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蜂窝状通信网的概念

蜂窝状通信网的概念

时间:2024-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蜂窝移动通信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它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蜂窝移动通信按楼外与楼内分,又分为宏蜂窝和微蜂窝两种。在宏蜂窝系统中,基站天线应高于周围的建筑物。微蜂窝系统解决了现代大厦的室内覆盖问题。它以室外宏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无线接入方式,适用于低话务量和较小面积的室内覆盖盲区,在市郊等偏远地区使用较多。

3.3.1 蜂窝状通信网的概念

蜂窝通信一般用于语音通信,以其组成正六边形无线覆盖区而得名,也叫蜂窝系统(CellularSystem)。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是一个大容量、小区制(蜂窝状小区制),以信道共用、同频复用为特征的公用移动电话系统,它可构成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移动电话网。蜂窝移动通信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它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蜂窝移动通信按楼外与楼内分,又分为宏蜂窝和微蜂窝两种。中国移动的GSM系统提出的无线网发展方向是:更加紧密的频率复用;宏蜂窝系统进一步进行小区分裂;建设GSM 900/1800双频网;微蜂窝系统连续覆盖;建设新系统,如3G系统,作为容量的补充。

1)宏蜂窝系统

宏蜂窝的基本单元是小区,小区到底设多大,涉及到无线频率分配和各项参数的设定。在宏蜂窝系统中,基站天线应高于周围的建筑物。在市区进行覆盖时,要考虑对高层室内的覆盖。在网络规划时应使室外最小接收电平为-75dBm左右。根据GSM规范中的经验模型,当市区基站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56dBm时,小区的半径可达到900m;当基站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53dBm时,小区的半径可达750m。为满足容量的需要,可以通过降低天线高度、调节天线下倾角和减小发射功率等方法进一步缩小覆盖半径,降低同频干扰。但基站间距不宜过小,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同频干扰,不利于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会使掉话现象严重。综合选址和容量等因素,城市核心区域基站的平均间距一般取500m~600m。

2)微蜂窝系统

微蜂窝系统解决了现代大厦的室内覆盖问题。随着通信、信息网络的发展,室内覆盖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室内覆盖已成为网络建设的重点之一。室内覆盖是针对室内用户群、用于改善建筑物内移动通信环境的一种成功的方案,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移动通信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是利用室内天线分布系统将移动基站的信号均匀分布在室内每个角落,从而保证室内区域拥有理想的信号覆盖。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可以较为全面地改善建筑物内的通话质量,提高移动电话接通率,开辟出高质量的室内移动通信区域;同时,微蜂窝系统可以分担室外宏蜂窝的话务,增加网络容量,从整体上提高移动网络的服务水平。

实现室内覆盖的技术方案可分为三种。

——微蜂窝有线接入方式。它以室内微蜂窝系统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有线接入方式,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大且话务量相对较高的建筑物内,在市区中心使用较多,解决了覆盖和容量问题。

——宏蜂窝无线接入方式。它以室外宏蜂窝作为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即无线接入方式,适用于低话务量和较小面积的室内覆盖盲区,在市郊等偏远地区使用较多。

——直放站,在室外站存在富余容量的情况下,通过直放站将室外信号引入室内的覆盖盲区。

室内信号分布的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无源分布方式,通过无源器件和天线、馈线,将信号传送和分配到室内,以实现良好的信号覆盖,用于中小型场所。二是有源分布方式,通过有源器件(有源集线器、有源放大器、有源功分器、有源天线等)和天、馈线进行信号放大和分配。三是光纤分布方式,主要利用光纤来进行信号分布,适合于大型和分散型室内环境中主路信号的传输。四是泄漏电缆分布方式。信号源通过泄漏电缆传输信号,并通过电缆外导体的一系列开口在外导体上产生表面电流,从而在电缆开口处的横截面上形成电磁场,这些开口就相当于一系列的天线,起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作用。它适用于隧道、地铁、长廊等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