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前的磨难
电报机终于研制成功了!尽管它还比较粗糙,传递信号的距离还不到12米,却标志着一种崭新的通信工具的诞生。他申请了专利,满怀喜悦地抱着电报机去找企业家,企图说服他们投资。可是回答他的却是一盆盆冷水。一个秃顶的经理回答说:“先生,你开玩笑吧?居然想叫我把钱投资在一个粗糙的玩具上!”另一个矮胖的百万富翁讥笑说:“哈哈!用导线传送消息?你为什么不发明一枚能够飞向月球的火箭呢?”只顾眼前利益,使这些愚蠢的富翁们一点也看不到莫尔斯电报机发展的前景,他们哪里会料到,莫尔斯的发明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呢?
莫尔斯满腔忧愤、失望地回到家中。窗外飘着雪花,莫尔斯推开窗户,看见几只鸽子在屋顶盘旋。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空搏击风浪的信鸽,又仿佛映入了他的眼帘;“萨丽”号饭厅的动人情景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他好像看到电报机的导线架过屋顶,穿越纽约,一直延伸到全世界,人们都在用他的电码通信。想到这,他不禁心头一热,想起了自己身边仅存的一点值钱的东西——几幅珍藏多年的名画,那是他已故的恩师、一位酷爱艺术的老画家馈赠给他的。莫尔斯忍痛把这些艺术珍品卖给了古董商。他的心里真不是滋味,默默地对老师说:“恩师啊恩师,您不要责备我,当学生的电报造福于人类时也有您一份功劳哇!”
试验又坚持下来了,3年又过去了。在最艰苦的时候,一位名叫艾尔弗雷德·维尔的青年技师从外地赶来,自愿和莫尔斯同甘共苦,担任他的助手。维尔是一个小型机电工厂厂长的儿子,一个乐观诙谐的实干家,体格魁伟,机灵肯干,对电磁机械很有经验。莫尔斯不再是孤军奋战了,他有了志同道合、得力而忠实的助手。
从此,莫尔斯和维尔一同在实验室里研究探讨,反复试验,对电报机又做了许多改进。他们增加了电池组,增大了环绕磁铁线圈的匝数,从而大大延长了通信距离。维尔还是个优秀的小提琴手,每当工作疲劳的时候,莫尔斯的小实验室里总会响起维尔那悠扬的琴声。欢快的民间乐曲,常常把两人带到遐想的境界,使紧张和疲劳一扫而光。经过两个战友的一年奋战,电报机不断得到改进,最后终于达到了可以实用的水平,眼下就等实地验证和被社会认可了。
1840年,莫尔斯带着改进后的发明,离开纽约去华盛顿,希望自己的发明能得到政府的认可和资助。莫尔斯克服重重困难,坚定地宣传电报的重要性与先进性,他的满腔热情和不懈精神终于说服了一名国会议员,在国会提出了一项拨款3万美元的议案,资助他在华盛顿到巴尔的摩之间相距64千米的地段上建立一条实验性的电报线路。但议案最后还得提交国会批准才能实施。
莫尔斯的发明,能作为一项议案提交国会,这已是一个不小的成功,使他备受鼓舞,陷入幸福的遐想之中,幻想着梦寐以求的理想就要实现。他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迫不及待地给维尔写了封信,向他报喜,并叫他做好一切试验准备。在等待的日子里。50岁的莫尔斯既兴奋又忐忑不安……
不料国会经过几次激烈的辩论,热衷于驿站马车和法国老式通信机的保守观点占了上风,有关电报的提案没有通过。莫尔斯得到通知后,如五雷轰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莫尔斯伤心地回到纽约,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不到一美元。他紧紧握住前来迎接他的维尔的手,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两行泪珠不禁夺眶而出……
莫尔斯为发明电报耗费了l0年心血,他牺牲了锦绣的艺术前程,抛弃了教授的舒适生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贯注到电报机上了。实际上,电报机的研究已经完成,如今却得不到进行实践检验和向社会宣布成果的机会。
维尔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莫尔斯和他的实验室,分手的时候,年轻的技师深情地望着莫尔斯,许久许久才说出一句话:“先生保重!”
在这以后的日子里,莫尔斯贫病交加。迫于生活,他只好又和线条、颜料、画板打起了交道,因为除了绘画他没有别的谋生手段。然而由于他长久不画,笔墨生疏,他的作品已无人问津,这位伟大的电报发明家莫尔斯终日挣扎在饥饿线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