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音台的控制
下面,将讲述在典型调音台中可以见到的各种控制和输入/输出情况。
(一)单声道输入(Mono Input)
单声道输入部分如图3-62、图3-64、图3-66所示。
A:传声器输入(MIC In)
利用这种XLR输入接口,可将传声器或DI转接盒接入调音台。
B:线路输入(Line In)
利用这种输入接口,可将键盘乐器、采样器或鼓机这类有“线路电平”输出的乐器接入到调音台,还可以连接多轨磁带机和其他记录媒体的声音返回信号。尽管也可以用来接入传声器,但是线路输入并不是为传声器而专门设计的,因此不能为传声器提供最佳的性能表现。
C:插接点(Insert Point)
利用这种插接点,可将诸如压缩器或限制器这类信号处理器接入到输入模块中,也可将外部设备接入到输入通路中。
图3-62 调音台输入接口、输入灵敏度和EQ部分I
图3-63所示为常见的插接点的使用方式之一。
图3-63 利用插接点将信号处理设备接入到通路中
图3-64 调音台输入接口、输入灵敏度和EQ部分Ⅱ
D:直接输出(Direct Out)
通过直接输出,可以将声频信号直接从通道送至多轨磁带录音机,或在通道需要有自己的特殊效果时将信号送至效果单元。
E:增益控制(输入灵敏度)Gain Control(Input Sensitivity)
用来设定来自传声器或线路输入的信号送至通道时的信号电平大小。
F:高通滤波器(High Pass Filter)
顾名思义,高通滤波器在切除声音信号中非常低的频率成分的同时,可让更高的频率成分“通过”。在现场扩声中,通过高通滤波器可以减小舞台的嗡嗡声或传声器的“扑扑声”,否则这些外界干扰因素会使混合后的声音听起来很混浊;也可以使男歌手的声音非常“干净”,并且能滤除低频的嗡嗡声。有些生产厂家可能使用“低频切除”(Low-cut)滤波器这种术语描述HPF,其工作原理如图3-65所示。
G:均衡部分(EQ Section)
通常,均衡部分是所有调音台中最需要仔细调整的部分,可以用来改变每个输入声音信号的音色。通常,EQ的调整分成频段来进行,每个频段代表了所控制的频率范围。它与Hi—Fi音响上的高低音控制相类似,实际上简单的2段EQ就与输入的高低音控制相类似。EQ的频段越多,则其控制就越细致、准确。在3段或4段均衡设置中,中音频段有一个或两个单独的控制频段,其控制方式是“扫频”形式,所以其均衡控制比较灵活。所谓扫频EQ,就是说可以准确地选择某一频率作为中心频率进行衰减和提升处理,而不是像通常的“固定”均衡控制那样,已经设置好均衡频率,不能改变。
图3-65 高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66 输入通路的辅助送出及推拉衰减器
H:辅助部分(Auxiliary Section)
一般而言,辅助部分的控制有两个作用:第一,控制激励效果器(例如延时混响器)信号的电平,更明确地说,控制输入通路信号送至辅助母线的电平,辅助母线的送出信号激励效果器的输入级;第二,在演播室或舞台扩声应用中,建立一个单独供演员听的“返送”混合信号。
I:声象电位器(声象控制,Panoramic Control)
声象电位器决定声音信号在立体声混合信号声场中的位置,或用于将信号分配至(送至)特定的编组(Group)输出上。其具体作用视分配开关(Routing Switches)M的选择而定。
J:独听(PFL和带效果的推子后选听)Solo(PFL和Solo In Place)
PFL独听开关可以单独监听一个输入信号,并将它与所接的任何其他输入信号分离开来。这种方法对于检查所出现的问题,或设定乐器信号所在的输入通路上的输入前置放大器增益和均衡十分有用。
推子前监听是独听(选听)的一种形式,它允许对推拉衰减器之前的声音信号进行监听;换言之,如果在PFL方式下推拉推子,监听信号的电平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排除了效果和音量的影响,所以PFL选听对于正确设定输入前置放大器的电平十分有用。
图3-67 立体声输入模块
有些调音台采用了Solo In Place的选听方式。这种选听方式允许用户对带有真正声象的推子后信号进行监听,并且该信号是加入了效果之后的信号。这种选听方式对于设定电平并没有多大帮助,但对于缩混阶段的声音审听比较有用。
K:哑音通道开/关切换开关(Mute Channel on/off switch)
这一开关可进行通道的开启/关闭转换,并且在不使用该输入或不需要预置通道电平时,用来隔离通道,例如剧场场景设定或突出表演/演员。
L:推拉衰减器(Fader)
推拉衰减器决定了输入信号在混合信号中的电平大小,并且提供了通道电平的视觉表现。
M:跳线分配(Routing)
利用跳线分配开关的选择,可以将输入信号送至所选的调音台输出上,一般是主混合输出或编组输出。这一开关可以与声象电位器控制结合使用,将信号按比例分配到混合信号的左边或右边。如果声象被旋至全左或全右,那么可将信号分配到奇/偶编组/次编组母线上。
(二)立体声输入(Stereo Input)
吉他放大器和非立体声传声器拾取的声源信号只能是单声道的信号,键盘、采样器、鼓机和其他立体声设备能够提供分成左信号和右信号的真正的立体声输出。调音台上的立体声输入可将这样两路分离的信号接入到调音台中,并且用单独一个推子控制其电平(如图3-67所示)。立体声输入的目的是用比单声道输入更少的调整部件来实现对立体声信号的控制,因为大多数键盘均已装配了大量的内置效果和音色控制可供选用。
注意事项:通常只使用左输入时,插孔的立体声输入被缺省设定为单声道输入。而RCA唱机插孔没有这种使用方法。
图3-68 次编组
(三)次编组(Sub Groups)
图3-69 调音台的主控部分
这些次编组允许对乐器组或歌声进行配置,以便只用一对推子或一个推子控制这些分组信号,只要单独乐器的相对电平已经平衡完毕即可。另外次编组还可以作为有单独音量/电平控制的附加输出来使用,这对于辅助音箱或在一轨上记录多件乐器声音十分理想(如图3-68所示)。
注意事项:输入通过编组分配开关和声象电位器分配至编组母线上。
(四)主控部分(Master)
主控部分如图3-69所示。
N:混合输出(Mix Outputs)
混合输出提供了对最终立体声混合信号中左右路信号的电平控制,许多调音台也有混合通路的插接点,可以对整个混合信号进行插接式的信号处理。
O:录音工程师的监听/控制室输出(Monitor Engineers/Control Room Outputs)
利用这一输出,通过外接的功率放大器和音箱或耳机,可以监听任何的独听信号、混合信号、来自编组的信号,或者两轨磁带机的返回信号。
P:两轨磁带机返回(Two Track Tape Returns)
利用两轨磁带机返回,可以将盒式磁带录音机或DAT放音机的输出接到调音台上,并且重放已制作完毕的节目。也可以利用两轨机至混合开关(Two Track to Mix),重放预先录好的音乐。
Q:辅助送出主控(Aux Masters)
辅助送出主控用于控制来自各辅助输出的总体信号的电平,也就是控制将要送入效果单元或作为演员的返送混合信号的电平大小。
R:推子后监听(AFL)
推子后监听用于对离开辅助送出主控的实际信号进行监听。
S:仪表(Meters)
仪表用于指示混合输出信号的电平,而当按下任何一个独听(Solo)按钮时,仪表将自动转换为显示独听信号的电平,可以对调音台所进行的工作进行视觉的电平指示。
T:立体声返回(Stereo Returns)
立体声返回用于将来自外部设备(比如效果单元)的信号返回到调音台,进而再分配到立体声混合或编组母线上,而不用占用宝贵的输入通道。
U:+48V幻象供电(Phantom Power)
扩声时使用的传声器有些是电容传声器,需要电源或电池提供能量才能工作。但是,也可用另一种方法,即用调音台来为其提供能量。其中常用的一种供电方法称为幻象供电方式,它能提供+48V的直流电源。只要简单按一下“幻象供电”开关,所有的电容传声器就无需使用电池也能工作。
注意事项:如果任何一个传声器输入上接有非平衡的信号源,则不要启动总体作用的幻象电源开关,因为幻象电压同时出现于XLR接口的2和3针脚上,这样将损坏传声器/信号源。
V:耳机插孔(Headphones)
耳机插孔可以让操作者在不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监听混音,或者排除环境声场的干扰进行监听。
以上是典型调音台的一些基本性能,具体的调音台会有所区别。
(五)信号流图
一个信号源经过调音台的信号路径,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表示,即系统框图或信号流图。
这两种图示法提供了对调音台关键部分的直观“视觉”说明,它可使声频通路的各部件与此图对应起来,这将有助于工程师在信号源的工作不正常时,判断问题发生在什么地方。简言之,这两种图示法是调音台的“电子地图”。
图3-70所示为信号流图,它是对调音台配置的最基本表述,表示单一一个信号源是如何通过一个输入通道分配至调音台的各个其他部分。
图3-70 信号流图
系统框图稍微复杂一些,更为详细。其中有较详细的电路方面的信息,包括电阻和电容的位置,以及母线在内的整个调音台的结构。系统框图采用了大量的记号来表示其中的电子元件,它对使用和了解调音台大有益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