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砌块砌体的的构造要求

砌块砌体的的构造要求

时间:2024-10-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跨度大于9m的屋架、预制梁,其端部与砌体应采用锚固措施。为了加强砌体房屋的整体性,空心砌体常于房屋的转角处,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为了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过梁是砌块墙的重要构件之一。砌块墙的圈梁常和过梁统一考虑,有现浇和预制两种。

一、砌块砌体的的构造要求

(一)砌块砌体的一般构造要求

1)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上下皮搭砌长度不小于90mm。当搭砌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的焊接钢筋网片,横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网片每端均应超过该垂直缝,其长度不得小于300mm。

2)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mm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不少于2φ4、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焊接钢筋网片。

3)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灌孔要求:

在表5-1所列部位,应采用不低于C20灌孔混凝土将孔灌实。

表5-1 砌块墙体灌孔要求

img464

4)在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独立柱内埋设管线;

②不宜在墙体中穿行暗线或预留、开凿沟槽,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但允许在受力较小或未灌孔的砌块砌体和墙体的竖向孔洞中设置管线。

5)夹心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②夹心墙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00mm;

③夹心墙外叶墙的最大横向支撑间距不宜大于9m。

6)跨度大于6m的屋架及大于4.8m或4.2m(对砌块砌体)的梁,其支撑面下的砌体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当与圈梁相遇时,应与圈梁浇成整体,当240mm厚砖墙承受6m大梁、砌块墙和180mm厚砖墙承受4.8m大梁时,则应加设壁柱。跨度大于9m的屋架、预制梁,其端部与砌体应采用锚固措施。

7)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撑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不宜小于240mm。

8)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

9)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可靠拉结。

(二)砌块墙的构造

1.砌块墙的拼接

由于砌块的体积比普通砖的体积大,所以墙体接缝更显得重要。在砌筑时,必须保证灰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使能更好地连接。一般砌块墙采用M5砂浆砌筑,水平缝为10~15mm,竖向缝为15~20mm。当竖向缝大于40mm时,须用C15细石混凝土灌实。当砌块排列出现局部不齐或缺少某些特殊规格时,为减少砌块类型,常以普通黏土砖填充。

砌块墙上下错缝应大于150mm,当错缝不足150mm时,应于灰缝中配置钢筋网片一道;砌块与砌块在转角、内外墙拼接处应以钢筋网片加固(图5-1)。

img465

图5-1 砌块墙的构造

2.构造柱的设置

为了加强砌体房屋的整体性,空心砌体常于房屋的转角处,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或芯柱。芯柱是利用空心砌块的孔洞做成,砌筑时将砌块孔洞上下对齐,孔中插入2φ10或2φ12的钢筋,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分层捣实(见图5-2)。为了增强房屋的抗震能力,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接。

3.过梁与圈梁

过梁是砌块墙的重要构件之一。当砌块墙中遇门窗洞口时,应设置过梁。它既起连系梁的作用,又是一种调节砌块。当层高与砌块高出现差异时,可利用过梁尺寸的变化进行调节,从而使其他砌块的通用性更大。

多层砌体建筑应设置圈梁,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砌块墙的圈梁常和过梁统一考虑,有现浇和预制两种。现浇圈梁整体性强,对加固墙身较为有利,但施工支模复杂。实际工程中可采用U形预制砌块来代替模板,在槽内配置钢筋后浇筑混凝土而成(见图5-3)。预制圈梁则是将圈梁分段预制,现场拼接。预制时,梁端伸出钢筋,拼接时将两端钢筋扎结后在结点现浇混凝土。

img466

图5-2 砌块墙柱芯

img467

图5-3 砌块现浇圈梁

(三)砌块房屋抗震构造措施

1.芯柱的设置和构造要求

1)小砌块房屋应按表5-2的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执行。

表5-2 小砌块房屋芯柱设置要求

img468

续表

img469

2)小砌块房屋的芯柱,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①小砌块房屋的芯柱截面尺寸不宜小于120mm×120mm。

②芯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③芯柱的竖向插筋应贯通墙身且与圈梁连接;插筋不应小于1φ12,地震烈度为7度时超过5层、地震烈度为8度时超过4层和地震烈度为9度时,插筋不应小于1φ14。

④芯柱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⑤为提高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而设置的芯柱,宜在墙体内均匀布置,最大净距不宜大于2.0m。

2.构造柱替代芯柱的构造要求

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190mm×19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度时超过5层、8度时超过4层和9度时,构造柱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4,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外墙转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

2)构造柱与砌块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与构造柱相邻的砌块孔洞,地震烈度为6度时宜填实,地震烈度为7度时应填实,地震烈度为8度时应填实并插筋;沿墙高每隔600mm应设拉结钢筋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

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3.圈梁的设置和构造要求

1)小砌块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按表5-3的要求设置,圈梁宽度不应小于190mm,配筋不应少于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表5-3 小砌块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要求

img470

2)小砌块房屋墙体交接处或芯柱与墙体连接处应设置拉结钢筋网片,网片可采用直径4mm的钢筋点焊而成,沿墙高每隔600mm设置,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

3)小砌块房屋的层数,地震烈度为6度时7层、地震烈度为7度时超过5层、地震烈度为8度时超过4层,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沿纵横墙应设置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纵筋不少于2φ10,并应有分布拉结钢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