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课程标准

时间:2024-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其编制、实施的正确性与建设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个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后,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中必要而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

附件15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课程标准

1.学习领域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其编制、实施的正确性与建设目标的实现密切相关。“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是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个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后,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中必要而核心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其学习领域课程定位见表1。

表1 学习领域课程定位

img196

1.2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和技能的需要,立足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对该学习领域的内容构成进行了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编制、建筑施工组织实施等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学习领域内容和教学,选用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培养职业能力。

在学习情境选择中,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构知识和技能。

1.2.1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紧紧围绕其培养目标进行知识的选取。

1.2.2 由易到难和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

1.2.3 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4 融合施工员、质检员、档案员、安全员、监理员等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2.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表2)包括学习领域课程名称、学年及学时、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

表2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img197

3.学习情境划分及描述

3.1 学习情境划分(表3)

表3 学习情境划分

img198

3.2 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描述(表4)包括学习情境名称、学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准备和教学建议、工具与媒体、学生已有基础、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表4 学习情境描述

img199

续表

img200

续表

img201

续表

img202

续表

img203

4.学习领域课程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建议

4.1.1 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4.1.2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

4.1.3 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录像、实际案例、情境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根据施工员职业工作所需知识的深度及广度来组织编写,使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任务中树立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4.1.4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开放性和职业定向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的新规范、施工员和建造师职业资格标准及时纳入其中。

4.1.5 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1.6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4.2 教学建议

4.2.1 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基于工作任务的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完成项目活动中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在建筑施工中所起的作用。

4.2.2 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等实践项目活动,由教师提出要求并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掌握本课程特有的专业能力。

4.2.3 应注意职业情境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校内教学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动态示教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4.2.4 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探索基于工作工程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领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3 教学评价建议

4.3.1 突出过程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实作测试、课后作业、任务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考核。

4.3.2 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4.3.3 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编制与实施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4 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表5进行评价。

4.4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4.4.2 注意计算机网络的利用,如“网上企业案例”、“在线答疑”、“模块考核”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学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为提高学生的施工员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4.4.3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适时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4.4.4 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校园网、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通过职业指导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表5 各任务模块的评价

img204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任务工单完成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建议平时的学习态度占10%,书面作业占15%,任务工单完成情况占15%,实作占30%,最后总结性评价占30%。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5 其他说明

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过程记载。

5.附录

教参资料:

[1]邹绍明.建筑施工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GB50194—9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徐家铮.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于立君,孙家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刘志强.建筑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7]陈茂明,代新.建筑企业经营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8]刘心萍.建筑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