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子产品的调试方法
电子产品是由众多的元器件组成的,这些元器件有的可能标称值相同,但实际的技术参数并不完全一样;再加上生产过程中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会造成组装完的电子产品在技术方面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必须通过最后的测试和调整,来发现并纠正设计和制作上的不足,并考虑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改进,以便使电子电路达到设计的技术指标。
(一)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连线是否正确
检查电路的连线是否正确,包括搭错线、漏线和多线。检查连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照电路图,按一定的顺序逐一在已安装好的电子电路上进行检查,由此可查出错线和漏线;二是以元器件为中心,把每个引脚上的连线一次性查清,检查每一条连线的去处在电路图上是否存在,这样不仅可查出错线和漏线,还容易查出多线。一定要注意电源(包括极性)、信号源的连线是否正确。为防止出错,对已经检查过的电路应在电路图上作出标记。检查时最好用万用表的R×1挡或数字式万用表的欧姆挡蜂鸣器来测量。
2.检查元器件的安装情况
①检查元器件的引脚之间有无短路、连接处有无接触不良的情况,以及二极管、三极管、集成器件的引脚和电解电容的极性是否连接正确。
②用万用表测试电源端的对地电阻,判断电源对地是否存在短路现象。
③检查电路的焊接情况,如是否有漏焊、错焊和虚焊现象。
④电路经过上述检查,并确认无误后,即可开始调试。
(二)调试的原则及步骤
所谓电子产品的调试,是以达到电子产品设计指标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测量—判断—调整—再测量”的反复过程。
1.调试的原则
为了使调试顺利进行,可以在电路原理图上标明各点的电位值、各点相应的波形图以及其他主要数据。
(1)简单电路的调试
对于简单单元电路。调试依照“先静态后动态、先粗后细”的原则进行,即首先进行初步调试,使电子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然后调整元器件的参数以及装配工艺分布参数,使电子电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2)基本电路的调试
对于由一些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复杂电路,调试通常采用“先分调后统调”的方式。其基本步骤: 先把组成电路的各功能模块(或基本单元电路)调试好;再在调试好各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调试范围;最后完成整个电路的调试。采用“先分调后统调”的方式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快调试进度。
2.调试的步骤
(1)通电观察
对电子电路通电,但暂时不注入信号,也不要急于调试。首先观察有无异常现象,如冒烟、异味、打火、元器件发烫等。若真有异常现象,则应立即断开电子产品电路的电源,再次检查电路板,排除故障;若无异常现象,则测量电源电压和各单元电路、各元器件的电源电压,以确认各部分供电正常,然后就可以进行下面的调试。
(2)静态调试
所谓静态调试,就是指在电子电路未加输入信号的直流工作状态下,测试和调整其静态工作点和静态技术性能指标的过程。不论是用分立元器件或是用集成电路组成的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其静态调试有各自的方法和步骤。通常对分立元器件的单元电路逐个进行调试,调试前可先检查元器件的好坏。调试时,首先检查和调整静态工作点,然后调整各静态参数,直至各部分电子电路均符合各项技术性能指标为止。
(3)动态调试
所谓动态调试,就是指在对电子电路输入适当信号的工作状态下,测试和调整其动态指标的过程。动态调试是在静态调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关键是善于对实测的数据、波形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电子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和异常现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使电子电路技术性能指标满足预定要求。动态调试的方法是在电路的输入端接入适当频率和幅值的信号,并循着信号的流向逐级检测各相关点的波形、参数和性能指标。测试过程中不能凭感觉,要始终借助仪器来进行测试与观察。发现故障现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缩小故障范围,最后设法排除故障。
(4)整机统调
当电子电路完成上述静态和动态调试后,即可按工作要求,测试整机的技术指标。若有指标达不到,要求仔细分析,进行技术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