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预算定额手册
将所编制的预算定额项目按一定的章节汇编成册,即预算定额手册。预算定额手册是工程估价的重要依据,工程估价人员必须熟悉预算定额手册的内容和相关规定并掌握预算定额手册的使用方法。
1)预算定额手册的基本内容
虽然不同版本的预算定额(如全国统一基础定额、各省编制的预算定额、相关部委编制的预算定额等)在具体内容上不尽相同,但是其基本构成是一样的。
(1)说明
预算定额手册的第一项内容是说明。说明是用文字的形式对预算定额内涵的描述,按适用范围的不同,说明一般分为总说明、分部工程说明和附注说明等三个层次。
①总说明。是针对整个定额手册所做的说明,重点说明定额手册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主要作用、取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以及一些必须说明的共性问题。
②分部工程说明。汇编预算定额手册时,按分部工程到分项工程的顺序,将属于同一分部工程的定额项目汇编在一起,形成手册的“章”,再将每一“章”中属于同类分项工程的定额项目汇编在一起,形成手册的“节”,每一“节”中则是具体的定额项目。
针对不同“章”的定额项目,定额手册一般要安排相应的说明,称为分部工程说明,或称章说明。主要说明本章定额的设定条件、换算规定,以及相关的换算方法等。
③附注说明。是针对一项或若干项定额所做的说明,主要说明定额的换算条件和相应的换算方法。
(2)计量规则
预算定额手册包括的计量规则是工程估价过程中进行工程计量的重要依据,主要是实物工程量计算规则,当定额手册属于建筑工程时,还包括建筑面积计算规则。实物工程量计算规则详细规定了计算预算定额实物工程量的计量单位、数据要求和计算方法,它是与预算定额紧密相关的规定性文件,必须严格执行。建筑面积计算规则是对计算建筑面积时有关必须计入建筑面积、不可计入建筑面积以及具体计算方法的规定,建筑面积是衡量建筑物规模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同时它也可作为相关预算定额的实物工程量,所以,计算拟建工程建筑面积同样必须严格按相应的规则执行。
(3)定额项目表
将性质相同的预算定额编辑在一起,并用表格的形式描述其定额编号、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定额项目人工、机械、材料的消耗情况,这种表格被称为定额项目表,定额项目表除了描述上述信息外,还包括针对定额项目的工作内容说明,当定额项目表中的定额存在附注说明时,则在表格下面另外标注相应的附注说明。表3.4.2是《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中定额项目表的示例。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建设厅为了适应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要求,于2003年组织编制本省范围内的预算定额,并将编制的定额项目和相应的定额单价(综合单价)汇编在一起,命名为《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该计价表于2004年开始执行。
表3.4.2 定额项目表
注:江苏省工程计价表将定额项目和相应的定额单价(综合单价)合而为一,综合单价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详第四章的内容
(4)附录
编制预算定额手册时,将有关定额“取定”的内容以及使用定额时需要的信息汇编在手册中,作为定额手册的组成部分,称为定额手册的附录。一般包括各种混合材料(如各种砂浆、混凝土等)的配合比表、主要建筑材料预算价格取定表、主要材料和半成品损耗率取定表、机械台班预算单价取定表以及常用钢材理论重量表、常用形体计算公式表、砖砌大方脚折加高度表等。
2)定额套用
依据预算定额手册估算拟建工程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时,首先根据定额手册划定的定额项目进行工程计量,其次针对已经计算出来的定额工程量,选择相应的定额项目并按式(3.4.5)计算完成该定额项目施工任务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最后将完成拟建工程施工任务对应的全部定额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加以汇总,按式(3.4.6)计算拟建工程对人工、材料、机械的总消耗量。
所谓“定额套用”,就是在对某定额项目进行工程计量的基础上,在定额手册中选择相应的定额项目,将已得的工程量乘以定额项目规定的消耗量标准,计算完成该定额项目施工任务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过程。
在套用定额的过程中,只有当定额“取定”的分项工程的规格、品种、做法与工程图纸规定的完全一致,才能“直接”套用,否则,必须按定额手册的规定,首先对原定额进行“换算”处理后才能套用。
定额换算的过程,就是对照定额的“取定”和图纸的“规定”,在原定额消耗量标准的基础上,将原定额消耗量标准中与图纸“规定”不相符的消耗内容减除,再补入按图纸“规定”必需的消耗内容,最终形成与图纸“规定”相符的定额消耗量标准的过程,其基本原理可用式(3.4.7)表示。
实际工作中,对定额进行“换算”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按引起“换算”的原因分类,则主要包括“说明换算”、“配合比换算”和“面积计量厚度换算”等类型。下面根据《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于2004年起执行)的有关规定,选择相关的定额项目,说明对原定额进行“换算”的具体方法。
(1)说明换算
定额手册的“分部工程说明”和“附注说明”中,有一些说明主要针对定额换算的条件和相应的换算方法。例如,第十二章(楼地面工程)的说明中规定:踢脚线定额项目按长度(10 m)计量,其高度是按150 mm编制的,如设计高度与定额取定高度不同时,块料面层(不包括粘贴砂浆材料)按高度比例调整,其他不变。
假设某施工图纸规定采用水泥砂浆铺设花岗岩楼地面,相应的踢脚线的设计高度是120 mm,则选择适用定额,其编号为12-60,由于定额“取定”高度与设计“要求”高度不符,按说明换算其中的花岗岩板的消耗量如下:
(2)配合比换算
当定额手册中针对某条定额项目“取定”的配合比与工程图纸“要求”的配合比不一致时,则必须对原定额项目进行“换算”后才能套用。换算的原则是“定额对于配合比的消耗量不变,配合比本身需要调换”。例如,第三章(砌筑工程)中编号为3-1的定额项目,原定额“取定”用M5水泥砂浆砌筑标准砖基础,如果施工图纸“要求”用M10水泥砂浆砌筑砖基础,则换算其中的水泥(注:还包括中砂和水,本例略)消耗量如下:
换算后的水泥消耗量=0.242×253=61.226(kg)
(3)面积计量厚度换算
当定额项目的计量单位是面积时,则针对这种定额项目一般会“取定”一个厚度。如果定额“取定”的厚度与工程图纸“要求”的厚度不一致,则需要根据二者的厚度差异对原定额消耗量进行换算。换算方法分二种情况,其一是执行“增减定额”,其二是按“厚度比例”调整定额消耗量。
例如,第十二章(楼地面工程)中编号为12-22的定额项目,原定额“取定”用1∶2水泥砂浆铺设楼地面面层,厚度“取定”为20 mm。如果施工图纸“要求”用1∶2水泥砂浆铺设楼地面面层,厚度“取定”为25 mm,则需要套用相应的“增减定额”(编号为12-23:每增减5 mm),换算其中的水泥(注:还包括中砂和水,本例略)消耗量如下:
换算后的水泥消耗量=0.202×557+0.051×557=140.92(kg)
再如,第十三章(墙柱面工程)中编号为13-31的定额项目,原定额“取定”用1∶1∶6混合砂浆打底,厚度15 mm;1∶0.3∶3混合砂浆罩面,厚度5 mm。如果施工图纸“要求”打底层厚度为18 mm,罩面层厚度不变,则需要按“厚度比例”调整原定额中打底砂浆的消耗量并相应的材料消耗量,换算其中的水泥(注:还包括中砂、石灰膏和水,本例略)消耗量如下:
预算定额手册是估算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只有全面熟悉定额手册的基本内容,掌握手册中有关定额项目的划分标准、各层次的定额说明、工程计量规则、附录的内容和使用,掌握有关定额换算的原理和方法,才能成为技术合格的工程估价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