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喷水池及其他
1.喷水池
由于人的亲水天性,再加之喷水的千姿百态乃至声、光参与,通常可令人顿生赏心悦目之快感。清华大学东区广场的旱喷泉,由电子程序控制,形成多种组合的喷水形态;地面还配以彩色射灯,使喷泉夜景更加绚丽。旱喷泉已成为清华师生及家属节假日重要赏景之地。
山东财政学院图书馆前的喷泉位于泉城济南市郊。建设规划者突出“泉”的立意,在靠近图书馆入口处设一个柱状的涌泉,以象征图书馆为知识的源泉。然后又让涓涓细流流向喷水池,喷水池中央设蒲公英状的喷泉,四周有细丝状水线,象征着掌握知识之后的学子,如蒲公英那样将学到的知识传播四方。
喷水池或喷泉的造型丰富多彩。但校园的喷泉宜简洁、典雅、大气,最为重要的是要与建筑空间、地景环境配合得体。从具体的空间环境特质出发,可以诱发许多有独特个性的形象创意。为满足亲人性的要求,池水的边缘宜低矮平洁,利于人的亲水和就座;水体不宜太深,太深令人产生深不可测的不安感;边缘不宜太高,太高令人不易看到水面,效果不佳。
2.其他
校园中大量布置的是为提高师生生活质量服务的功能性的环境小品,例如露天坐椅、坐凳、照明灯具、布告栏、展示橱窗、指示路牌乃至垃圾箱等,这类小品的建设规划一般满足供坐性和观赏性的要求。
供坐性是环境小品布局中应特别给予重视的内容,特别是在大中型校园的规划布局中,这一内容更值得注重。这样做有利于让校园环境成为休憩、学习及益于人际交流与交往的空间。
各国高校的校园建设规划都很重视环境小品。美国许多大学校园在对环境小品规划时,为体现对师生的关怀,使之符合人的行为模式,特别用心合理搭配各种环境小品。他们往往将休憩的椅凳与照明灯具、花钵给予组团,附近还设置垃圾箱,便于师生在坐椅上吃完零食或喝过饮料后,顺手将废纸和瓶罐丢在垃圾箱里,既体现出人文关怀,又保持了校园的整洁。这一设计手法也多见于我国。在不少学校为山东师范大学校园的路旁椅凳的设计即是为此。
环境小品量大、面宽,又十分贴近人群,与人群朝夕相处,建设规划时应对其造型、尺度、材质等给予精心设计。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孤立地设计单个小品,经验告诉人们,从小品所处的环境以及与建筑、绿化、铺地及其他小品的综合搭配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形成整体的景观效果,满足观赏性的要求。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品的定位要做多个视角分析,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中,起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校园环境中的小建筑或建筑小品,如小商亭、小茶室、小凉亭以及配电室、水泵房等,一般它们体量均不大,应置于庭院、绿化之中。有的可设在较隐蔽之处,或用密篱遮掩;有的则需设在人群较集中的地方,方便为师生服务。这样的安排,小建筑自然也会成为校园中的一个重要景点。
在建设规划校园中的小建筑时,一是要选择恰当的位置,注意同环境的协调和谐,二是造型活泼而又不可太张扬,使之符合校园的文化品格即可。同济大学校园内建于河岸边的茶室即是生动的一例。茶室采用暗色的青砖墙面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同时,跨越水面的室外茶座,又是采用棕色粗木栏杆围合,与绿茵碧水的幽深意境十分吻合。在夏日里,浅白色的阳伞和学子多彩的衣着相辉映,增添了几分生气,令人流连忘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