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类动物化

人类动物化

时间:2023-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外在条件是指社会环境,包括前文所阐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动力因素等。内在条件主要指人类经过长期进化所具有的特定条件,而且这些条件通过遗传,代代延续。
社会化的条件_社会学教程新编

一、社会化的条件

人之所以能够接受社会化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类社会生活,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可分为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两类。外在条件是指社会环境,包括前文所阐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动力因素等。内在条件主要指人类经过长期进化所具有的特定条件,而且这些条件通过遗传,代代延续。这里只讨论社会化的内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语言能力

在长期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人具有了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语言能力,成为人类个体接受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语言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特有的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等内容的外化表现,是人类传达信息、交流情感、表达意愿的重要工具。尽管诸多动物也能发出叫声,进行一定程度的传声达意,甚至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对猿类等高等动物进行掌握人类语言的实验,但都说明动物的语言仅仅是本能的或者对感官刺激的直接反应,只是大脑第一信号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而不具备人类第二信号系统的高级信息处理机能,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与人类无法比拟。

人类正是借助语言学习各种知识经验、技能,掌握社会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关系。所以,语言是个体与社会进行大量互动的强有力的工具,不仅丰富了社会化的内容,使得社会化过程生动、具体,也加速了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二)思维能力

和语言能力一样,思维能力也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能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条件。人之所以能够进行社会化活动,是因为个体在与他人、与社会进行互动过程中,对于外界的刺激作用,人的大脑并不是一块“白板”,而是要进行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等思维活动,在从事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能够进行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

社会化正是人们运用特有的思维能力,把所学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外界环境的理解加以分析、归纳,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并存贮于大脑,在需要时以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各种社会规范对自己的要求,确立起自己的角色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内化到外化不断反复地发展过程。

(三)学习创造能力

人所具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必然促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学习能力。其他动物虽然也具有某种学习能力,比如许多食肉动物的捕食能力,以及像一些猿类可以掌握选择合适地点和使用石头工具的技巧,捣砸坚果获取食物的能力等,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但动物的这些能力都只限于在本能的基础上直接和间接的模仿,缺乏任何创造性的活动。而人类的学习不同于动物,一般儿童在三岁后就开始逐渐具备语言能力和一定程度的抽象能力和创造力。所以,人类的学习和知识的累积是个加速过程,这一点是其他动物无法具备的。

人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为满足某种利益或需求,在主观意识的指导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加强了个体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个体把所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逐渐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并创造性地形成自己的思想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社会活动,使个体的社会化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

(四)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刚出生的婴儿与其他动物幼仔不同,动物在出生后几小时就可以独立行走,有些动物甚至在几天或几周后就可以独立生活,但人却要有一段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在这段时期,个体由于生理、智力和行为能力尚未发育健全,不能独立生活,不得不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的照顾和关怀。这段时期大体从婴儿期、少年期甚至一直要持续到青年初期,个体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具备了一定的适应社会能力,才开始独立生活。

人类需要一个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一方面,客观上决定了一个人一出生就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接受周围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并通过长时间教化和影响,逐渐养成符合周围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个体在与家人的互动中,交流着情感,丰富和发展着情商。同时,在不同的情感交流过程中,社会也将知识、规范、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文化进行着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