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半导体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

时间:2024-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半导体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所以,在截止区,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反向偏置状态。也就是说,此时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基本上不随基极电流IB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饱和。判断出管子的基极和管型后,可进一步判断管子的集电极和发射极。

六、半导体三极管

img42

图1-35(a) 两种型号的三极管的图形符号

半导体三极管也称为晶体三极管,是电子电路中最重要的器件。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而三极管由两个PN结构成,共用的一个电极成为三极管的基极(用字母B表示)。其他的两个电极称为集电极(用字母C表示)和发射极(用字母E表示)。由于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了一种是NPN型的三极管,如图1-35(a)左图所示,另一种是PNP型的三极管,如图1-35(a)右图所示。有一个箭头的电极是发射极,箭头朝外的是NPN型三极管,而箭头朝内的是PNP型。但实际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在电路中,半导体三极管用文字符号VT来表示,部分常见三极管外观图如图1-35(b)所示。

img43

图1-35(b) 部分常见三极管外观图

(一)三极管的结构

如图1-36画出了NPN和PNP型两类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它有两个PN结(分别称为发射结和集电结)、三个区(分别称为发射区、基极区和集电区)、从三个区域引出三个电极(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发射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集电区和基区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箭头方向代表电流的实际流向。

img44

图1-36 两类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制造三极管的过程中,其内部区域都是有一定的工艺要求,必须保证它们有如下特点:

①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最高,以利于发射区向基区有效地发射载流子。

②基极区掺杂浓度最小,且最薄(几微米至几十微米),以保证载流子容易通过。

③集电区面积最大,且掺杂浓度小,以便有效地收集载流子。

注:由上述特点可知,三极管不是两个PN结简单的组合,它不能用两个二极管代替或组合而成,也不可以将发射极和集电极颠倒使用。

(二)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

NPN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见图1-37所示,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划分为三个区: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1.截止区

一般将IB≤0的区域称为截止区,此时Ic近似为零。由于管子的各极电流都基本上等于零,因此认为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实际上当IB=0时,集电极电流ic并不等于零,而是有一个比较小的穿透电流(一般硅三极管的小于1uA,锗三极管约为几十到几百微安)。可以认为,当发射结反向偏置时,发射区不再向基区注入电子,则三极管真正处于截止状态,没有放大作用(如图1-37输出特性曲线)。

所以,在截止区,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反向偏置状态。对于NPN三极管来说,此时UBE<0,UBC<0,如图1-38(b)所示。

2.放大区

如图1-37输出特性曲线可见,在放大区内,各条输出特性曲线近似为水平的直线,表示当IB一定时,ic的值基本上不随UCE而变化。但是,当基极电流有一个微小的变化量iB时,相应的集电极电流将产生一个较大的变化量iC

在放大区,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对于NPN三极管来说,UBE>0,而UBC<0(如图1-38(a))。

3.饱和区

图1-37中靠近纵坐标的附近,各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上升部分属于三极管的饱和区。在这个区域,不同IB值的各条特性曲线几乎重叠在一起,十分密集。也就是说,此时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基本上不随基极电流IB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饱和。

如图1-37输出特性曲线可见,在饱和区,三极管的管压降UBE很小,一般认为,当UBE<UBC时,三极管达到饱和状态。三极管饱和时的管压降用UCES表示,一般小功率硅三极管的UCES<0.4V。

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时,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对于NPN三极管来说,UBE>0,UBC>0,如图1-38(c)所示。

img45

图1-37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img46

图1-38 三极管的三种状态

(三)半导体三极管的检测方法

1.用万用表检测判别三极管管脚

(1)判别基极B和三极管的类型

将万用表欧姆挡置于R×100或R×1k挡,先假设三极管的某极为“基极”,并将黑表笔接在假设的基极上,再将红表笔先后接到其余两个电极上。如果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大(或都很小),对换表笔后测得两个电阻值都很小(或都很大),则可以确定假设的基极是正确如果两次测得的电阻值是一大一小,则可肯定假设的基极是错误的,这时就必须重新假设另一电极为“基极”,再重复上述的测试。当基极确定以后,将黑表笔接基极,红表笔分别接其他两极。此时,若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小,则该三极管为NPN型管,反之,则为PNP型管。

(2)判别集电极C和发射极E

判断出管子的基极和管型后,可进一步判断管子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以NPN三极管为例:确定基极和管型后,假设其他两只管脚中一只是集电极,另一只为发射极。用手指将已知的基极和假设的集电极捏在一起(注意两管脚不能短接,通过人体相当于在B、C之间接入偏置电阻),将黑表笔接在假设的集电极上,红表笔接触在假设的发射极,记下万用表指针所指的位置,然后再作相反的假设(即原先假设为C的假设为E,原先假设为E的假设为C),重复上述过程,并记下万用表指针所指的位置C比较两次测试的结果,阻值小的那次假设是正确的,即黑表笔所接的是集电极C,红表笔接的是发射极E。若为PNP型管,测试时,将红表笔接假设的集电极,黑表笔接假设的发射极,其余不变,仍然电阻小的一次假设正确。

(3)判别三极管是硅管还是锗管

用万用表R×1K挡测发射极和集电极的正向电阻:一般硅管在3K~10K,而锗管则在500~1000Ω;两者的反向电阻:硅管一般大于500K,锗管在100K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