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梁钢筋的识读
1.2.1 楼层框架梁钢筋的识读
1.楼层框架梁纵筋的识读
(1)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①当梁足够宽时,上部纵筋直锚在支座里,应满足如下条件,如图2.1.2。
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 5d)]
其中,L n为通跨净跨长;h c为主截面沿框架梁方向的宽度;L aE为锚固长度;d为钢筋直径。
②当梁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上部纵筋弯锚在支座里,应满足如下条件,如图2.1.3。
楼层框架梁上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图2.1.2 梁端支座直锚示例图
图2.1.3 梁端支座弯锚示例图
(2)楼层框架梁下部非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楼层框架梁下部非贯通筋见图2.1.4。
图2.1.4 梁下部非贯通筋示例图
①当端支座足够宽时,端支座下部非贯通筋直锚在端支座里,下部非贯通筋长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1(L n3)+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②当端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非贯通筋长度计算如下。
首尾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1(L n3)+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中间支座Max[L aE,(0.5h c+5d)]
中间跨下部非贯通筋长度=净跨L n2+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3)楼层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的计算
从图2.1.5可知:
第一排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3+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第二排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4+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图2.1.5 梁端支座负筋示例图
(4)楼层框架梁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的计算
从图2.1.5可知:
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L n/3×2+ h c(式中L n取L n1和L n2中较大者)
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L n/4×2+ h c(式中L n取L n1和L n2中较大者)
(5)楼层框架梁架立筋长度的计算
连接框架梁第一排支座负筋的钢筋叫架立筋,架立筋主要起固定梁中间箍筋的作用,如图2.1.6。
首尾跨架立筋长度= L n1-L n1/3-Max(L n1,L n2)/3+150×2
中间跨架立筋长度= L n2-Max(L n1,L n2)/3-Max(L n2,L n3)/3+ 150×2
(6)框架梁侧面纵筋长度的计算
梁侧面纵筋分为构造纵筋和抗扭纵筋,下面分别介绍。
图2.1.6 梁架立筋示例图
1)框架梁侧面构造纵筋长度的计算。梁侧面构造纵筋截面图,如图2.1.7所示。
图2.1.7 梁侧面构造纵筋截面图
①当梁净高h 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a≤200。
②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梁侧面构造纵筋长度按图2.1.8进行计算。
图2.1.8 梁侧面构造纵筋示例图
由图2.1.8可知:
梁侧面构造纵筋= L n+15d×2(L n为梁通跨净长)
2)框架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的计算。梁侧面抗扭纵筋的计算方法和下通筋一样,也分直锚情况和弯锚情况两种。
①当端支座足够大时,梁侧面抗扭纵筋直锚在端支座里,如图2.1.9所示。
图2.1.9 梁侧面抗扭纵筋示例图(直锚情况)
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梁通跨净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5h c+5d)]
②当支座不能满足直锚长度时,必须弯锚,如图2.1.10。
图2.1.10 梁侧面抗扭纵筋示例图(弯锚情况)
梁侧面抗扭纵筋长度=梁通跨净长L n+左右锚入支座内长度Max[L aE,(0.4 L aE+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3)框架梁侧面纵筋的拉筋长度的计算。有侧面纵筋就一定有拉筋,拉筋配置如图2.1.11。
①当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
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 4d+ 1.9d×2+Max(10d,75mm)×2
②当拉筋只勾住主筋时:
拉筋长度=(梁宽b-保护层×2)+ 2d+ 1.9d×2+Max(10d,75mm)×2
4)框架梁侧面纵筋的拉筋根数的计算。拉筋根数配置如图2.1.12。
根据图2.1.12可知:
图2.1.11 侧面纵筋的拉筋示例图
图2.1.12 梁侧面纵筋的拉筋计算图
拉筋根数=(L n-50)/非加密区间距的2倍+1
2.楼层框架梁箍筋的识读
(1)1级抗震箍筋根数的计算
1级抗震箍筋根数按图2.1.13计算。根据图2.1.13,1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见表2.1.2。
图2.1.13 楼层框架梁1级抗震箍筋布置图
表2.1.2 1 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
(2)2~4级抗震箍筋根数的计算
2~4级抗震箍筋根数按图2.1.14计算。根据图2.1.14,1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见表2.1.3。
图2.1.14 楼层框架梁2~4级抗震箍筋布置图
表2.1.3 2~4级抗震箍筋根数计算
3.吊筋的识读
当主梁为次梁的支座时,会出现吊筋,吊筋一般可用图2.1.15表示。
图2.1.15 梁吊筋示例图
吊筋构造详图如图2.1.16所示。
根据图2.1.16吊筋计算长度如下:
吊筋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护层)/cos45°(或60°)+2×20d
图2.1.16 附加吊筋构造
4.附加箍筋的识读
有时在次梁处配置附加箍筋,其间距为8d且≤100mm,附加根数按图纸标注计算。
1.2.2 屋面框架梁钢筋的识读
屋面框架梁除上部通长筋和端支座负筋弯折长度伸至梁底外,其他钢筋的算法和楼层框架梁相同。屋面框架梁配筋见图2.1.17。
图2.1.17 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纵向钢筋构造
1.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的计算
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左端支座宽-保护层)+(右端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2
2.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一排负筋长度的计算
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一排负筋长度=净跨L n1/3+(左端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3.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二排负筋长度的计算
屋面框架梁上部第二排负筋长度=净跨L n1/4+(左端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1.2.3 非框架梁钢筋的识读
非框架梁除端支座负筋和下部钢筋算法与框架梁不同外,其他与框架梁的算法相同。非框架梁配筋如图2.1.18。
图2.1.18 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
1.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的计算
①当非框架梁为直梁时
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12d×2
②当非框架梁为弧形梁时
非框架梁下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长+ L a×2
2.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的计算
①当非框架梁为直梁时
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5+Max[L a,(0.4 L a+ 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②当非框架梁为弧形梁时
非框架梁端支座负筋长度= L n1/3+Max[L a,(0.4 L a+ 15d),(支座宽-保护层+弯折15d)]
1.2.4 悬挑梁钢筋的识读
悬挑梁钢筋长度的计算通常按如下方式进行,如图2.1.19。
由图2.1.19可知:
①号钢筋长度= L-保护层+ 12d+锚固长度L aE
②号钢筋长度=0.75L+锚固长度L aE
③号钢筋长度=(L-保护层)×斜度系数+ 12d
④号钢筋按实际图纸进行计算。
图2.1.19 悬挑梁配筋图
习 题
1.框架梁的上下通长筋、下部非通长筋如何计算?
2.框架梁的单排、多排支座负筋如何计算?
3.吊筋长度如何计算?
4.框架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配置侧面纵筋?如何计算侧面纵筋的根数?
5.框架梁侧面构造纵筋与抗扭纵筋长度计算有何不同?如何计算?
6.在有侧面纵筋的同时必须有什么钢筋?它的直径、间距如何确定?长度如何计算?屋面框架梁与楼层框架梁钢筋计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7.悬挑梁上钢筋分几种?如何计算?
8.悬挑梁下部筋长度如何计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