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场扫描失真及其校正电路

场扫描失真及其校正电路

时间:2024-10-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S”型失真校正主要针对光栅的上下和中间位置,“C”型失真校正主要针对光栅的上下位置。当采用OTL场输出电路,垂直“S”型失真校正的任务是由场输出电容来校正。现在这种场“S”失真校正都在行、场处理集成电路内部完成,而无需在外部加其他元器件,可通过CPU和屏幕菜单来调整。场“C”型失真通常称之为线性失真,在早期的电视机上允许有轻微的这种失真。

5.2.1 场扫描失真及其校正电路

1.场扫描失真分类

彩显中场扫描失真主要包括场“S”型失真和“C”型失真两种。

“S”型失真校正主要针对光栅的上下和中间位置,“C”型失真校正主要针对光栅的上下位置。因为校正这两种失真的波形形状类似于英文字母“S”和“C”,因此分别将这两种失真称为“S”型失真和“C”型失真。

2.场扫描失真形成原因及补偿

与场输出级有关系的失真和相关的调整有四种,如图5-12所示。

img205

图5-12 与场输出级有关的调整和失真

• 垂直幅度(Vertical Size)

• 垂直中心调整(Vertical Center DC Control)

• 垂直“S”型线性失真(Vertical“S”Linearity)

• 垂直“C”型线性失真(Vertical“C”Linearity)

前两种实际上并非真正的失真,实际电路在设计上已经将场幅和场中心设计好,依照一个出厂标准进行出厂调整。但是因用户的需求不同,特别是现在的Windows界面需要全屏幕显示。为了满足全屏幕显示的要求以及不同用户的偏爱,所以要给用户一个调整的余地。在早期的显示器里需要在电路上校正的只有后两种失真。

后两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真,它是由显示管的结构和电子线路中晶体管非线性而造成的,因此需要在电路上进行校正和补偿。但是现在的屏幕菜单控制(EasyScreenTM)调整显示器,以上几种失真或者调整都可以在屏幕菜单上直接调整。

(1)场“S”型失真形成原因及补偿

与水平“S”型失真相同,光栅垂直“S”型失真从方格画面上来看,是画面中间方格的垂直高度要大于或者小于边缘方格的高度,这是由显像管的结构而造成的。因为显示管屏幕的曲率半径比从扫描中心到屏幕的距离大,使得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距离在屏幕中央部分与屏幕边缘部分不同,从而造成了上述的失真。

当采用OTL场输出电路,垂直“S”型失真校正的任务是由场输出电容来校正。现在的彩色显示器,通常使用直流耦合的OCL电路。在直流耦合的OCL电路上根本就没有“S”校正电容,所以现在的“S”校正是通过对场激励信号进行“S”型的预失真校正。场激励信号本来是线性良好的锯齿波,通过电路上的方法使两端变化缓慢中间变化加快,以达到补偿上述失真的要求。现在这种场“S”失真校正都在行、场处理集成电路内部(TDA4858)完成,而无需在外部加其他元器件,可通过CPU和屏幕菜单来调整。

(2)场“C”型失真形成原因及补偿

场“C”型失真通常称之为线性失真,在早期的电视机上允许有轻微的这种失真。但是在显示器上则不同,尤其是现在的全屏幕显示,这种失真令人无法接受。这种失真是由电容充电、放电非线性造成的。场锯齿波电压通常是采用RC充、放电电路方法产生的,使RC电路中的电容器周期地充电和放电而得到。

假定电容充电电源电压为Us,时间常数τ=RC

充电时候电容两端电压为:

img206

假定电容充满电后上电压为Uo,放电时电容上的电压为:

img207

在充电、放电时电容上的电压波形如图5-13所示。

img208

图5-13 充电、放电时电容上的电压波形

由图5-13可见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电容两端的电压并不是线性变化,而是按指数规律变化。开始时电压变化较快,较接近直线,以后则逐渐减慢。由于这种波形的失真特点是起始段变化速度快,后半段变化速度减慢,如将此波形加到偏转线圈上,会使图像上半部拉宽,下半部压缩。在电路上还有其他因素,例如晶体管的非线性引起的失真、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漂移及耦合电容引起的失真等,最后都可能归结为这种失真。

现在显示器的场“C”型失真校正都在行、场处理集成电路内部(如TDA4858)完成,而无需在外部加其他元器件,关于这部分可以通过CPU和屏幕菜单来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