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2.6.9.1 施工测量
本工程场区占地面积大,建筑物平面形状较复杂,剪力墙多,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和柱下独立基础,因此测量放线是本工程施工的重点之一。
1.平面控制网布设
根据工程场区特征,建立以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的立体控制网,为有效地给工程的每个构件定位创造保证条件。
①依据平面布置与定位原则,每栋楼共设置二横二纵4条主控制线,分别为距?轴1.0 m,距?轴1.0 m,距①轴0.8 m,距⑨轴0.8 m。
②主控轴线定位时,均布置引线,横轴东侧以及纵轴北侧投测到围墙上,横轴西侧、纵轴南侧设置定位桩。墙上、地面引线均用红三角标出,以清晰明了。施测完成报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确认后,加以妥善保护。
③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并用红油漆做好测量标记(见图2.6.5)。
图2.6.5 桩埋设示意图
④控制线随结构逐层弹在外墙上,用以检查复核楼层放线。
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根据规划局给定的路边高程点BM4= 217.600 m,在场区内(包含3号、4号楼)建立高程控制网。先用水准仪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该点也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3.土方开挖测量方法
①基坑开挖由①轴向轴推进,高程分两次传递,在距槽底设计标高1.5 m的边坡上钉钢筋头,架设水准仪,随时校核槽底标高。
②开挖到槽底标高30 cm处,在基坑边轴1.0 m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向基坑投测主控线,在木桩上钉铁钉,确定控制点,并用小白线拉通。然后,在基坑边②轴1.0 m控制线处架设经纬仪,以同样方法确定主控线。当纵横主控线投测交叉后,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修整槽边。随挖土进度依次放出各主控线,并放出细部集水坑、消防水池等开挖边线。
4.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①地下室墙体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使用经纬仪将轴控线引弹到结构外立面上。一层墙拆模后,再引弹至墙顶,并弹出外墙大角10 cm控制线。
②楼层上部结构轴线垂直控制采用内控点传递法。根据流水段的划分,每栋楼内设置2个内控点,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
③在浇筑一层顶板混凝土过程中,按照控制点预埋100 mm×100 mm×3 mm铁板。二层楼面放线,依据外墙及东、北侧围墙上可以通视的主轴控制线进行施测,铁板上用钢针划出纵、横轴交叉线,并将交叉点处钻出2 mm小孔作为标志。
④在上部各楼层结构相同的部位留200 mm×200 mm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轴线投测。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
6.9.2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基础工程重点及难点分析
本工程基础为条形基础,筒体部位为整体底板,并且筒体底板顶标高为-6.900 m,埋深较深,为保证持力层稳定,土石方必须通过人工开挖,筒体底板厚1 000 mm,必须考虑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因此,筒体底板是本工程基础施工的难点及重点。
因为筒体部位局部开挖深度大,为保证不影响上部施工的整体进度,因此筒体必须提前插入施工。
2.混凝土浇筑
第一次混凝土浇筑至条形基础顶标高处,预留墙体、柱子插筋。第二次浇筑至300 mm宽墙体顶标高处,即墙体截面变化处,这样便于支墙体模板。
3.筒体底板混凝土施工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本工程中心筒筏板基础厚度达到1 000 mm,混凝土浇筑体积较大,且这两个部位属于本工程重点部位,这两个部位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本工程质量评定,为确保施工质量,特采取以下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1)原材料控制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原材料不在现场堆放,给原材料的控制造成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搅拌站原材料的监督,严格按某公司《物资控制程序》执行,每次浇筑混凝土前,必须严格控制检查搅拌站的原材料质量。
2)混凝土的浇捣 浇捣厚度按500 mm一层,一次性分两层连续浇筑。两台振捣棒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每点振捣时间为20~30 s,做到均匀振实。总之要做到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 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一次性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
3)混凝土表面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在浇筑4~8 h内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两遍,再用木抹子搓平,防止表面龟裂。干硬后浇水润湿,然后覆盖草袋养护。
4)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前面计算,用2 cm厚的草袋可以满足保温需要。在表面干硬后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昼夜。
2.6.9.3 负一层外墙防渗措施
本工程地下室外侧为挡土墙,是本工程的难点部位,处理不好会影响本工程的使用,因此,特采取如下防渗漏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1.ZY(1)型高性能混凝土膨胀剂试配情况
地下室外墙采用C35 S8防水混凝土,为进一步增加混凝土自身防水性能,便于施工操作,将坍落度选为14~16 cm。为此进行了该种混凝土的试配,确定了整个地下挡土墙ZY(1)型高性能膨胀混凝土的配比方案,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地下挡土墙不留竖向施工缝,只按图纸留一道水平施工缝,施工缝处镶嵌3 mm厚止水钢板。
首次浇筑底板时,因混凝土量较大,施工时间长,冲洗模板水、混凝土自身泌水及养护水较多,故采取以下方法处理:底板向集水坑部位自然找坡,让泌水自然流入集水坑,然后人工排除坑内的水;集水坑浇筑完后及时收光,铺1层塑料薄膜,暂停养护(1.5 h左右),待初凝后再恢复已浇筑部分的养护工作;挡土墙混凝土浇筑不间断,连续浇筑,直至浇筑完毕。
3.细部抗渗措施
①四周内模下φ12撑脚穿入底板(≤200 mm)。
②地下外墙板选用带止水钢板的对拉螺栓,间距750×600,止水钢板尺寸为2×80×80,止水钢板与螺栓必须满焊严密(穿墙套管采用相同处理方法),如图2.6.6所示。
③水平施工缝周圈加设封闭式厚3 mm的钢板止水带,止水带块与块之间用电焊条封满,且h min≥5 mm。
2.6.9.4 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①外脚手架沿每栋楼外围环绕一周。
②外施工脚手架采用双排扣件式悬挑脚手架,6层一挑,距结构边0.3 m,作为围护脚手架。在脚手架转角处设剪力撑,并每隔4根立杆设一垂直剪力撑,外架随结构层升高而升高,外排立杆高于施工层1.8 m,在1.2 m处拉一横杆作为围栏。
图2.6.6 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栓做法
③脚手板采用钢筋焊接网脚手板,安全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网,挂于外立杆内侧进行封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