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线路工程施工测量
线路工程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有恢复中线、测设施工控制桩、测设高程或坡度,铁路和公路还需要测设路基边桩等。
15.5.1 恢复中线测量
由于从设计勘测到开始施工的一段时间里,会有一部分桩点丢失或移动,为了保证路线中线位置准确可靠,施工前应根据原来定线条件恢复线路中线,将丢失的桩点恢复和校正好,以满足施工的需要。恢复中线的测量方法与中线测量相同。
11.5.2 施工控制桩的测设
在施工的开挖过程中,中检的标志经常受到破坏,为了在施工中控制中线位置,就要选择在施工中既易于保存又便于引用桩位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下面介绍两种测设施工控制桩的方法。
1.平行线法
在路基以外测设两排平行于中线的施工控制桩。此法多用在地势较为平坦、直线段较长的路段。为了施工方便,控制桩的间距一般取10~20m,如图11.21所示。
图11.21
2.延长线法
延长线法是在道路转折处的中线延长线上以及曲线中点至交点的延长线上打下施工控制桩延长线法多用在地势起伏较大、直线段较短的山区道路、主要是为了控制交点JD的位置。需要量出控制桩到交点JD的距离。
11.5.3 线路边桩的测设
铁路和公路路基边桩就是把路基两侧的边坡与原地面相交的坡脚点确定出来,边桩的位置由两侧边桩至中桩的平距来确定。常用的边桩测设方法如下:
1.图解法
如图11.22所示,图解法是直接在横断面图上量取中桩至边桩的平距,然后在实地用钢尺沿横断面方向丈量该长度并标定出来。此法在填挖土方量不大时使用较多。
图11.22
2.解析法
如图11.23所示,解析法是根据路基填挖高度、边坡率、路基宽度和横断面地形情况,先计算出路基中桩至边桩的水平距离,然后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按距离将边桩放出来。
图11.23
在平坦地面和斜坡上路堑的放线情况,其原理与路堤放线基本相同,但具体做法上有两点区别。
(1)如图11.24所示,计算坡顶宽度B时,应考虑排水边沟的宽度b0,即
(2)路堑放线的关键是找出坡顶A和P,为施工方便,在挖深较大的坡顶处,可测设坡度板作为施工时掌握边坡的依据。如图11.25所示。
在修筑山区公路时,为减少土石方量,路基常采用半填半挖形式。
图11.24
图11.25
11.5.4 路面高程测设
测设路面高程是当路基工程完成后,为控制路面高程,多在路肩上测设平行中线的路面高程桩,间距依施工需要而定,用它既控制路面高程又控制中线位置,俗称施工边桩。其位置根据中线施工控制桩测定(若已有平行中线的施工控制桩时,均一桩两用,不再另行测设)。桩位测定后,可在桩的侧面测设出该桩的路面中心设计高程线(可钉高程钉或画红铅笔线作为标志)。其测设程序如下。
(1)后视水准点或中线上的里程桩,根据其已知高程和读数,求出视线高程。
(2)前视边桩,根据读数求出其桩顶高程。
(3)计算边桩与其所在断面的设计高程之差,并注在桩的侧面上。并在数字前加“-+”号,通常习惯为填为正,挖为负的填挖数。但它所表示的填挖量,是以边桩桩顶为准的,再对桩顶挂线进行土方施工或路面施工,结束后再重新测设高程控制桩继续下一步工作。
习题和思考题
1.线路测量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2.何谓缓和曲线?为什么要测设缓和曲线?
3.试述用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
4.简述纵断面测量的方法及纵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5.简述横断面测量的方法及横断面图的绘制方法。
6.已知JD3的桩号为1+422.32,测得转角I3=10°49'00″(右转),根据地形条件选定曲线半径R=1200m,试求各测设元素并计算主点桩号。
7.简述施工控制桩的测设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