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机房设备安装
7.3.1.1 机房土建工程缺陷
【现象】
机房门向内开启;机房内无消防设施;夏天室内温度过高;机房连通井道的孔洞没有砌高50mm的台阶,机房内布置与电梯无关的上下水、采暖、蒸汽管道。
【治理】
(1)机房门必须改向外开启,机房增加通风散热措施,拆除机房内与电梯无关的管道,并配备消防设施。
(2)按机房内最终地坪高度,在与井道连通的孔洞四周砌高50mm以上的台阶。
(3)安装单位进场前,要按规范进行验收,不符合规范之处,整改好后开工。
7.3.1.2 曳引机、导向轮的固定不可靠、不紧密
【现象】
承重梁螺栓孔用气割开孔或电焊冲孔,开孔过大,损伤工字钢立筋;承重梁斜翼缘上使用平垫圈固定,螺栓与工字钢接触不紧密;当曳引机弹性固定时,两端无压板、挡板。
【治理】
(1)加强对标准、规范的学习,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操作水平。
(2)承重梁位置应根据井道平面布置标准线来确定,以轿厢中心到对重中心的连接线和机器底盘螺栓孔位置来确定,保证在电梯运行时曳引绳不碰承重梁,安装时不损伤承重梁。
(3)当曳引机直接固定在承重梁上时,必须实测螺栓孔,用电钻打眼。对螺栓孔过大的,必须进行加固,对严重损伤工字钢立筋的应更换承重梁。
(4)用与承重梁斜翼缘斜度一致的斜方垫圈固定曳引机,使螺栓与承重梁紧密接触。
(5)弹性固定的曳引机,在曳引机的顶端用挡板固定,在后端用压板固定,防止曳引机位移。
7.3.1.3 曳引轮、导向轮垂直度、平行度超差
【现象】
曳引轮、导向轮(复绕轮)垂直度超差,两轮端面平行度超差,使曳引绳与曳引轮、导向轮(复绕轮)产生不均匀侧向磨损,引起曳引绳的振动,影响电梯的乘坐舒适感。
【治理】
(1)根据曳引绳绕绳形式的不同,先调整好曳引机的位置,注意应按轿厢中心铅垂线与曳引轮的节圆直径铅垂线,调整曳引机的安装位置。
(2)曳引机底座与基础座中间用垫片调整,使曳引轮的空载垂直度偏差在2mm以内,并有意向满载时曳引轮偏侧的反方向调整,使轿厢在满载时曳引轮的垂直度偏差在2mm以内。
(3)调整导向轮,使曳引轮与导向轮的不平行度不超过1mm(在空载时)。
7.3.1.4 制动器调整不合格
【现象】
制动器抱闸闸瓦不能紧密地合于制动轮工作表面上。松闸时不能同步离开,其四周间隙不均匀,而且大于0.7mm。
【治理】
(1)安装前应拆卸电磁铁的铁芯,检查电磁铁在铜套中能否灵活运动,可用少量细石墨粉作为铁芯与铜套的润滑剂,调整电磁铁,使其能迅速吸合,并不发生撞芯现象,一般应保持0.6~1mm的间隙。
(2)修正瓦片闸带,使之能紧贴制动轮,调整手动松闸装置。
(3)调整松闸量限位螺钉,使制动带与制动轮工作表面间隙小于0.7mm,调整时可一边调整后再调另一边;调整制动瓦定位螺钉,使制动瓦上下间隙一致。
(4)调紧制动弹簧,使之达到:在电梯做静载试验时,压紧力应足以克服电梯的差重;在做超载运行时,压紧力能使电梯可靠制动。
7.3.1.5 曳引绳安装缺陷
【现象】
钢绳没有擦洗干净,曳引绳头固定前没有充分松扭;曳引绳头装置紧固后,销钉穿好没有劈开或未穿销钉;各绳张力不均匀,其相互偏差大于5%。
【治理】
(1)截绳前,应选择宽敞、清洁的地方,把成卷的曳引绳放开拉直,用柴油将绳擦洗干净,并消除打结扭曲、松股现象。
(2)曳引绳头装置紧固后,立即穿好销钉并将其劈开。
(3)根据电梯曳引钢绳的长短,用100~300N的弹簧测力计,在轿厢停在井道2/3高度处,测量对重侧每根钢丝绳沿水平方向,以同样的拉开距离时的张力值,并对曳引绳头装置进行调整,调整后需将电梯运行一段时间后再次测量、调整。使张力值满足下式要求:
Fmax-Fmin≤0.05Favg
式中:Fmax——张力最大值;
Fmin——张力最小值;
Favg——张力平均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