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时间:2024-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输入/输出接口分配表就可以画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外部接线图,如图4-6所示。根据可编程序控制器外部接线图就可以布线了。程序用来描述梯形图,只要有了梯形图,再结合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就可以编程了。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

1.概述

对应前面的继电器-接触器屏,就不难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方法已有说明,不再重复。

第二步: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画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的分配表;根据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的分配表连接外部线路。

第三步: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和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的分配表,设计梯形图;根据梯形图编程,通过编程器输入程序。

简而言之,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使用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部分:

①设计外部接线图。

②设计梯形图。

③编程。

2.第一步:可编程序控制器外部线路的设计方法

首先画输入/输出接口的分配表,再画输入/输出接口的接线图,然后根据接线图设计和连接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外部线路。

(1)画输入/输出接口分配表的方法

确定各种控制开关量,分别转换为X*的输入接口标示。确定被控制对象,分别转换为Y*的输出接口标示。以图4-3的电气控制为例,输入控制对象有:按钮开关SB1~SB10,紧停开关JK,电动机综合保护器辅助触点RJ1、RJ2;输出控制对象有:接触器KM1、KM2,蜂鸣器1、蜂鸣器2。输入/输出接口的分配如表4-3所示。

表4-3 输入/输出接口的分配

img103

(2)画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外部接线图

根据输入/输出接口分配表就可以画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外部接线图,如图4-6所示。L、N是220V交流电源的输入端子,COM是输入接口的公共端。电源输入端L、N和输出接口电源端应串接不大于5A的熔断器,起到防止短路等原因烧坏印制板的作用。

(3)画布线图

根据可编程序控制器外部接线图就可以布线了。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安装在操作台上,根据图4-6的外部接线图就可以画外部布线图,如图4-7所示。线扎搭扣绑扎。

img104

图4-6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外部接线

img105

图4-7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布线图

3.第二步:梯形图的设计方法

有了电气控制原理图,落实了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分配表,就可以设计梯形图了。梯形图的设计可以建立在电气控制原理图的基础上,一般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①根据输入接口分配表,把电气控制原理图中的控制开关全部转换成对应的符号“X*”;根据输出接口分配表,把电气控制图中的负载全部转换成对应的符号“Y*”。

②把电气控制图中的中间继电器全部转换成对应的符号“M*”;把电气控制图中的时间继电器全部转换成对应的符号“T*”。

③在电气控制图的基础上略加调整。

按上述方法,图4-5的梯形图如图4-8所示。

img106

图4-8 梯形图

4.编程方法

(1)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

①LD(取指令)、LDI(取反指令)、OUT(输出指令)。

LD是“取指令”,就是拿指定触点准备接线的意思,如“LD X1”,表示指定触点是X1;“LD M1”,表示指定的是辅助继电器M1的常开触点。触点只有两种工作状态:要么是断开状态,要么是闭合状态。

LDI是取反的意思,如“LDI M1”,表示指定的触点是辅助继电器M1的常闭触点,这和继电器屏上的概念相同。“LDI X1”,表示指定的是和X1的相反状态接线,这就和继电器屏上的概念不同,很少用,是把外部“常开触点”变成“常闭触点”或“常闭触点”变成“常开触点”的意思。LDI一般用在互锁线路中,如图4-9所示,图中X1、X2就是互锁开关。

img107

图4-9 ANI(与反指令)和LDI(取反指令)

把和辅助继电器M、计时器T、计数器C、输出接口Y的接线称为输出,用指令OUT表示,如“OUT Y1”,表示和输出接口Y1接线;“OUT M1”,表示和辅助继电器M1接线;“OUT T1”,表示和计时器T1接线;“OUT C1”,表示和计数器C1接线。

②AND(与)、OR(或)、ANI(与反)、ORI(或反)。

“AND X1”就是表示和X1串联接线,“OR X1”就是表示和X1并联接线,如图4-10所示。

img108

图4-10 AND(与指令)和OR(或指令)

“ANI X1”表示和X1的相反状态串联接线,“ORI X1”表示和X1的相反状态并联接线,与继电器屏上的概念不同。ANI一般用在互锁线路中,如图4-9所示,图中X1、X2就是互锁开关。

③ANB(电路块与指令)、ORB(电路块或指令)。

ANB和ORB用来描述串并联接线,如图4-11所示。

img109

图4-11 ANB(电路块与指令)和ORB(电路块或指令)

④MPS(入栈)、MRD(读栈)、MPP(出栈)。

所谓的“栈”,在硬件上就是暂存器,在程序上“栈”就是公共接线点的意思,MPS(入栈指令)表示建立公共接线点,MPP(出栈指令)就是退出公共接线点,MRD(读栈指令)就是从公共接线点上接线,如图4-12所示。

img110

图4-12 MPS(入栈指令)、MRD(读栈指令)、MPP(出栈指令)

⑤END指令:程序结束指令。

(2)编程方法

程序用来描述梯形图,只要有了梯形图,再结合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指令系统,就可以编程了。以FX2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为例,根据图4-8的梯形图,编程方法如下:

LD X13   取触点X13准备接线

OR M1    触点X13和继电器M1常开触点并接

LD X6    又取触点X6准备接线

ANB     触点X6和(X13并M1)串接

OUT M1   串接后和继电器M1连线,接线结束;

LD X14   重新开始,取触点X14准备接线

OR M2    触点X14和继电器M2常开触点并接

LD X7    又取触点X7准备接线

ANB     触点X7和(X14并M2)串接

OUT M2   串接后和继电器M2连线,接线结束;

LDI M1   重新开始,取继电器M1常闭触点准备接线

ANI M2   M1常闭触点和M2常闭触点串接

AND X12   接着和触点X12串接

AND X1   接着和触点X1串接

MPS     在此建立公共接线点

LD X10   取触点X10准备接线

ANB     触点X10和公共接线点串接

OUT M3   和继电器M3连线,接线结束;

MRD     回到公共接线点上,准备接线

LD X2    取触点X2准备接线

OR X0    触点X2和触点X0并接

OR M4    接着和继电器M4常开触点并接

AND X3   (X2并X0并M4)后和X3串接

ANB     公共接线点、(X2并X0并M4)、X3串接

OUT M4   和继电器M3连线,接线结束;

LD X11   取触点X11准备接线

ANB     触点X11和公共接线点串接

OUT M5   和继电器M5连线,接线结束;

MRD     回到公共接线点上,准备接线

LD X4    取触点X4准备接线

OR X0    触点X4和触点X0并接

OR M6    接着和继电器M6常开触点并接

AND X5   X5、(X2并X0并M4)、公共接线点串接

ANB     公共接线点、(X4并X0并M6)、X5串接

OUT M6   和继电器M3连线,接线结束;

MPP     退出公共接线点,回到“电源”上接线

LD M3    取继电器M3的常开触点准备接线

OR M4    M3的常开触点和M3的常开触点并接

OUT Y0   和输出继电器Y0连线,接线结束;

LD M3    取继电器M3的常开触点准备接线

OR M4    M3的常开触点和M4的常开触点并接

OUT Y0   和输出继电器Y1连线,接线结束;

LD M5    取继电器M5的常开触点准备接线

OR M6    M5的常开触点和M6的常开触点并接

OUT Y1   和输出继电器Y1连线,接线结束;

LD M1    取继电器M1的常开触点准备接线

OUT Y2   和输出继电器Y2连线,接线结束;

LD M2    取继电器M2的常开触点准备接线

OUT Y3   和输出继电器Y3连线,接线结束;

END     程序结束

(3)编程器

要向程序存储器RAM中输入程序就离不开编程器,编程器上有LD、LDI、AND、ANI、OR、ORI、ANB、ORB、END、MPS、MRD、MPP、X、M、Y、T、C、END和数字0到9等按键,按编好的上述程序依次输入就可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