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声光控制灯

声光控制灯

时间:2024-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②当光线黑暗时或晚上来临时,光敏电阻阻值变大,B点变为高电平1。暗阻且有声音时,LED1却不亮。C.当测的光敏电路正常,在无声时测量A点电压,应为低电平,当有声音时测A点应为高电平。如不是,查R1、BM、VT1、C1、R2、R3是否出了问题。改变R1、R2、VT1、R3可以改变驻极体话筒的灵敏度。

三、声光控制灯

(一)实训

1.实训电路设计要求

当光线黑暗时或晚上来临时,闻声灯自亮,并延时一定时间后灯自动关闭,光线较强时,灯始终不亮。

2.实训目的

①掌握与非门的特性。

②掌握声光控制灯的原理与制作。

3.知识储备

了解集成芯片CD4011。

4.实训电路原理图

如图7-5所示。

img344

图7-5 声光控制灯电路图

5.原理分析

①白天或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阻值小,B点为低电平。根据与非门特性: “有0则1,全1则0”。则C为高电平1,D为低电平0,E为低电平0,F为高电平1,G为低电平0,LED灯不亮。

②当光线黑暗时或晚上来临时,光敏电阻阻值变大,B点变为高电平1。此时,当来人有脚步声、说话声、拍手声等声源时,A点变为高电平1,则C点低电平0,D点为高电平1,D1导通,E点为高电平1,同时C2充电,F点为低电平0,G点为高电平1,LED1灯亮。

③当声音消失后,A点变为低电平0,D1截止,但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E点仍能维持高电平一段时间,后变为低电平,F变为高电平1,G变为低电平0,从而实现了“人来灯亮,人去灯熄”的功能,其中由R5、C2组成的延时电路,用于实现灯亮的时间长短,延时时间为: T=1.1R5C2≈6S。

6.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框图

(1)电路工作方框图(图7-6)

img345

图7-6 声光控制灯电路工作方框图

(2)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暗阻且有声音时,LED1却不亮。A.测量芯片7脚和14脚是否有6V电压,如无6V电压,则为供电或CD4011短路。B.如供电正常,在光线较强时B点电位应为低电平(2V以下),用黑胶带遮住光敏电阻,测量B点应为高电平(4V以上),改变R4的值可以改变RG的灵敏度。C.当测的光敏电路正常,在无声时测量A点电压,应为低电平,当有声音时测A点应为高电平。如不是,查R1、BM、VT1、C1、R2、R3是否出了问题。改变R1、R2、VT1、R3可以改变驻极体话筒的灵敏度。D.当测驻极体话筒放大电路正常,最后测A、B点电压都没有问题(暗阻且有声音时A、B点为高电平),则C点为低电平,D、E为高电平,F为低电平,G为高电平时,LED1灯应亮,如果不亮测LED1、R6。

(二)元器件清单

声光控制灯元器件清单表

img3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