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用做硬盘分区镜像

用做硬盘分区镜像

时间:2024-10-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最好把镜像放在其他的硬盘分区中。在Linux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或SCSI设备也不例外。Linux为各种IDE设备分配了一个由hd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SCSI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sd前缀组成的文件。例如,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Linux下面映射的就是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做是hda2。Linux规定了主分区占用1~16号码中的前4个号码。对于逻辑分区,Linux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而不是主分区上。

12.4.1 用mirrordir做硬盘分区镜像

1.分区镜像操作

如果想为/dev/hda1中的home目录做一个镜像到/dev/hdb9,磁盘做一个home的镜像,因为关系到安全,比如把/dev/had的磁盘的东西全部删除了,所以在同一个磁盘内做镜像意义不是太大。最好把镜像放在其他的硬盘分区中。

(1)Linux分区的规定

1)设备管理

在Linux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IDE或SCSI设备也不例外。Linux为各种IDE设备分配了一个由hd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SCSI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sd前缀组成的文件。

例如,第一个IDE设备,Linux就定义为hda;第二个IDE设备就定义为hdb;下面以此类推。而SCSI设备就应该是sda,sdb,sdc等。

2)Linux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或SCSI)设备,Linux分配了一个1~16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

例如,第一个IDE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Linux下面映射的就是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做是hda2。对于SCSI硬盘则是sda1,sdb1等。

3)Linux各分区的作用

在Linux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4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4个。

对于早期的DOS和Windows(Windows 2000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化分区。

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Linux的bootloader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

Linux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1~16号码中的前4个号码。以第一个IDE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分区占用了hda5~hda16等12个号码。因此,Linux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16个分区。

对于逻辑分区,Linux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DOS和Windows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但不能用来作为操作系统的引导。除去上面这些各种分区的差别,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一视同仁了。

(2)具体操作步骤

1)创建一个目录:

img512

2)执行mirrordir命令把/home下的文件备份到/usr/home(注意不要反了):

img513

3)到备份的目录确定复制是否成功:

img514

4)如果/home下的文件损坏了,使用和2)同样的命令,把/usr/home下的文件还原到/home:

img5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