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测量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概念

测量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概念

时间:2023-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测量数值,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和符号。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所进行测量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即是说,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上述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无效的测量,其对被测对象的反映未必不可信。
测量技术_社会学教程新编

五、测量技术

(一)测量的概念

1.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一个特定分析单位的特定属性的类别或水平。它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属性做定量的说明,也能做定性的说明。

2.测量的四个要素

任何测量的构成都包括四个要素,即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规则、测量数值。所谓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它是客观世界中所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所谓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所谓测量规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所谓测量数值,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和符号。

3.社会现象测量的特殊性

各种社会现象都是建立在人及其活动的基础上,对人及其社会行为的测量与对自然现象的测量有着十分不同的特点。第一,人一方面作为测量的客体或对象,而另一方面又作为测量过程的主体,因而给社会现象的测量带来了无法回避的主客观矛盾。第二,社会测量的内容常常是社会中人们的行为,以及由人们的行为所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与此同时,人们对各种社会现象所进行测量的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二者相互联系,也相互影响。第三,测量的量化的程度比较低,可重复性也比较差。

(二)社会测量的层次

1.定类测量

定类测量也称为类别测量或定名测量,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

2.定序测量

定序测量也称为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3.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也称为等距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确定它们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即是说,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4.定比测量

定比测量也称为等比测量或比例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

上述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即它既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

信度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其基本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

(2)复本信度。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3)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2.效度

测量的效度也称作测量的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社会测量的信度与效度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不可信,必无效。就是说,测量结果若不能可靠地反映被测客体的真实特征,那么,它就必然不能有效地说明测量所要说明的问题。第二,可信,可能有效,也可能无效。有信度的测量,不一定有效度。第三,无效,可能可信,也可能不可信。无效的测量,其对被测对象的反映未必不可信。第四,有效,必可信。社会测量若是有效的,那么,它必然具有可信这一前提。上述四种情况说明,社会测量的信度与效度间的关系并非是对称的,其中信度是效度的前提和基础,效度则是信度的目的和归宿,任何社会测量,只有做到二者的辩证统一,才会具有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