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管理知识简介

企业管理知识简介

时间:2023-10-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ERP系统的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效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而设计的ERP系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成功推行的结果必使企业能更好地运用资源。

二、企业管理知识简介

1.企业职工管理条例

企业为加强和规范劳动纪律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要求,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许多企业都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法的管理条例,如下例所示:

×××公司管理条例

第一条 公司积极营造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向上、学习创新的浓厚氛围。公司对以下行为将予以奖励:

(一)为公司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二)为公司获得重大社会荣誉的;

(三)在实训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

(四)为公司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的;

(五)改进管理和技术取得显著成绩的;

(六)建议获得公司采纳并有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

(七)弘扬正气、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事迹突出的。

第二条 奖励分单项奖、年度奖等形式,奖励方式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分别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和奖金等多种形式,并予以公示表彰。

(一)单项奖励

公司设年度“技术质量标兵”、“设备维护标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学术奖励”、“技术攻关奖励”和季度“技术质量标兵”等单项奖励,获奖员工分别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和奖金。

(二)年度奖励

公司设“年度奖励”,根据员工在自然年内工作情况,分A、B、C三个等级发放年度奖金。

第三条 公司各部门应加强员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公司对下列行为以公示通报批评予以告诫,并根据违纪行为给予适当的扣款处理:

(一)严重违纪行为

(1)违反职务行为准则,侵害公司利益或造成恶劣影响的;

(2)盗窃公司财物,滥用和破坏公司财产的;窃取公司机密和外泄公司重要机密的;

(3)玩忽职守致使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

(4)因本人过失或违规操作造成设备、设施重大损坏或产品损坏,造成经济损失在10000元以上的;

(5)弄虚作假、牟取私利或骗取荣誉的;

(6)工作时间内无理取闹、聚众闹事、打架斗殴等扰乱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

(7)纠缠谩骂他人、侮辱他人人格、影响他人工作的;

(8)工作时间内组织和参与赌博的;

(9)违反公司有关制度规定屡教不改的,或有违法乱纪行为的;

(10)违反专项协议约定给公司造成严重损害的。

(二)重大违纪行为

(1)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工作分配、调动、消极怠工的;

(2)因本人过失或违规操作造成设备、设施重大损坏或产品损坏,造成经济损失在5000元以上,10000元以内的;

(3)违反环境、安全管理等规定,造成其他重大损失的;

(4)违反安全、消防或卫生规定情节严重的;

(5)逾假不归或旷工的(未经请假或假满不到岗者为旷工。上班时间15分钟后到岗者、下班时间15分钟以前下班者,均按旷工半天处理);

(6)经常迟到、早退、中途溜号违反劳动纪律,不坚守工作岗位的;

(7)酒后上班和工作时间内饮酒的。

(三)一般违纪行为

(1)工作时间内迟到、早退、中途溜号的;

①迟到:上班时间后15分钟以内到岗者为迟到。

②早退:下班时间前15分钟以内提前下班者为早退。

③中途溜号:工作时间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为中间溜号。

(2)不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

(3)未按规定参加公司集体活动的;

(4)故意损坏公共设施或其他公物的;

(5)在工作时间串岗、困岗、嬉闹的;

(6)在禁止吸烟场所或车间内吸烟的;

(7)随地乱扔杂物或踩踏草坪、损坏花木的;

(8)在办公场所大声喧哗或吵闹,严重影响他人工作的;

(9)未经批准在工作场所或员工宿舍私自搭接电气线路或使用电炉和其他加热器设备违反安全用电管理制度的。

第四条 凡受警告告诫的员工,严重类一次警告、重大类二次警告以上、一般类三次警告以上的,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负有经济赔偿责任的应赔偿相应经济损失,公司可根据其违纪行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第五条 违反公司劳动纪律规定的员工,在受到警告告诫的同时,依据其违纪行为的事实,扣发相应的效益工资:

(1)严重违纪的,扣发当月奖金;因严重违纪被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依法要求其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

(2)重大违纪的,一次扣发100元;

(3)一般违纪的,一次扣发50元。

第六条 违反公司其他关于设备管理、教学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的行为,依据相应的管理办法予以处理。

第七条 对严重违纪职工的处理,由所在主管部门提出书面处理意见(同时附上违纪材料),提交厂务办公会讨论决定。

第八条 本制度自×××年×××月×××日开始执行,解释权属职工代表大会。

2.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与生产过程组织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核心内容,不同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拟订规则用于保障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步得到企业的重视,逐步产生了许多国际流行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生产过程管理办法,下面将对近年来在国内大型企业流行的ERP管理模式进行简要的介绍。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著名的管理软件评估机构Gartner Group提出ERP以来,ERP系统无论是在自身完善还是在普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ERP系统已经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系统高度集成,它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是一个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资源的集成系统,其中包含了不同行业众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这个系统的实施需要站在企业内部管理模式与企业间管理模式高度来协调,这样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有利于把21世纪的虚拟企业、敏捷制造、外包战略等最新的管理模式吸收到ERP软件的企业参考管理模型中。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1)是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Inc.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常用ERP系统的特点及核心内容包括:

(1)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是指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

(2)物流管理系统采用了制造业的MRP管理思想;FMIS有效地实现了预算管理、业务评估、管理会计、ABC成本归集方法等现代基本财务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组织机构设计、岗位管理、薪酬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同样集成了先进的理念。

(3)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所有源数据只需在某一个系统中输入一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4)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进行了优化,主要的业务流程实现了自动化。

(5)采用了计算机最新的主流技术和体系结构:B/S、Internet体系结构,Windows界面。在能通信的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接入系统中来。

(6)集成性、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

具体来讲,ERP与企业资源的关系、ERP的作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关系等可以表述如下:

(1)企业资源与ERP

厂房、生产线、加工设备、检测设备、运输工具等都是企业的硬件资源,人力、管理、信誉、融资能力、组织结构、员工的劳动热情等就是企业的软件资源。企业运行发展中,这些资源相互作用,形成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客户订单、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反映企业在竞争发展中的地位。

ERP系统的管理对象便是上述各种资源及生产要素,通过ERP的使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及时、高效地完成客户的订单,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并根据客户订单及生产状况做出调整资源的决策。

(2)调整运用企业资源

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合理调整和运用上述的资源,在没有ERP这样的现代化管理工具时,企业资源状况及调整方向不清楚,要做调整安排是相当困难的,调整过程会相当漫长,企业的组织结构只能是金字塔形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相对较弱,资源的运行难以比较把握并做出调整。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而设计的ERP系统正是针对这些问题设计的,成功推行的结果必使企业能更好地运用资源。

(3)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作用的阶段发展过程

计算机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对改变管理思想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管理思想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互成因果的环路。而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在企业的管理层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求存图强的基础。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尽管可以使尽有利于经营的千般解数,但最终只能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一个企业一个行业,质量是企业和行业生存之本、立足之基、实力所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也能相对地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对质量管理的解释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和。当今,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全球追求的目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好的发展,除了需要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质量不但与企业发展有关,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未来的市场是企业品质竞争的决战场,谁会在战场中取胜,主要是看企业产品的质量;质量也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作为最基础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按品质标准严格把关,达到国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把品质意识灌输到每个成员的头脑中去,按工艺要求,把每一个细节做好。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向前发展,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背投,计算机从单片机到286、386、586、奔级,空调从窗机到挂机、柜机、中央空调,可以看出,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企业必须更新质量观念,从产品质量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市场用户要求。对质量要求,不能只限于其基本性能,还要注重外观的质量,既要满足用户现有的质量要求,又要引导用户潜在的质量要求,在保证产品内部质量的基础上,确保外部质量。

提高质量必须真正从单纯检查把关转变为预防为主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开展持续、有组织的质量改进,把该做好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只有产品质量过硬,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才能合理地组织有序的生产,才能得以生存,才能参与竞争。

ISO9001:2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融合现代管理学最新的理念精华而推出的最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适用于各种行业的组织。ISO9000提供了可靠的架构,以系统化的方法来管理业务流程(组织的活动),并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标准的每一个要素中去,使产品或服务可持续地符合客户的期望,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拥有持续满意的客户。ISO9001:2000采用了P(策划)——D(实施)——C(检查)——A(改进)的过程管理模式,提高了环境管理体系等其他标准的兼容性,为建立其他管理体系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个质量管理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专家认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顾客是每一个组织存在的基础,顾客的要求是第一位的,组织应调查和研究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把它转化为质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实现。这个指导思想不仅领导要明确,还要在全体职工中贯彻。

(2)领导作用。专家认为:领导必须将本组织的宗旨、方向和内部环境统一起来,并创造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环境。领导的作用,即最高管理者具有决策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关键作用。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高管理者应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充分应用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措施,决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在领导作风上还要做到透明、务实和以身作则。

(3)全员参与。专家认为: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全体职工是每个组织的基础。组织的质量管理不仅需要最高管理者的正确领导,还有赖于全员的参与。所以要对职工进行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育,还要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4)过程方法。专家认为:将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方法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某些简单的过程,也适用于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在应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时,2000版ISO9000族标准建立了一个过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体系的4大主要过程,描述其相互关系并以顾客要求为输入、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为输出,通过信息反馈来测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

(5)管理的系统方法。专家认为:针对设定的目标,识别、理解并管理一个由相互关连的过程所组成的体系,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这种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体系,也可用于现有体系的改进。此方法的实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对过程能力及产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为持续改进打好基础;三是使顾客满意,最终使组织获得成功。

(6)持续改进。专家认为:持续改进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改进指产品质量、过程及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包括:了解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评价和实施解决办法,测量、验证和分析结果,把更改纳入文件等活动。

(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专家认为:对数据和信息的逻辑分析或直觉判断是有效决策的基础。以事实为依据做决策,可防止决策失误。在对信息和资料做科学分析时,统计技术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统计技术可用来测量、分析和说明产品和过程的变异性,统计技术可以为持续改进的决策提供依据。

(8)互利的供方关系。专家认为:通过互利的关系,增强组织及其供方创造价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产品将对组织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处理好与供方的关系,影响到组织能否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对供方不能只讲控制不讲合作互利,特别对关键供方,更要建立互利关系,这对组织和供方都有利。

持续改进是注重通过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实现其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方法。持续改进(强调了以一系列彼此衔接的步骤进行改进的思想)是为了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希望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进步。

企业实施ISO9001:2000的主要作用:

(1)使顾客满意,进一步开拓市场

准确地识别顾客需要并不断满足顾客需要,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和增强顾客满意,扩展顾客网络。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明确公司通过各种手段去获取和理解顾客的要求,确定顾客要求,通过体系中各个过程的运作满足顾客要求甚至超越顾客要求,并通过顾客满意的测量来获取顾客满意程序的感受,以不断提高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地位,增强顾客的信心;取得ISO9000质量认证标志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受到更多顾客的信任。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是组织在竞争中取胜、提高利润的有利手段。

(2)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获得质量认证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即必须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体系。建立质量体系是组织实现质量好、成本低的目标的必由之路,可使组织具有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机制,使组织的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在申请认证过程中,认证咨询机构将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其建立新的质量体系,达到ISO9000系列标准的要求。标准明确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层直接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从公司层面制定质量方针和各层次质量目标,最高管理层通过及时获取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判断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标准明确要求公司最高管理层直接参与定期的管理评审掌握整个质量体系的整体状况,并及时对于体系不足之处采取措施,从公司层面保证资源的充分性;明确各职能和层次人员的职责权限以及相互关系,并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等方面明确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以确保他们是胜任的,通过全员参与整个质量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维持活动中,以保证公司各环节的顺利运作。

(3)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以服务顾客为中心,建立完善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建立公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持续改进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明确控制可能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各个环节,对于产生的不合格产品进行隔离、处置,并通过制度化的数据分析,寻找产生不合格产品的根本原因,通过纠正或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发生或再次发生,从而不断地降低公司发生的不良质量成本,并通过其他持续改进的活动来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从而实现公司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利润的不断增长。

(4)提高组织声誉,增强组织竞争力

获得质量认证证书可以给组织带来良好的声誉,能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认同,并取得顾客的信任,还可获得投标的权利。通过单一的第三方注册审核代替累赘的第二方工厂审查,第三方专业的审核可以更深层次地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期的监督审核来督促公司的人员按照公司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来开展工作。

(5)树立品牌企业形象

通过ISO国际标准化认证,公司具备了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能力,从而取得了顾客的信任,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了业务的发展。

(6)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实行质量认证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采购商愿意或者指定购买经过认证的产品。有些采购商在订货时要求生产厂家提供按ISO9000标准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证明。总之,组织取得质量认证,是使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扩大出口的需要,是取得客户配套资格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也是目前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很重要的依据。

4.“QC”活动

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简称,中文意义是质量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义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产品经过检验后再出货是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要求。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无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有些推行ISO9000的组织会设置一个部门或岗位,负责ISO9000标准所要求的有关质量控制的职能,担任这类工作的人员就叫做QC人员,相当于一般企业中的产品检验员,包括进货检验员(IQC)、制程检验员(IPQC)和最终检验员(FQC)。

(1)QC小组的组建

①QC小组的定义: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现场或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自愿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解决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质量改善的目的。QC小组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②QC小组活动的作用:a. 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b. 预防质量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改进;c.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③组建QC小组的原则:a. 自愿参加,自愿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本原则;b. 由上而下,上下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础;c. 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最好形式;d. 事实求是,结合实际。

④QC小组的人数:QC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3~10人为宜。

⑤QC小组组长的职责:a. 组织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进行工作分工,并带头按计划开展活动;b. 负责联络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c. 抓好质量教育,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d. 团结小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为小组成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e. 经常组织召开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小组活动记录并负责整理成果和发表。

(2)QC小组活动步骤

①活动课题的选择:选题范围:提高改善产品质量的课题;降低损耗的课题;优化环境的课题;改善管理的课题;提高职工素质的课题。对选题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提倡大小课题相结合,以小课题为主;选题要具体明确;选题应选周期短、见效快的课题,一个课题一般应在3~6个月完成,最多不超过一年时间。

②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表或其他形式,运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③设定目标:制订的目标应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④原因分析:运用恰当的工具,把现状调查的主要问题按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因素,采用调查表、因果图、排列图等恰当的工具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注意:在原因分析时,应召开小组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的智慧,尽可能将原因一一找出。

⑤制定对策:一般以对策表的形式列出具体项目,在制订对策表时,应采用5W1H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对策表应包括:为什么要制定对策(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哪里执行(WHere)、谁去执行(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和如何执行(How)等。

⑥实施对策:按制订的对策或计划执行。

⑦效果检查验证。

⑧巩固措施: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并纳入有关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制度和规定之中,以巩固已取得的成绩,同时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5S”现场管理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

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扫、清洁、修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

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

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企业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安全(Safety),即形成了“6S”;有的企业再增加了节约(Save),形成了“7S”;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及坚持(Shikoku),形成了“10S”,有的企业甚至推行“12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例如,在整理中要求清除无用的东西或物品,这在某些意义上来说,就能涉及节约和安全,具体一点例如横放在安全通道中无用的垃圾,这就是安全应该关注的内容。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修身(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身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

“5S”活动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5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修身,如果没有职工队伍修身的相应提高,“5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5S”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

(1)整理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这是开始改善生产现场的第一步。其要点是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诸如用剩的材料、多余的半成品、切下的料头、切屑、垃圾、废品、多余的工具、报废的设备、工人的个人生活用品等,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这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坚决把现场不需要的东西清理掉。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坚决做好这一步,是树立良好作风的开始。日本有的公司提出口号:效率和安全始于整理!

整理的目的是:①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⑥ 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2)整顿

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整顿活动的要点是:①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②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而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③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生产现场物品的合理摆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这项工作已发展成一项专门的现场管理方法——布置管理(其内容将在第三节中进一步介绍)。

(3)清扫

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生产现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铁屑、垃圾等,从而使现场变脏。脏的现场会使设备精度降低,故障多发,影响产品质量,使安全事故防不胜防;脏的现场更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情绪,使人不愿久留。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清扫活动的要点是:① 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② 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③ 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4)清洁

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清洁活动的要点是:① 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② 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③ 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④ 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混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5)修身

修身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修身,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5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