇注时,球墨铸铁件的冒口有效补缩距离为:

S=(3~4)d

式中d——铸件壁厚(mm)。

五、非铁合金铸件冒口有效补缩距离

1.铜合金

青铜、磷青铜类合金呈体积凝固方式,冒口有效补缩距离短,易出现缩松;无锡青铜、黄铜类则凝固温度范围较窄,体收缩较大,易形成集中缩孔,故冒口有效补缩距离较大。几种铜合金的冒口有效补缩距离可参考表4-1,表中数据是以板件和杆件在干型水平浇注的实验中取得的。

表4-1 铜合金铸件的冒口补缩距离

img247

注:T——板件厚度或杆件边长。

2.铝合金铸件冒口有效补缩距离

铝合金除了少数共晶型合金(如ZL102,ZL104)易形成集中缩孔外,多数铝合金均呈体积凝固方式,故冒口补缩效果都不好,铸件易产生缩松。这类铝合金采用冒口和冷铁相配合,造成一个朝向冒口较大的温度梯度才能使冒口有一定的补缩距离,如图4-11所示。共晶型铝合金冒口有效补缩距离S=4.5T,T为铸件壁厚;非共晶型铝合金的冒口有效补缩距离S=2T,T为铸件壁厚。

img248

图4-11 铝合金冒口的补缩距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