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开关稳压电源基本工作原理
1.开关稳压电源的优势
串联型线性稳压电源的调整管工作于线性放大区,由于管压降高,功耗较大,因而电源的效率低,调整管上的功耗约占整机的1/3。
开关稳压电源与线性稳压电源有本质的不同,它的开关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因为晶体管在开关工作状态损耗很小,所以这种电源的效率较高。另外,由于开关稳压电源可以省去电源变压器,不仅减小了电源的体积,而且还减轻了整机的重量,同时还防止因电源变压器的漏磁场而产生的干扰,因此,开关稳压电源具有既节能又干扰小等优点,从而在电子设备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先来看一下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图3-10(a)是开关电源的开关管和储能部分原理图。V是开关管,D是续流二极管(相当于整流二极管),L是储能电感(实际上是振荡变压器的供电绕组),由于开关管V是与输入电压ui入相并联,所以此电路被称为并联型开关稳压电源。
在此电路中,当开关管V的基极上加正脉冲电压时,开关管饱和导通,集电极电位接近于零(三极管饱和压降Vce为0.1V~0.2V)。二极管D截止,输入电压Ui向电感L储能,这时负载电流I2是由前几个周期已充了电的电容器C放电供给的,电流方向如图3-10(b)所示。当开关管基极上无正脉冲或加上负脉冲时,开关管V截止,二极管D导通。根据电感的物理特性,由楞次定律可知,虽然开关管截止,但原电感的流动电流方向不变,两端感应电动势极性与前次相反,产生自感电动势并通过续流二极管向电容C充电,补充刚才放电时消耗的能量,为了下一次开关管导通时,再次给负载提供能量,并同时向负载RL供电,电流方向如图3-10(c)所示。当电感L中释放的能量逐渐减小时,就由电容C向负载RL放电,并很快又转入下一次开关饱和导通期,再一次由输入电压向电感L输送能量,周而复始,这样开关电源就向负载提供源源不断的直流电压。
图3-10 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电路和存储以及释放能量的电流方向
图3-11是并联型开关稳压电源的方框图。直流300V电压是由市电220V经整流滤波得到的。电源脉冲变压器T的n1绕组相当于储能电感L。开关脉冲发生器和开关控制器使开关管V产生间歇振荡,即导通或截止。T的n1绕组中产生几十千赫兹的脉冲电流,通过电感的互感作用,耦合到次级n2绕组,经续流二极管D和滤波电容C的作用,得到低压直流电。输出直流电经取样、比较放大、开关控制,去控制开关管V的导通与截止时间,即脉冲宽度。当输出电压升高时,使脉冲变窄,让开关管V导通时间短,n1储能少,通过n1耦合到n2绕组,从而导致输出电压降低;当输出电压降低时,使脉冲变宽,让开关管V导通时间长,n1储能多,通过n1耦合到n2绕组,从而导致输出电压升高,最终保持输出电压稳定不变,以达到稳压目的。
图3-12是一种开关稳压电源稳压电路图。L1和C1组成抗差模干扰电源滤波器以防止电源中的干扰信号串入开关电源,同时也防止开关电源的高频信号污染电网。
图3-11 并联型开关稳压电源方框图
图3-12 开关稳压电源稳压电路图
市电220V交流电经D1~D4整流,C2滤波后,在C2电解滤波电容两端得到+300V的直流电。脉冲变压器n1绕组为初级绕组,同时也起储能电感作用,n3绕组为开关管V1作间歇振荡时提供正反馈信号用的绕组。n2绕组为负载提供低压直流的供电绕组。R10、W和R9为取样分压电阻,由稳压二极管ZD7所稳定的电压作基准电压,V2和V3组成比较放大器,D6为续流二极管,C5作滤波电容用。根据变压器的同名端命名原理,可以看出图3-12中n1的2脚、n3的4脚、n2的5脚为同名端脚,即当开关管V1基极有高电频脉冲而导通时,n2绕组上感应出5脚负、6脚正的感应电压,D6因反偏而不导通,负载所需工作电流由C5放电提供,此时脉冲变压器T的n1绕组开始储存能量。当V1基极有低电频脉冲信号而截止时,n2绕组上感应出5脚正、6脚负的感应电压,使续流二极管D6因正偏而导通。脉冲变压器n1绕组开始释放出所储存的能量。此时,由于D6的导通电路中有了电流,不仅为C5充电,也为下次放电作好能量储备,还同时为负载提供了工作所需的正常电压和电流。
此电路中V1具有两种功能,它既是电源开关管又是电源间歇振荡电路中的振荡管。其振荡过程是电路通电后(通过整流滤波得到+300V直流电压),经过降压限流电阻R2后获得一电流加到V1的基极上,于是V1有了基极电流后就产生了集电极电流。因为V1的集电极接在n1绕组的2脚上,其集电极电流由小到大的变换过程是受n1绕组电感的作用,即n1绕组内产生一个力图阻止电流增加的自感电动势,随着集电极电流逐渐增大,此种感应电动势随之增强,其极性为1脚正、2脚负。同时在电源脉冲变压器T的正反馈绕组n3中感应出一个与n1绕组上感应电动势极性相同的感应电动势。因n1绕组与n3绕组为同一端名,即n3绕组感应电动势极性也是3脚正、4脚负。根据电容的特性,由于C4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n3绕组感应电动势刚产生时立即加到C4的右端上,C4并没有来得及充电,n3绕组的极性为3脚正、4脚负。由于C4右端为正的脉冲通过C4立即将正脉冲加到C4的左端,通过R4再加到V1的基极,使基极正电位有所升高,发射结电压变大,基极电流随着增大。基极电流的增大从而促使集电极电流随着增大,使V1快速进入饱和导通状态。V1饱和导通以后,n3绕组上的感应电动势通过R4、V1发射结对C4进行充电,其充电电流方向是从n3绕组的3脚→C4→R4→b1→e1→地,于是C4上充电电压的极性为左负右正。
随着充电的继续进行,C4两端电压慢慢升高,C4左端电位慢慢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充电后,当C4左端电位降低到某一定值时,V1基极电流开始减小,V1又转入放大状态。因基极电流的减小,促使集电极电流的减小(IC=βIb),通过n1绕组和n3绕组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使V1快速脱离饱和状态而转入截止状态。V1截止后,C4不再充电了,并通过n3绕组的3脚→n3绕组的4脚→D5→R4→C4的左端放电。随着C4放电的进行,其两端电压慢慢降低,C4左端负的电位降低相对的升高了V1基极正的电位。当V1基极电位升高到某一定值时,V1又开始产生基极电流,根据以上的经过,因为正反馈的作用促使V1又快速转入饱和导通状态,于是此电路V1从饱和→截止→饱和→截止,周而复始地做间歇振荡。在此振荡电路中,C4、R4的充放电决定了一个时间常数、V1饱和导通与截止的时间,同时也决定了此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n1绕组与n3绕组之间的正反馈作用不仅有加速V1饱和→截止、截止→饱和之间的转换,同时也是此电路能够成功地实现间歇振荡的必要条件。
电源电路工作起来后,就有直流电压输出,显示器的直流供电需要稳定的电压值,否则,不能正常工作。下面就进一步讲解该电路的稳压过程。如果某种原因使电源输出直流电压Uo有所上升时,则V2基极通过R9、W、R10分压取样后使取样电压有所上升。由于稳压管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故V2发射极对地的电压变化量比V1基极电压变化量要大,即V2发射结电压增大,使V2的集电极电流随基极电流增加而变大,导致V3基极电流增加,V3的电流集电极也随着增大。因为V3的集电极和V1基极组成了总电流电路的分流电路,又由于V3集电极电流方向与V1基极电流方向相反,V3集电极电流的增大,导致V1基极电流的减小,致使V1集电极电流的减小,那么,流过电源开关变压n1绕组电流减小,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就会较前减弱,通过n1绕组与n2绕组间相互耦合,n2绕组同样产生较前有所减弱的感应电动势。经过D6整流、C5滤波得出输出电压Uo有所下降,最终保持输出电压稳定不变的目的。下面用简单渐变式表示电路的稳压过程:Ib1↓(IR2= IC3+Ib1)→IC1↓→n1绕组与n2绕组相互间感应电动势有所减小→Uo↓,最终保持输出电压Uo保持不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