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校园大门的建设规划
1.校园大门
校门属于标志性的景观,它不仅是出入的交通枢纽,而且还是校园的第一“门面”。
在交通集散的意义上,校园大门一般不宜面临车辆繁多的城市主干道。大门一般包括门卫、传达室和供门卫执勤的雨棚或岗亭。
校门设计,贵在得体,应力求形象朴实、典雅、大方,体现出校园的高文化品格。同时,校园大门或入口的形象构思应与校园的总体环境、建筑风格乃至专业特点相谐调,从整体环境效果出发,有的可强化自身的独立形象,有的则应弱化自身的形象,以衬托和强化整体环境和主体建筑的表现力。
2.校门构思
校园大门的构思创意大致可分过街楼式、牌坊式、“阙”门式、界碑式四大类。
——过街楼式
过街楼式这种方式多用于有临街建筑的校园。将校园入口与建筑相结合,或从城市道路后退但不设围墙,或将建筑实体开阔作为第二道校门形象。
——牌坊式
牌坊式这是从传统的牌坊或牌楼模式演变而来的,也为过去许多校园所采用。为了避免造型的千篇一律,许多校门设计为各种不同形态的变体,以表达自己的个性。
——“阙”门式
我国古代宫殿、祠庙前两侧立石墩,上起楼观,两阙之间为空缺,故名为阙或双阙,它类似的牌坊将中间的连接体取消。牌坊借鉴“阙”创意的校门,两侧竖立柱墩或板,中间不设连接体,造型上界定了内、外不同的空间领域,起了大门的喻义,同时又不遮挡中间的视线。
——界碑式
界碑式这种入口形式,不再有梁(或蓬)、柱,而是像传统店铺镌刻铺名的匾额,但不是挂在楣额,而是卧在地面之上,既可以凸显镌刻在卧匾或卧碑乃至卧石上的院校名称,又不阻挡其后的校园景观,且制作简单,效果不错(见彩色插页:图8.3.1~图8.3.11 我国部分大学的校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