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劳动者自我管理的三种途径

劳动者自我管理的三种途径

时间:2023-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服务型领导思想在理论上强调管理的服务性服务型领导方式首先就确立了服务的观念和意识,而当代服务型领导思想更是在吸收历代服务型领导思想的基础上,对管理的服务特性和本质予以科学、全面的理论说明。
服务型领导方式具有最高水平的服务性_服务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三、服务型领导方式具有最高水平的服务性

管理的服务性是随着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而服务型领导方式作为管理长期历史发展的而适应知识社会要求的结果,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实现了最高水平的服务性。

(一)服务型领导思想在理论上强调管理的服务性

服务型领导方式首先就确立了服务的观念和意识,而当代服务型领导思想更是在吸收历代服务型领导思想的基础上,对管理的服务特性和本质予以科学、全面的理论说明。当代服务型领导思想不是处于优势地位的管理者从上而下俯视被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进行施舍的结果,而是管理者在深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本质的基础上,对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清醒的认识,对知识工作者在组织中的核心地位有了清醒的认识,对管理在动荡的组织环境下的形态有了清醒的认识,也对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与地位有了清醒的认识,这些认识都迫使服务型领导者们以服务为其核心使命,不断推动管理服务性水平的提升。

(二)服务型领导实践在制度上保证管理的服务性

服务型领导在实践中对于管理的定义是:管理=领导+自我管理,这样一种实践方式保证了管理的服务性。

彼得·德鲁克曾对自我管理的基本内容做了如下说明:我的长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表现?我的价值观念是什么?我的归属是什么?我应该贡献什么?德鲁克以惯有的语气对自我管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而自我管理理论也成为其知识社会中管理的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正如有记者提到“我注意到您在您的书中强调了团队和他们如何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您的书中,这是最有影响力和最有用的部分之一。”[28]

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管理学意义上的自我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私人领域的自我管理。私人领域的自我管理指劳动者或管理者为了使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活动适应客观规律、达到主观目标而对自我心理、个体活动进行管理的行为。目前在书市上流行的自我管理书籍主要是这方面的。私人领域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自我身心调节;(2)个人行为控制;(3)个人知识管理;(4)个人时间管理;(5)自我人际关系管理等;(6)个人职业规划等。二是公共领域的自我管理。公共领域的自我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成员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对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进行自我控制、调适的行为。公共领域的自我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自我在组织中角色和任务的确认;(2)个人在组织中行为的控制;(3)与组织中其他人员的沟通和关系的调节;(4)工作知识和技巧的学习、积累;(5)有意识地创新工作;(6)自我激励等。

公共领域的自我管理与私人领域的自我管理的根本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基于组织的目标而进行的自我管理,而后者是基于个人的目标而进行的自我管理。因此,与组织管理最密切相关的是公共领域的自我管理,以前对自我管理在管理中的地位的忽视主要是把自我管理局限在私人领域的自我管理范围内。有效的自我管理应该包括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两个方面,后者为前者提供基本方法和基本保证,前者是后者通向公共领域、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自我管理理论的出现是与社会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现代化使自我管理的发展成为必要,如知识劳动者的大量出现、管理思想现代化、现代领导方式变革、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成本节约等都使自我管理成为必要。另一方面,现代化使自我管理发展成为可能,如社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都为自我管理提供了发展空间。可以说,自我管理代表了管理革命的基本方向,可以从6个方面予以说明:

1.自我管理是管理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整个人类社会都是沿着民主化的道路前进的,而管理作为人类组织、协调自身的活动,也是沿着民主化的道路前进的,如沃伦·本尼斯所说:“我们进一步理解自身复杂的、正在变化的需求。它取代了人们关于人性过于简单化的、无知的、程序化的理念。这种哲学上的变化呼唤着一种以人道主义-民主思想为基础的组织价值观”[29]。管理学上对于人性的假设,如“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等,都是不断提升一线劳动者的话语权的结果。可以说,当代管理思想的发展无不与发现和尊重一线劳动者的能力和民主权利相关,自我管理理论也是其中一例。

2.自我管理是管理基层事务的基本手段

自我管理理论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给予了一线劳动者以民主权利,而且在于为管理基层事务提供了全面的手段。自我管理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劳动者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而是整个组织管理自身的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自我管理已经成为制约基层管理各个方面的基本范式。过去许多被认为与自我管理无关的管理内容都在自我管理理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说明,如有研究指出:“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是自我管理。”[30]

3.自我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要求

管理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为目的的,泰罗就是在分工的基础上提高了生产的效率而创造了科学管理理论,然而,我们的社会已经远远不同于泰罗时代的社会,如何在当今社会继续发挥管理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成为管理思想家和管理实践者的共同命题。

绝大多数管理思想家都认为当今社会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呈现出了根本性质的改变,需要以全新的视角予以解读。对于正在变化生成中的社会,管理思想家们用“后工业社会”“后资本主义社会”“信息社会”“后现代社会”“知识社会”“第三次浪潮社会”等方式进行界定,这些界定都显示出了管理思想家们不同的见解,但其中有一点几乎在所有当代管理思想家那里取得了一致,即当今知识劳动者的出现是使社会劳动和管理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之一。如有学者指出的“知识劳动者在两个主要方面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劳动者。首先,知识劳动者拥有属于自己的生产资料,而且这种生产资料便于流动。其次,他们(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妇女)的工作寿命很可能长于任何用人组织。”[31]这使得当代管理必须以新的方式来对待劳动者,进而才能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自我管理理论也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当代管理者已经不可能对知识劳动者的工作予以传统意义上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这些具体的管理工作只有交还给劳动者本人才能发挥有效性,自我管理成为提高管理效率的必然途径。

4.自我管理与领导的有机组合是管理的发展方向

正如上面所说,自我管理已经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对于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全部要求,但达到这个要求是不够的。首先,劳动者们各自的自我管理如何能协调一致完成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是需要另外一种工作来完成的,这种工作包括如构建组织愿景,使劳动者们形成一致的目标;构筑组织价值观念,给劳动者们提供自我约束的范本;建设组织文化,为劳动者们打造自由沟通的环境等;其次,当今社会最大的特征就是变化,当今各种组织和组织中的成员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做,而在于做什么,这是自我管理所不能完成的,必须由另外一种工作来完成——这种工作就是领导。当代的管理者把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工作交还给了劳动者,但必须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当代管理的发展方向是领导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自我管理与领导缺一不可。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已经明确,劳动者的自我管理对于领导的服务职责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一方面,自我管理的实现使得管理者得以向领导者转变,进而向服务型领导者转变;另一方面,自我管理的实现要求管理者(领导者)从价值获取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而服务是管理者(领导者)创造价值的根本途径。因此,自我管理决定了当代管理的核心职责是服务而非管制或其他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