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酶Q10高产菌株的选育
李静1 戚薇1 李剑2 杜连祥1
(1.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222
2.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 天津 300402)
摘要:本文采用NTG对Agrobacterium sp.T28进行诱变,通过筛选辅酶Q10的结构类似物甲萘醌(Vk3)抗性突变株的方法,获得了两株辅酶Q10的高产突变株,编号为R-0630-14和R-0601-12,其辅酶Q10产量分别为57.3 mg/L和59.9 mg/L,较出发菌株(42.3mg/L)提高了35.7%和41.6%。通过传代实验,证明该突变株遗传性质稳定。应用于本实验的方法为:将甲萘醌溶于DMF (N,N-二甲基甲酰胺)中,浓度为15 mg/ml,再加入含有3%吐温80乳化剂的培养基中,抗性培养基平板的单倍抗性浓度为: 0.15 g/L。
关键词:辅酶Q10;抗性突变株;诱变
辅酶Q10又称为泛醌,是一种类维生素类物质,化学名称2,3-二甲氧基-5-甲基-6-癸异戊烯基苯醌(结构如图1) 。辅酶Q10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存在于酵母、植物叶子和种子及动物的心脏、肝脏和肾脏中。在真核细胞内与线粒体内膜相结合,在原核细胞内则存在于细胞质膜中,是呼吸链的重要递氢体[1]。
辅酶Q10是生成ATP的必需辅酶,具有消除自由基、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循环衰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2]。
辅酶Q10的生产方法有动植物组织提取法、化学(或半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不受原料限制、反应条件温和、分离纯化过程相对简单和产品临床价值高等优点。
图1 辅酶Q10结构[3]
国内外所报道的辅酶Q10生产菌株大多为细菌,如假单胞菌属、红色杆菌、荚膜黄杆菌、土壤杆菌属、硫杆菌、红极毛杆菌、脱氮极毛杆菌、氢极毛杆菌、甲烷微球菌、脱氮副球菌、光合细菌等;还有酵母菌属的菌,如假丝酵母、尚德尔酒香酵母、隐球酵母等[1]。本文以自然界分离到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 T28为出发菌株,通过NTG诱变,筛选抗结构类似物甲萘醌(Vk3)的突变株,以获得辅酶Q10的高产突变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出发菌株
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sp.)T28。
1.2主要仪器设备
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
1.3 试剂
甲萘醌(Vk3,Menadione)和CoQ10标准品为Sigma公司产品,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4 培养基
1.4.1 种子培养基(%,w/v)
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膏1,NaCl 0.5,pH值7.2。
1.4.2 发酵培养基(%,w/v)
葡萄糖3.8,蔗糖4.0,玉米浆4.0,(NH4)2SO41.0,KH2PO40.06,K2HPO40.06,MgSO4·7H2O0.03,pH 7.6。
1.4.3 完全固体培养基(%,w/v)
葡萄糖0.5,蛋白胨1.0,酵母粉0.3,MgSO4· 7H2O0.2,琼脂粉1.5,pH 7.2。
1.4.4 抗性平板培养基(%,w/v)
完全固体培养与吐温80体积比为100∶3,200 r/min振荡40 min混匀后,121℃高压蒸汽灭菌20 min,该培养基与15 g/L甲萘醌的DMF母液按体积比100∶1 .0混匀,制成抗性平板。
1.5 培养方法
取一环斜面培养物,接入装有20 ml种子培养基在250 ml三角瓶中,30℃,摇床转速250 r/min振荡培养24 h。将种子培养液以1%的接种量接入装入3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发酵瓶中,摇床转速300 r/min振荡培养,30℃培养72 h。8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菌体。
1.6 NTG诱变方法[4]
取对数期菌体用磷酸缓冲液(pH6.0)洗涤2次,最后悬浮于磷酸缓冲液中,使细胞浓度为l08个/ml。将NTG溶解于0.l 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pH6.0) (先用少量丙酮溶解) ,母液浓度为40 mg/ml。将母液加入菌悬液中,使NTG终浓度为1 mg/ml。在30℃振荡处理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 min,离心收集菌体,用无菌水洗涤3次,适当稀释后涂布于完全培养基平板,30℃培养,计算存活率。
1.7 细胞干重的测定
发酵液经8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弃上清液,将菌体沉淀用去离子水洗2次,菌泥80℃干燥至恒重后称重。
1.8 辅酶Q10粗提品的制备[3]
1.9 Q10的定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5]
色谱条件: HypersilODS色谱柱,250 mm×4.6 mm不锈钢色谱柱,填料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直径为10 μm ;流动相比V(甲醇)∶V(乙醇)= 1∶1 ;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温度30℃;进样量20 μl。
2 结果与讨论
2.1 NTG诱变剂量-存活率曲线
NTG是一种高效诱变剂,能在较低的致死率下得到较高的突变率。据报道,NTG的最适作用浓度1 mg/ml[3]。实验以NTG为诱变剂(作用浓度为1 mg/ml) ,分别对Agrobacterium sp.作用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和30 min,测定不同作用剂量下菌体的存活率,见图2。
图2 剂量-致死率曲线
由图2可见,NTG作用5 min时的菌体致死率为4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存活率迅速下降,作用15 min时的杀菌率即为85%。据研究报道,在产量变异中,正向突变较多出现在偏低剂量中,而负向突变较多出现在偏高剂量中,紫外线等诱变剂倾向采用杀菌率在70%~80%甚至更低的剂量,NTG的最适剂量也应在较低的杀菌率范围内[7]。故实验采用NTG诱变处理的时间为5 min,即以杀菌率40%的剂量作为诱变剂量。
2.2 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的选育
由于正常的合成代谢的最终产物对有关酶的合成有阻遏作用,对合成途径的第一个酶具有反馈作用。而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往往是变构酶结构基因发生突变,使变构酶调节部位不再能与代谢拮抗物相结合的抗反馈突变型,或是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使阻遏物不能再与代谢拮抗物结合的抗阻遏突变型,因此,选育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代谢调节可被遗传性地解除,是定向选育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2.2.1 甲萘醌临界浓度的确定和抗性平板的制备
甲萘醌(维生素K3)是辅酶Q10的结构类似物,同时具有阻断呼吸链电子传递的作用。甲萘醌抗性突变株不仅解除了反馈抑制或反馈阻遏,而且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功能,故实验通过选育甲萘醌抗性突变株以筛选辅酶Q10高产菌株。
由于甲萘醌为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故实验先将甲萘醌溶于DMF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含有3%吐温80乳化剂的培养基中。DMF是一种溶解性很强的溶剂,既能溶解脂溶性物质又能溶解水溶性物质,实验首先考察了甲萘醌在DMF中的溶解度,接着确定甲萘醌的DMF合适的母液浓度(因甲萘醌的DMF母液直接与水混合会产生沉淀,故使用3%的吐温80增溶) ,然后考察了DMF添加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见表1) 。
表1 DMF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注: +表示生长,-表示菌体不生长。
实验配制甲萘醌浓度为15 mg/ml的DMF溶液,将不同量(0.2 ml~2.0 ml,间隔0.2 ml)的该甲萘醌溶液加到100 ml完全培养基中(含3%吐温80) ,制成含甲萘醌0.03 g/L~0.30 g/L的抗性平板,然后将培养至对数期的菌液0.1 ml涂布于平板上,30℃培养48 h后观察菌体生长情况,以确定抗性平板中甲萘醌的临界用量(见表2) 。
表2 抗性平板中甲萘醌的临界用量的确定
注: +表示生长,-表示菌体不生长。
由表1可知,DMF在固体培养基(含3%吐温80)中不影响菌体生长的最大浓度为2.5% (v/v) ;表2看出,当甲萘醌在培养基中浓度达到0.15g/L时,菌体生长被抑制,故确定甲萘醌在抗性平板中的临界浓度为0.15 g/L。
2.2.2 辅酶Q10高产菌株高产菌株的选育
将NTG诱变处理的菌体,涂布在含甲萘醌0.15 g/L的抗性平板上进行培养。将抗性平板上长出的小菌落,即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挑入斜面,进行摇瓶发酵并测其辅酶Q10产量。实验从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中筛选到二株辅酶Q10产量有较大提高的突变株,编号为R-0630-14和R-0601-12,其Q10产量分别为57.3 mg/L和59.9 mg/L,较出发菌株(42.3mg/L)提高了35.7%和41.6% (见表3) 。
表3 突变株与原始菌株比较情况表
突变株R-0630-14和R-0601-12的菌落颜色较出发菌株均发生了变化,出发菌株的菌落为淡红色,而突变株颜色变浅。菌落颜色变化,说明色素合成途径可能被阻断,致使异戊二烯合成途径上的代谢流更多的集中于异戊烯基焦磷酸(IPP)的合成,而与辅酶Q10共用非甲羟戊酸途径(nonmevalonate pathway)的类胡萝卜素等有色物质的合成则变少或被截断,有利于辅酶Q10的积累。
2.2.3 突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
分别将所得到的辅酶Q10高产突变株在斜面上连续转接10代,测定各代培养物在摇瓶条件下的辅酶Q10产量及产率,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突变菌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辅酶Q10产量/mg · L-1)
从表4中可以看出,以上两个高产突变株连续转接10代,辅酶Q10的产量均没有显著下降,说明突变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
3 讨论
本文以甲萘醌抗性作为筛选高产辅酶Q10突变株的筛选模型,采用亚硝基胍对Agrobacterium sp.T28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两株辅酶Q10产量提高的稳定突变株。通过将甲萘醌溶于DMF (N,N-二甲基甲酰胺)中,再加入含有3%吐温80乳化剂的培养基中,解决了甲萘醌在培养基中溶解性差的问题。
在获得该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基础上,采用其他诱变剂进一步诱变,筛选芳香族氨基酸缺陷型菌株,以切断芳香环向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通路,解除代谢途径中DAHP酶受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或单一芳香族氨基酸存在的反馈抑制,去除不必要的代谢支路,可得到辅酶Q10的高产菌株。
参考文献:
[1]吴祖芳,翁佩芳,李寅,陈坚.辅酶Q10发酵生产的育种思路及发酵条件优化策略[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 (7):49~53
[2]王淑英,郭忠富.辅酶Q10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994,15 (1):47~50
[3]刘克杉,吴文芳,韩斯琴,徐梅,吕安国,孙静波.辅酶Q10高产菌株的选育.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89~92
[4]王根华,钱和,肖刚.发酵菌体中辅酶Q10的提取及其测定方法[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 (2) :59~62
[5]相田浩.辅酵素Q10の制造法,日本特许公报[P].日本专利:昭57-18869,1982-04-19
[6]鲁珀特·普法勒,苏珊·莱昂哈茨贝格尔.辅酶Q10产量增高的Sporidiobolus ruineniae菌株的生产方法[P]中国专利: CN1584010A,20041003
[7]陶文沂.工业微生物生理与遗传育种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