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涉外与交往对象仪是什么?

涉外与交往对象仪是什么?

时间:2023-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涉外交往中,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幸好及时发现,才使中国的这家外贸公司没有犯下错误,造成损失。5)尊重隐私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
涉外礼仪_公共关系学

7.3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是指在涉外交往中,对外宾表示友好、尊重、敬意的各种惯用形式。各国不同的历史渊源、地域条件、自然景观和文化传统,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风俗习惯,各国频繁的政治交往、文化交流、贸易洽谈和旅游观光,产生了形式多样的交际礼仪。

7.3.1 涉外交往的基本方针与原则

在涉外交往中,公关人员要注意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了解他们的不同礼节,努力做到真诚、亲切、热情、朴实、得体,这是涉外的十字方针。具体说来,在与外国人进行交往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维护代表国家的良好形象

在涉外交往中,每一名中国人都代表着中国。一般的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看法,主要来自他所有机会接触到的某些中国人。因此,一个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有可能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形象。所以,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这是因为,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而且往往很难改变。它的好坏,通常会对人际关系构成极大的影响。

2)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在涉外交往中坚持“不卑不亢”的原则,是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大问题。

[案例]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的一名中学生应邀前往一个拉美国家,参加民间外交活动。有一天,当他前去出席在那个国家所举行的一次国际性会议时,发现在会场周围所悬挂的各与会国国旗之中竟然缺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便立即向会议的组织者指出了这一问题,并且严正地表示:“不悬挂我国国旗,就是缺乏对我国的尊重,假如不马上改正,我将拒绝出席这次会议,并且立即回国。”经过据理力争,中国国旗终于飘扬在会场的上空。在会议组织者再三地表示了歉意之后,那位中学生才终于步入会场,出席会议。在他入场时,有不少与会者主动起立,向他热烈地鼓掌表示欢迎。当地的报纸事后为此发表评论说:“连一名中学生都具有那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中国人的确是值得尊重的。”那位中学生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主要是因为他能够在涉外交往中表现得不卑不亢,维护祖国尊严。

3)入乡随俗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提出“入乡随俗”主要是因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涉外交往中,必须充分地了解与交往对象相关的习俗,无条件地对交往对象所特有的习俗加以尊重。在涉外交往中,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从本质上讲,这两种做法都是对“入乡随俗”原则的具体贯彻落实。

[案例]

云南省的一家外贸公司与印度某商贸公司新近做成一笔生意,为表示合作愉快,加强两公司今后的联系,努力成为密切的商业伙伴,中方决定向印方赠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皮质相框。中方向当地的一家工艺品厂定制了这批货,这家工艺品厂也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当赠送的日子快要临近时,这家外贸公司的一位曾经去过印度的职员突然发现这批皮质相框是用牛皮做的,这在奉牛为神明的印度是绝对不允许的,很难想象如果将这批礼品赠送给印方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幸好及时发现,才使中国的这家外贸公司没有犯下错误,造成损失。他们又让工艺品厂赶制了一批新的相框,这回在原材料的选择上特地考察了一番。最后在将礼品送给对方时,对方相当满意。

4)求同存异

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要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比如,在世界各国,人们往往使用不同的见面礼节。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中国人的拱手礼,日本人的鞠躬礼,韩国人的跪拜礼,泰国人的合十礼,阿拉伯人的按胸礼,以及欧美人的吻面礼、吻手礼和拥抱礼等。它们各有其讲究,都属于礼仪的“个性”。而以握手作为见面礼节,则可以说是通行于世界各国的。与任何国家的人士打交道,以握手这一“共性”礼仪作为见面礼节,都是适用的,这就是“求同存异”。

[案例]

一位英国老妇到中国旅游观光,对接待她的导游小姐评价颇好,认为她服务态度好,语言水平也很高,便夸奖该导游小姐说:“你的英语讲得好极了!”导游小姐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于是谦虚地回应说:“我的英语说得不好。”英国老妇一听生气了,心想:“英语是我的母语,难道我都不知道英语该怎么讲?”她越想越气,第二天坚决要求旅行社给她换导游。这件事在旅游行业乃至所有的窗口行业引起极大反应。

5)尊重隐私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也就是说,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对方的个人隐私权。进而言之,在言谈话语之中,对于凡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如收入支出、年龄、恋爱婚姻、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予以回避。

[案例]

下岗女工肖兰通过中介公司找到一份在外国专家家里做保姆的工作。肖兰热情活泼,精明能干,第一天就给对方留下了不错的印象。她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打扫房间,包括布朗夫人的卧室。细心的布朗夫人特意给肖兰定制了一份时间表,上面规定每天上午8点清理卧室,让肖兰按照上面的计划严格执行。开始几天,肖兰都干得相当好,很令布朗夫人满意。直到有一天,肖兰照例去清理布朗夫人的卧室,却发现布朗夫人没有像往常一样不在家,而在休息。肖兰心想,我还得按照计划办事,而且我打扫并不会影响她休息。热情的肖兰认真地干起了活。这时,布朗夫人突然醒了,发现肖兰在她的房间里,很惊讶,马上用不很流利的汉语叫起来了:“你来干什么?请出去!”肖兰仍是一片好心,“您接着休息吧,我一会就打扫完了。”布朗夫人提高了嗓门,一字一顿地说:“请—你—出—去!”并且用手指着门。肖兰不明白自己哪里惹了布朗夫人,她怎么这种态度。她心想,不是叫我按时打扫的吗?满肚子委屈地走了。

6)女士优先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所采用。“女士优先”的含义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士,都有义务主动地、自觉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和保护女性,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为女性排忧解难。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女性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人们一致公认,唯有如此这般的男士,才会被视为具有绅士风度。

7.3.2 涉外接待中的礼仪

1)礼宾的依据与原则

《联合国宪章》在序言中阐述了“大小各国平等权利”的信念。由此可见,现代的国际关系应以公认“主权平等”为基础。“主权平等”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每个国家都享有平等主权,不受他人侵犯;另一方面,每个国家都有尊重别国主权的义务,不得借口行使自己的主权而侵犯他国的主权。

“主权平等”既然是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国际交往中的一种行为规范的现代国际礼仪,当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准则。“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礼仪的实践中,常常体现在六个方面。

①国家尊严受到尊重,国家元首、国旗、国徽不受侮辱。在涉外礼仪活动中,如果有一方的尊严受到损害,丢了面子,甚至感到难堪,就必然会损害相互关系。对于国家元首、国旗、国徽等国家主权的代表或象征,不但不能受到侮辱(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而且应当受到应有的尊敬。所以,在一切正式场合如果遇到升国旗、奏国歌时,都应当肃穆致敬。

[案例]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首则是个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是使臣都是有毛病的。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齐顷公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一起到达,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望,一看到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仰后合。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寻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不辞而别。四国使臣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血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著名的“鞍之战”。

③不以任何方式强制他国接受自己的意志;不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的内部事务。既不要强加于人,又要避免“强人所难”。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社会政治制度的选择,是各国人民自己的事。宗教信仰也有各自的自由,都不应当加以干涉,对于宗教习俗更应尊重。

②国家的外交代表,按照国际公约的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这种外交特权和豁免,不但是工作上的需要,而且也体现出相互的尊重。

[案例]

顾小姐待人热情,工作出色,因而颇受重用。一次,公司派她和几名同事一道前往东南亚某国洽谈业务。可处事稳重、举止大方的顾小姐,竟由于行为不慎,招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麻烦。她和同事一抵达目的地,就受到东道主的热烈欢迎。在为他们特意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主人亲自为这些来自中国的嘉宾每人都准备了一份礼物,以示敬意。轮到主人向顾小姐递送礼物之时,一直是“左撇子”的顾小姐不假思索,自然而然地抬起自己的左手去接。见此情景,主人神色骤变,非常不高兴地将它重重放在桌子上,随即理都不理顾小姐,扬长而去。

[案例评述]

跨国交往应该了解各国的礼仪禁忌,顾小姐就是因为不了解东南亚某国的礼仪禁忌而造成了宴会上的不快。在东南亚某些国家,是很忌讳用左手递东西和握手的。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在国际商务洽谈和境外旅游业务中需要了解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基本情况、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礼貌礼节和禁忌等,以便在工作中尊重各民族的信仰、习俗和各种禁忌,这样才能融洽与业务伙伴的关系,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案例]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女排三连冠。一家对外的画报用女排姑娘的照片作封面,照片上的女排姑娘都穿着运动短裤。阿拉伯文版也用了,结果有些阿拉伯国家不许进口。

伊斯兰教认为,男子从肚脐至膝盖,妇女从头至脚都是羞体,外人禁止观看别人羞体,违者犯禁。因此,穆斯林妇女除了穿不露羞体的衣服外,还必须带盖头和面纱,这项规定至今在有些穆斯林国家仍然施行。

④在相互交往中,实行“对等”和大体上的“平衡”。所谓“对等”实际上就是“礼尚往来”。例如,相互交往的双方人员,其身份要大体相当;派代表团互访时,双方的接待规格应相差不多,这是“对等”原则的正面运用。而国际交往中,有时也从负面运用这一原则。所谓“平衡”,也可以理解为“一视同仁”或“不歧视”的原则。曾经有两个非洲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团同时来我国访问,由于接待单位不同,一个部长住在国宾馆,另一个住在旅馆里。被周总理发现后,总理严肃批评这是“搞上下铺”的做法,肯定会影响接待效果。但是,所谓“对等”“平衡”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国际交往中,在礼仪给予“破格接待”的,也有诸多先例。各国为了体现自己的外交政策,往往打破对“对等”“平衡”的机械理解,做出一些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特殊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国际礼仪程序的运用也是一种外交艺术。

[案例]

1964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出访亚非14国,在离开加纳时专门举行特别宴会,宴请所有的加纳服务员,当那些黑人朋友端着中国贵宾敬的酒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一个目光敏锐的西方记者报道说:“这是传奇式的礼遇,中国人巧妙地把友谊递给了非洲的子孙后代。”尽管这只是一场特殊的宴会,却体现出了一个泱泱大国总理的风采和气度,饱含着周恩来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品格和深情,直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新华社记者深入非洲腹地访问一些偏远、闭塞的部落和村庄时,那里普通的黑皮肤农民还在用当地话对中国客人喊“周恩来”,他们把周恩来当成时新中国的象征,正是周恩来20多年前播撒的友谊种子在非洲偏远地区开花结果。

⑤“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组织中和国际会议上,表现为每一个参加国都有同等的“代表权”和“投票权”,每一个国家所投的票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外,是根据宪章规定,被国际公认的一种特别安排。某些国际金融机构采取“加重票”的做法,也是一种例外。

⑥在“礼宾序列”问题上,也应当体现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会议上,各国代表的位次,一般是按会议所用文字的国名字母顺序来排列。而签订条约协定时,应遵守“轮换制”,即每个缔约国在其保存的一份文本上名列首位,其代表在这份文本上首先签字。

[案例]

1995年3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出席会议的有近百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3月11日,与会的各国元首与政府首脑合影。照常规,应该按礼宾次序名单安排好每位元首、政府首脑所站的位置。首先,这个名单怎么排,究竟根据什么原则排列;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前;哪位元首、政府首脑排在最后;这项工作实际上很难做。丹麦和联合国的礼宾官员只好把丹麦首脑(东道国主人)、联合国秘书长、法国总统以及中国、德国总理等安排在第一排,而对其他国家领导人,就任其自便了。好事者事后向联合国礼宾官员“请教”,答道:“这是丹麦礼宾官员安排的。”向丹麦礼宾官员核对,回答说:“根据丹麦、联合国双方协议,该项活动由联合国礼宾官员负责。”

[案例评述]

国际交际中的礼宾次序非常重要,在国际礼仪活动中,如安排不当或不符合国际惯例,就会招致非议,甚至会引起争议和交涉,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礼宾次序安排时,既要做到大体上平等,又要考虑到国家关系,同时也要考虑到活动的性质、内容、参加活动成员的威望、资历、年龄,甚至其宗教信仰、所从事的专业以及当地风俗等。礼宾次序不是教条,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运用、见机行事。有时由于时间紧迫,无法从容安排,只能照顾到主要人员。上例就是灵活应用礼宾次序的典型案例。

2)迎送外宾的礼仪

在国际交往中,对来访的外宾,一般要视其身份和访问性质,以及两国之间的关系安排相应的迎送活动。

迎接外宾,无论团体还是个人,都应事先确定接待规格。考虑两国关系,按照国际惯例,派遣同外宾或外国团体负责人身份相当的我方人士负责迎接外宾。

迎候人员必须准确掌握来宾乘坐的交通工具抵达时间,在交通工具抵达前到达机场、车站或码头,以表示对外宾的尊重。

外宾抵达后,先与对方代表相互见面介绍,如是贵宾应举行献花仪式,然后应陪外宾乘车到下榻宾馆,外宾应坐在主人的右侧。外宾抵达住处后,一般不宜马上安排活动,要给外宾留下充足的洗澡、更衣和休息的时间。在迎接外宾的全过程中,接待人员应该始终面带微笑,以示欢迎,不可故作矜持,一言不发。

送别外宾与迎接外宾的规格相同,送行人员应前往宾客住宿处,用车送外宾至机场、车站或码头,等外宾进安检、列车开动或轮船离开码头后再离开。告别话语有“祝一路顺风”“欢迎有机会再来做客”等。

3)国旗的悬挂

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是国家的象征。人们往往通过悬挂国旗,表示对本国的热爱或对他国的尊重。但在一个主权国家领土上,一般不得随意悬挂他国国旗。不少国家对悬挂外国国旗都有专门的规定。在国际交往中,还形成了悬挂国旗的一些惯例,为各国所公认。

按国际关系准则,一国元首、政府首脑在他国领土上访问,在其住所及交通工具上悬挂国旗(有的是元首旗)是一种外交特权。东道国接待来访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时,在隆重的场合,在贵宾下榻的宾馆、乘坐的汽车上悬挂对方(或双方)的国旗(或元首旗),则是一种礼遇。此外,国际上公认,一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接受国境内有权在其办公处和官邸,以及交通工具上悬挂本国国旗。

在国际会议上,除会场悬挂与会国国旗外,各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也可按会议组织者有关规定在一些场所或车辆上悬挂本国国旗(也有不挂国旗的)。有些展览会、体育比赛等国际性活动,也往往悬挂有关国家的国旗。悬挂双方国旗,按国际惯例,以右为上,左为下。两国国旗并挂,以旗本身面向为准,右挂客方国旗,左挂本国国旗。在汽车上挂旗,则以汽车行进方向为准,驾驶员左手为主方,右为客方。所谓主客,不以活动进行所在国为依据,而以举办活动的国家为依据。也有个别国家,把本国国旗挂在左手。

[案例]

国能电力公司与美国PALID公司在多次谈判后达成协议,准备正式签字。国能电力公司将公司总部十楼的大会议室作为签字现场,长方形签字桌上摆放了中美两国的国旗,美国国旗放在签字桌左侧中国国旗放在右侧,签字文本一式两份放在黑色塑料的文件夹内,签字笔、吸墨器文具分别置放在两边,会议室空调温度控制在20℃,办公室陈主任检查了签字现场,觉得一切安排妥当,他让办公室张小姐通知国能电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我方签字人员在会议室等待,自己到楼下准备迎接客商。不料,美方客人进了会议室,在扫视了会议室后,似乎非常不满,不肯就座,好像是临时改变了主意,不想签字了,问题出在哪里呢?

国旗不能倒挂。正式场合悬挂国旗宜以正面(即旗套在旗的右方)面向群众,不用反面。如果旗是挂在墙壁上,应避免交叉挂法和竖挂。如果悬空挂旗,则不成问题。在建筑物上,或在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升降国旗时,服装要整齐,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不能使用破损和污损的国旗。国旗一定要升至杆顶。并排悬挂不同比例的国旗,应将其中一面略放大或缩小,以使两旗的面积大致相同。

当国家有领导人逝世,通常的做法是降半旗来表示哀思。降半旗时,要首先把旗升到杆顶,再降至离杆顶相当于杆长三分之一处。也有的国家不降半旗,而在国旗上方挂黑纱致哀。

4)会见与会谈

会见与会谈是外事礼仪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正式访问、谈判,还是礼节性拜访,通常要安排会见与会谈,以加强了解,发展友谊,增进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1)会见与会谈的内涵

所谓会见,特指为了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约会、见面,在国际上一般称为“接见”或“拜会”。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的,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凡身份低的人士会见身份高的,或是客人会见主人,一般称为“拜会”或“拜见”。拜见君主,又称“觐见”,我国一般不作上述区别而统称“会见”。接见和拜会后的回访,称“回拜”。

所谓会谈,特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也可以指洽谈公务和业务谈判。一般说来,会谈的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专业性较强。

(2)会见与会谈的安排

提出会见,东道国和来访者及外交使节的权力是平等的。主客双方都可以在认为合适的时候提出会见的要求。当然,从礼节和两国关系上考虑,东道国应根据对方身份及来访目的,在来访者抵达的当日或次日,安排相应的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会见。来访者及外交使节亦可根据两国关系和本人身份及业务性质,主动提出拜会东道国某些领导人和部门负责人。

通常,礼节性拜会,由身份低者拜会身份高者,来访者拜见东道主;如是正式访问或专业访问,则应考虑安排相应的会谈。

外交使节到任后和离任前,都要对与本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驻当地使节作礼节性拜会。外交团之间对同等级别者的到任的礼节性拜访,按惯例均应回拜,身份高者对身份低者可以回拜,也可以不回拜。

[案例]

一天上午,惠利公司前台接待秘书小张匆匆走进办公室,像往常一样进行上班前的准备工作。她先打开窗户,接着,打开饮水机开关,然后,翻看昨天的工作日志。这时,一位事先有约的客人要求会见销售部李经理,小张一看时间,他提前了30分钟到达。小张立刻通知了销售部李经理,李经理说正在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请对方稍等。小张就如实转告说:“李经理正在接待一位重要的客人,请您等一会儿。”话音未落,电话铃响了,小张用手指了指一旁的沙发,没顾上对客人说什么,就赶快接电话去了。客人尴尬地坐下……待小张接完电话后,发现客人已经离开了办公室。

(3)座位的安排

会见通常安排在会客室或办公室。有时宾主各坐一边,有时穿插坐在一起。某些国家元首会见还有其独特的礼仪程序,如双方简短致辞、赠礼、合影等。我国习惯在会客室会见,客人坐在主人的右边,译员、记录员安排坐在主人和主宾的后面。其他客人按礼宾顺序在主宾一侧就座,主方陪见人在主人一侧就座,座位不够可以在后排加座。

会谈时一般使用长方形桌子,宾主各自坐在桌子的一边。面向正门的为上座,由客人来坐,背向正门的为下座,由主人来坐。主人与主宾应坐在正中间。我国习惯把译员安排在主谈人右侧,但有的国家让译员坐在后面,一般应尊重主人的安排。其他参加人员按一定顺序坐在左右两侧,记录员可坐在后面。举行多边会谈时,可把座位摆成圆形或正方形,使其无尊卑可言。小范围会谈,有时不用长桌,只设沙发。

一般官员、民间人士的会见,安排大体与上述相同,也要事先声明来意,约定时间、地点,通知来人身份和人数,准时赴约。礼节性的会见,一般不要逗留过久,半小时左右即可告辞。

[案例]

一个企业经理人在一次前往美国出差的机会中,洽谈公司派人驾车载他前往公司,于是这位企业家自然地往“司机”斜后方的座位一靠,舒舒服服地被司机送到了公司。但是在与对方公司洽谈商务时,对方公司的态度却极其不友善,这次的工作便于不融洽的气氛中宣告失败。这位不明就里的企业家一直到事后才明白,原来他一直视为“司机大哥”的先生竟是对方公司的高阶主管!一线商机因为坐错了位子而惨遭破灭。

7.3.3 部分国家涉外礼仪中的注意事项

1)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虽为东南亚国家,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在马来西亚具有法律效力,并为人民所严格遵守。在日常生活里,该教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例如,尽管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且一年四季气候炎热,马来西亚人平时却非常讲究着装严谨,衣冠端正。在公共场合,过度裸露肢体,绝对是不允许的。此外,在马来西亚,人们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讲究。在社交场合,不准许男女进行身体接触。即使夫妻或情侣在大庭广众之前勾肩搭背,挽臂而行,或是拥抱亲吻,也在禁止之列。跟马来西亚人接触时,要注意不要触摸被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与肩部;不要在其面前跷腿,露出脚底,或用脚去挪动物品,因为他们认为在人体上脚的地位最为低下;不要一手握拳,去打另一只半握的手,这一动作在马来西亚人来看是十分下流的;与其交谈时,不要将双手贴在臀部上,不然有勃然大怒之疑;不要当众打哈欠,万不得已要打哈欠时,务必要以手遮挡口部,否则便是失敬于人的。

2)印度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多种宗教并存。所以公共关系人员一定要小心谨慎地了解公众对象的民族及其宗教信仰。如印度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教徒不吃猪肉,虔诚的教徒不喝酒。印度教教徒素食者多,他们最忌在同一食堂取食。一般来说,等级越高,食荤的越少。等级低者才吃荤(羊肉)。他们认为,左手是肮脏的;拿食物、礼品或敬茶都用右手,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他们大多不喝酒,因为喝酒违反宗教习俗。因此,宴请印度客人时如对方不愿喝酒,不要勉强劝酒。但是印度人爱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们喝茶是把茶盏放在盘子里,伸出舌头去舔饮。去印度教教徒的住宅或寺庙,进门要脱鞋。主宾见面双手合十致合十礼,口中念“纳马斯堆”(梵文原意是“向您点头”,意为“向您祝福”)。晚辈在称呼长辈时,常在长辈的姓和称呼后面加一个“儿”字,表示尊敬;行礼时须弯腰摸长者的脚。献花环是印度教教徒迎接贵宾的礼仪,主人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花环的大小、长短、粗细视客人的身份而定。献给贵宾的花环长度过膝,送给一般人的花环仅至胸前。印度公众视牛为神圣,他们认为牛是给人类带来生命的动物,人类离开了牛就无法生存。听以称之“神牛”。印度公众切忌食用牛肉,大多数公众忌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如果有人穿着牛皮鞋进入庙内,将认为是对“神牛”的污辱。孔雀是印度的国鸟,蛇也是印度公众认为代表吉祥如意的动物,在印度公众心目中都是不能随意捕杀的。

3)日本

日本古称大和,后来正式定名为日本国,具有“日出之国”之意。日本公众酷爱樱花,以其象征民族精神。樱花看起来平凡,可汇集起来却很有气势。每年3月末4月初,当春风从赤道北上,樱花便由南向北顺势铺开,成林成片。日本公众如过节一样,聚集樱花树下,饮酒赏花,摄影留念,故日本在世界上享有“樱花之国”的美称。日本公众大多信奉佛教和神道教。

日本是以注重礼节而闻名的国家。日本公众见面时,要互相问候致意,以示诚恳、尊敬。鞠躬礼是日本公众最普遍的一种施礼致意方式。而且对鞠躬的深度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初次见面的问候礼节为30度,告别礼为45度。而遇到长辈和重要的对象则行90度的问候礼,以示对被问候者的尊敬程度。除鞠躬礼外,日本还很讲究“坐礼”的行礼方式,坐礼一般在“榻榻米”上进行。坐礼中的“指尖礼”要求行礼者端坐在榻榻米上,两手分别垂在双膝的两侧,指尖着地,身体前倾5度,此礼多用于向晚辈还礼和向对方提问的情形。“屈手礼”也是坐礼的一种,一般用于平辈之间,行礼者双手掌着地,身体前倾45度,脸基本朝下,此礼的尊敬程度一般高于“指尖礼”。坐礼中的“双手礼”是日本最高的行礼方式之一,行礼者的双手掌向前靠拢着地,脊椎和脖颈挺直,整个身子向前倾伏。面额几乎完全着地。

日本公众的忌讳礼俗是很多的。比如,三人不合影,因为日本人认为若在中间被左右两人夹着是不幸的预兆,很不吉利。在日本发信,邮票不能倒贴,否则是绝交的意思,装信时不能让收信人看到自己的名字朝下,这是很不礼貌的。菊花(尤其是十六瓣菊)是皇室专用花饰,不能作礼品送人。荷花在日本公众心目中象征着宇宙精髓含有神圣的原意,不可轻易用作商标。他们对饰有狐狸和獾的图案物品十分反感,认为这两种动物是狡诈、贪婪的象征,但日本公众喜欢仙鹤,认为它是长寿的象征。

4)泰国

在泰国,睡莲是国花,桂树是国树,白象则是国兽。对于这些东西,千万不要表示轻蔑,或是予以非议。泰国人笃信佛教,具体而言他们信奉的是小乘佛教。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佛教都对泰国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他们的历法所采用的是佛历。泰国男子年满20岁后,都要出家一次,当3个月的僧侣,即使国王也不能例外,否则就被人看不起。与泰国人进行交往时,千万不要信口开河,非议佛教,或对佛门弟子有失敬意,特别是切勿对佛祖表示不敬。在泰国参观佛寺之时,除了进门前要脱鞋之外,还要摘下帽子和墨镜。在佛寺之内,切勿高声喧哗,随意摄影、摄像。特别要牢记,不要爬到佛像上进行拍照。抚摸佛像,或是妇女接触僧侣,也在禁止之列。

泰国宪法规定:国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不得对其进行指责和控告。在泰国,泰王深受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在正式集会时,首先演奏歌颂国王的颂歌。届时,全场必须肃立,不得走动或交谈,不然必受严惩,而且对泰王和王室的其他成员,是绝对不允许任意评说的。在泰国,军人的地位很高,并深受尊重。因此,不要对其进行议论。

泰国人非常喜爱红色和黄色,并且对蓝色有好感。对于褐色,泰国人则比较忌讳。通常,他们还忌讳用红色的笔签字,或是用红色刻字,因为他们视之为死人所受的待遇。在泰国民间,狗的图案是被禁止的。向僧侣送现金,被视作一种侮辱。泰国人家里大都不种茉莉花,因为在泰语里,它的发音与“伤心”一词相类似。

在举止动作上,泰国人的禁忌很多。总的说来,他们有“重头轻脚”的讲究。所谓“重头”,是说泰国人的头部,尤其是孩子的头部,一般绝对不准触摸。拿着东西从泰国人头上通过,被视为一种侮辱。在睡觉时,他们忌讳“头朝西,脚向东”,因为在泰国只有停尸时才那么做。所谓“轻脚”,则是说泰国人认为脚除了用于走路外,别无所长。因此,他们不准用脚指示方向,不准脚尖朝着别人,不准用脚踏门,或是踩踏门槛。在外人面前席地而坐时,不准盘足或是双腿叉开。跟泰国人接触时,千万不要动手拍打对方。用左手接触对方,讲话时以手指对对方指指点点,也是不允许的。

5)美国

美国人对山植花与玫瑰花非常偏爱。在美国,有的说国花是山植花,有的说国花是玫瑰花。另外还流行一种折中的说法,以玫瑰花为国花,以山植花为国树。白头雕,亦名白头鹰或秃鹰,是美国人最珍爱的飞禽。它不但成为美国国徽上的生体图案,而且被选定为美国的国鸟。蝙蝠被视为吸血鬼与凶神,令美国人最为反感。在动物之中,美国人普遍爱狗。美国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对于那些自称爱吃狗肉的人,美国人是非常厌恶的。在美国人眼里,驴代表坚强,大象代表稳重,它们分别是共和党、民主党的标志。美国人最喜爱的色彩是白色。在他们看来,白色象征着纯洁。在此前提下,白猫也成了美国人很喜欢的宠物,它被视为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在美国,人们喜欢的色彩还有蓝色和黄色。由于黑色在美国主要用于丧葬活动,因此美国人对它比较忌讳。美国人最讨厌的数字是“13”和“3”。他们不喜欢的日期则是星期五。

与美国人打交道时,一般都会发现,他们大都比较喜欢运用手势或其他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过,下列体态却为美国人所忌用:其一,盯视他人;其二,冲着别人伸舌头;其三,用食指指点交流对象;其四,用食指横在喉头之前。美国人认为,这些体态语都具有侮辱他人之意。美国人在公共场合和他人面前,绝对不会蹲在地上,或是双腿叉开而坐。这两个动作,均被视为失礼之举。美国人在跟同性打交道时有不少的讲究:成年的同性共居于一室之中,在公共场合携手而行或是勾肩搭背,在舞厅里相邀共舞,等等,都会被认为有同性恋之嫌。

跟美国人相处时,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要的。美国人认为,个人空间不容冒犯。因此,在美国碰了别人要及时道歉,坐在他人身边首先要征得对方认可,谈话时距对方过近则是失敬于人的。标榜个性独立的美国人最忌讳他人打探其个人隐私。在美国,询问他人收入、年龄、婚恋、健康、住址、种族等,都是不礼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