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管理的主体是被管理者

管理的主体是被管理者

时间:2023-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主体间性哲学框架中的管理哲学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高低之分,这为服务型领导确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的关系确立了逻辑的起点。
主体间性哲学为管理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_服务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

三、主体间性哲学为管理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主体间性哲学突破了主体性哲学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性,为民主与科学的社会环境下的当代管理哲学提供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新视角。

突破主体性哲学局限的主体间性哲学在三个方面为现代管理哲学尤其是服务型领导哲学开阔了视野。

第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传统管理哲学沿用主体性哲学的思维方式,采取主体-客体分析框架,管理研究的起点大都是把被管理者作为一个像“物”一样的客体去把握,这样很容易忽视被管理者的需求,也不利于发挥被管理的主动性和巨大潜能。而主体间性哲学框架中的管理哲学认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高低之分,这为服务型领导确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平等的关系确立了逻辑的起点。服务型领导哲学认为每个组织成员都要参与管理,也都要被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平等的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第二,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关系。

在主体性管理哲学的思维框架中,管理者是管理的中心,组织要以管理者为准则,这不仅忽视了被管理者的合理需求,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组织的人力资源。主体间性管理哲学则强调组织每个成员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合理的权利,管理只有充分重视每个人的需求,合理发挥每个人的价值,才能达到组织的和谐。服务型领导哲学认为人人都要从事服务,人人都要参与管理,整个组织是按照“和而不同”的状态运行的并最终达到组织的目标。

第三,交互原则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传统管理哲学里,主从原则是管理的基本思维方式,管理者是支配者,被管理者是从属者,而在主体间性管理哲学看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作为交互关系存在的,不断地进行对话,因为“在有意义的对话中,服务和领导者会将对话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层面,这种层面对领导者在与他人相处时的自我发展至关重要。”[33]当代服务型领导是一种交互式管理模式,在交互式管理中,管理者和执行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彼此,是工作中不断转换着的一种职能的两种角色。“领导者会得到支持,是因为他们向别人提供支持。”[34]管理者会给被管理者更多的机会参与思考、判断、计划……使之真正自觉自愿地成为“参与者”,这样就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服务型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同理心即“服务型领导者要尽力理解他人,从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