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4 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课程标准
1.学习领域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学习领域课程定位(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1.2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以“职业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导向、典型案例应用”为基本原则,按职业岗位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按工作过程循序渐进编排教学顺序。
教学过程设计: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
课程的设计理念:力争采用真实的职业场境和应用项目进行教学与实践,以岗位工作流程编排训练项目,突出课程的职业化、实践性和开放性。
2.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表2)包括学习领域课程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
表2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续表
3.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
3.1 学习情境划分(表3)
表3 学习情境划分
3.2 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描述(表4)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准备和教学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已有基础、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表4 学习情境描述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4.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材建议
4.1.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修改(编写)教材。
4.1.2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4.1.3 教材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来驱动,通过实际案例、情境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根据岗位工作过程的信息处理核心能力要求和所需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组织编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4.1.4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
4.1.5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1.6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建议
4.2.1 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教学和任务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切实感到计算机在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需要。
4.2.2 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上机实训操作等实践项目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职业教育的特色。
4.2.3 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校内教学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4.2.4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教学评价建议
4.3.1 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作测试、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
4.3.2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4.3.3 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实际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4 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任务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表5进行评价。
表5 各任务模块的评价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建议平时的学习态度占10%,书面作业占30%,上机作业占30%,最后总结性评价占30%。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4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4.4.2 注意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在线答疑”、“模块考核”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学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4.4.3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4.5 其他说明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过程记载。
5.附录
教参资料:
[1]何同林.计算机应用基础[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何同林.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与习题集[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