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施工测量概述

施工测量概述

时间:2024-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是根据建(构)筑物的测设定位精度和控制范围的大小来决定的。施工测量工作与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测量所提供的轴线、标高线等施工标志,只能正确,不能出错。为了充分做好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能使开工前的测量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制订施工测量方案。

9.1 施工测量概述

9.1.1 施工测量的内容

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控制测量。开工前在施工场地上建立施工控制网,以保证施工测设(放样)的整体精度,可分批分片测设,同时开工,可缩短建设工期。

(2)建(构)筑物的测设(放样)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几何尺寸及标高,测设到施工现场和不同的施工部位,设置明显的标志,作为施工定位的依据。

(3)质检测量。在每项工序施工完成后,需要通过测量的方法,检查工程各部位的实际位置、几何尺寸、标高是否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根据实测验收的记录、资料编绘竣工图,作为验收时鉴定工程质量的必要资料以及工程交付使用后运营管理、维修、扩建的重要依据之一。

(4)变形观测。在高层、大型建(构)筑物的施工中,随着施工的进度,测量施工部位在平面和标高方面产生的位移和沉降,收集整理各种变形资料,作为鉴定工程质量和验证工程设计、施工是否合理的重要资料。

9.1.2 施工测量的精度

为了确保建(构)筑物测设(放样)的正确性,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测量必须具有一定的精度要求。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施工控制网的精度是根据建(构)筑物的测设定位精度和控制范围的大小来决定的。当定位精度要求较高和施工现场较大时,则需要施工控制网具有较高的精度。若由于某一部分建(构)筑物要求较高的定位精度,则在大的控制网内建立精度较高的局部独立控制网。

(2)建(构)筑物轴线测设的精度。建(构)筑物轴线测设的精度是指建(构)筑物定位轴线的位置相对控制网、周围建(构)筑物或建筑红线、马路中线的精度。这种精度除自动化和连续性生产车间的特殊要求外,一般要求不高。

建筑红线是指由城市规划部门确定的建筑用地的边界线,在规划图上它是以红线标明,故称建筑红线。

(3)建(构)筑物细部放样的精度。建(构)筑物细部放样的精度是指建筑物内部各轴线对定位轴线的精度,这种精度的高低取决于建(构)筑物的形式、规模、重要性、结构、材料及施工方法等因素。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物的放样精度高于低层建筑物,工业建筑物放样精度高于一般民用建筑物,钢结构建筑物放样精度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框架结构建筑物放样精度高于砖混结构建筑物,装配式建筑物放样精度高于非装配式建筑物。总之,应根据具体的精度要求进行放样。精度过高,将导致人力、物力及时间的浪费,过低则会影响施工质量,甚至造成工程事故。

9.1.3 施工测量的特点

施工测量工作与工程质量及施工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测量人员必须了解设计的内容、性质及其对测量工作的精度要求,熟悉设计图纸上尺寸和标高数据,了解施工的全过程及施工工艺、方法,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变动情况,使测量工作能够与施工密切配合。其特点表现如下:

(1)由于施工现场复杂,障碍物多,测设定位桩时,必须有足够的数量,了解现场布置,避开施工干扰。

(2)密切配合施工进度,及时准确地测设施工需要的轴线、标高线。若有差错,将延误工期,甚至造成质量事故

(3)由于现场各工种交叉立体作业,不安全因素多,不但要注意高空坠物,也要防止脚下踩空,保证人身及仪器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由于现场有大量的土方填挖,地面变动很大,交通频繁,动力机构震动等影响,各种定位标志必须埋设牢固,妥善保护,经常检查。如有损坏,应及时恢复。

(5)必须明确按图测设,为施工服务,一切服从施工的安排,满足施工的需要。

9.1.4 施工测量的基本要求

1.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

(1)遵守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各种建(构)筑物、管线等之间相对位置能满足设计要求,以便于分期分批地进行测设(放样),施工测量也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即首先在施工场地上,以原勘测设计阶段所建立的测图控制网为基础,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网,然后根据施工控制网来测设建(构)筑物的轴线,再根据轴线测设建筑物各个细部(基础、墙、柱、门窗等)。施工控制网不单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同时也是变形观测、竣工测量以及将来建筑物扩、改建的依据。

施工测量所提供的轴线、标高线等施工标志,只能正确,不能出错。否则,将会误导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施工测量也必须遵循“处处检核”的原则。不但要检核设计提供的定位条件及现场的控制点位或红线桩位,而且也要核对设计图纸的分尺寸与总尺寸的一致性,检查各张图纸标高的一致性等,发现问题应立即提出。测设(放样)之前检查测设数据的正确性,测设(放样)之后复查成果的可靠性。当查证内、外业都无差错时,方能将成果交付施工。

(2)选用科学、简捷、能满足精度要求的实测方法。

(3)一切定位放线工作要经过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部门验线。实测时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测后要及时保护好测量标志。

2.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1)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正确、完整、工整。

(2)记录应采用规定的表格。

(3)记录中的简单计算,应在现场及时进行,并作校核。草图、点之记等,应当场绘制,其方向、有关数据和地名等均应标注清楚。

(4)测量记录,多为保密资料,应妥善保管。

9.1.5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

为了充分做好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不仅能使开工前的测量工作顺利进行,而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都有重要的影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1)检校仪器、检定钢尺。对经纬仪、水准仪各轴线几何关系进行检验校正,使其满足规范要求。对所用钢尺的实长,送到有关计量部门进行检定,尤其是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中,如钢结构建筑施工中,若尺长没有检定,就根本无法保证精度要求。

(2)了解设计意图,学习与校核图纸。通过学习总平面图,以了解工程所在位置,周围环境及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现场地形及拆迁情况,红线桩位置及原有控制点,建筑物的布局,定位依据,±0标高位置等。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定位依据、条件及建(构)筑物主要轴线的布局。另外还需要校对图之间相应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等,确保测设(放样)无误。

(3)校核红线桩(定位点)与水准点。为保证整个场地定位和标高的正确性,对原勘测图图纸提供的控制点、红线桩及水准点均应进行严格的校核,以取得正确的测量起始数据与起始点位,这是做好整个施工测量的基础。

(4)制订施工测量方案。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原有控制点位置、建筑结构的形状以及设计给定的定位条件,制订切实可行的测设方法及方案,并健全测量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