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同强度搅拌对工件在油中淬火后表面硬度及

不同强度搅拌对工件在油中淬火后表面硬度及

时间:2024-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试验和实践都证明,对冷却介质进行搅拌,可以提高淬火工件的表面硬度和硬化深度。以φ20mm的50钢圆棒为例,在静止油中淬火的表面硬度为HV300,而在搅拌油中淬火的表面硬度则达到HV450,提高了50%;心部硬度分别为HV220和HV240,提高了9%。图4-3为SNCM21钢试样在静止油中和不同搅拌速度的水、油中淬火时,对冷却速度和淬硬层深度的影响。

二、不同强度搅拌对工件在油中淬火后表面硬度及 硬化深度的影响

试验和实践都证明,对冷却介质进行搅拌,可以提高淬火工件的表面硬度和硬化深度。这是因为,除了加快热交换速度之外,搅拌还改变了冷却介质的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由于搅拌破坏了介质在高温阶段形成的蒸汽膜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特性温度,使冷却曲线沸腾阶段的“开度”增大,同时加快了低温对流区的热交换速度。图4-1为50钢在60℃静止和搅拌油中分别淬火后的硬度分布“U”曲线。从图可以看出,在搅拌油中淬火的工件,表面硬度和淬硬深度均有显著增加。以φ20mm的50钢圆棒为例,在静止油中淬火的表面硬度为HV300,而在搅拌油中淬火的表面硬度则达到HV450,提高了50%;心部硬度分别为HV220和HV240,提高了9%。

img320

图4-1 在60℃油中淬火时50钢的U曲线

图4-2为φ50mm的AISI4135(相当于国产35CrMo合金结构钢)圆棒在静止和不同速度搅拌油中淬火的硬度分布曲线。

从图4-2可以看出,在强烈搅拌油中淬火的试样表面硬度比在静止油中淬火的试样高HV80~100,试样截面上获得HV500硬度的深度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加,由静止油的5mm依次增加到13mm(V= 66m/min)和19mm(V=100m/min)。图4-3为SNCM21钢(φ50mm)试样在静止油中和不同搅拌速度的水、油中淬火时,对冷却速度和淬硬层深度的影响。

img321

图4-2 φ50mmAI4135钢圆棒在静止和不同速度搅拌油中淬火的硬度分布

图4-3(b)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距工件表面4mm、温度550℃、油淬)的情况下,静止时的冷速为9℃/s,中等搅拌时为11℃/s,强烈搅拌时为12.5℃/s。图4-3(d)则显示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距试样表面4mm处的硬度:无搅拌时为HRC20,中等搅拌时为HRC23,强烈搅拌时为HRC25。而试样表面的硬度则分别为HRC21、HRC25和HRC28。

img322

图4-3 SNCM21钢(φ50mm)试样在不同搅拌速度条件下在水、油中淬火时对冷却速度和淬硬层深度的影响

图4-4也证明:油冷时,搅拌会提高工件表面硬度和硬化层深度。该实验以1 1/2″(φ38)试棒为例,在静止油中淬火,其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分别为HRC56和HRC50;而在搅拌油中淬火,则分别为HRC57.5和HRC56。

img323

图4-4 油淬时搅拌对三种不同直试棒硬化层深度的影响

(淬火温度1550E,油温120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