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雷暴天气发生前一天各种要素场特征

雷暴天气发生前一天各种要素场特征

时间:2024-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在雷暴天气以前,局地天气回暖,能量积累高,为雷暴天气的产生提供更充分的能量条件。雷暴是积雨云的产物。由此可见,在溪洛渡水电站坝区雷暴天气出现的前一天,与高低空温度和湿度有关的要素场和物理量场都有明显特征,反映出雷暴天气所需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这些特征和指标对雷暴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四、雷暴天气发生前一天各种要素场特征

1.高空温度场

在雷暴天气过程前的一天,在500hPa上,88.4%的情况(24个个例)在(81°~103°E,29°~36°N)范围内与低值系统相配合有冷槽或冷中心存在,数值一般在-5~-7℃,最强可达-6~-8℃,最弱的情况在-2~-3℃。且一般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而使系统得以发展东移。坝区一般为数值为-1~-3℃的暖区控制,最弱的时候为-4~-5℃,最强一般在0~-1℃。

700hPa上,88.4%的情况(20个个例)在(81°~103°E,29°~36°N)范围内与低值系统相配合有冷槽或冷中心存在,数值一般在7~8℃,最强可达5~6℃,最弱的情况在11~12℃。巴塘温度一般在12~15℃之间。坝区一般(76.9%)为数值为11~13℃暖区或暖中心控制,最强可达15~16℃,最弱时为11~12℃,另有23.1%的情况是已经有冷槽到达坝区,数值仍在11~13℃之间。

850hPa上,坝区一般(76.9%)为数值19~22℃冷槽或相对冷区控制,另有23.1%的情况是坝区为暖中心控制,数值达23℃。

可见,高空冷平流的切入使大气层结变得不稳定,从而产生对流性天气。

2.高空变压场和变温场

雷暴前一天,500hPa大部分情况(84.6%)在高原东部有-2~-4dagPm的负变高,最大的负变高可达-3~-5dagPm,有极少数的个例在河套到川东北有-2~-4dagPm的负变高。当台风倒槽即将影响坝区时,在倒槽前部一般有-1~-3dagPm的负变高。并在高原东部或河西走廊到河套地区(90°~105°E,39°~44°N)配合有-3~-6℃的负变温区,最强的负变温可达-4~-8℃,在坝区一般为弱的变高区(-1~+1dagPm),+1~+4℃的正变温中心。说明在雷暴天气以前,局地天气回暖,能量积累高,为雷暴天气的产生提供更充分的能量条件。

3.地面变温场和变压场

地面变温场的关键区在高原东部、河西走廊到河套地区以及四川,负变温中心一般值为-8~-10℃,最强的可达-16~-18℃,最弱时-2~-3℃。并配合+4~+6hPa正变压区,中心最强可达+8~+9hPa,或者西藏有-2~-3hPa的负变压。前者是在冷空气很强时出现,后者表明高原有低槽东移。

坝区一般为+1~+2℃正变温区,最强时可达+4~+5℃。配合负变压-2~-4hPa,最强可达-4~-5hPa。

4.其他物理量场

(1)水汽条件

雷暴是积雨云的产物。积雨云和一般云一样,都是由水汽上升凝结而成的。所不同的是,积雨云发展迅速,云体高大。因此它们要求有更丰富的水汽和迅速增强起来的强烈上升运动

①湿度场

在26个个例中,近80%的个例在雷暴出现的前一日08时为湿度场呈下湿上干的分布,当700hPa和850hPa两层的相对湿度同时上升到80%的当日和次日出现强雷暴,只有1次个例湿度场特征不明显,另有1次只有850hPa湿度上升到85%以上。

②比 湿

低层850hPa一般在15~17g/kg,最小8g/kg,最大20g/kg。700hPa一般在10~12g/kg,最小3g/kg,最大13g/kg。500hPa一般在3~4g/kg,最小1g/kg,最大6g/kg。

可见在雷暴天气出现以前,低层湿润,为雷暴天气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并且高层湿度小,从而建立不稳定的层结。

(2)不稳定条件(表5.5)

①K指数(ki

一般在37~42℃,最小34℃,最大45℃。

②山崎指数(ky

一般在0.8~1.5,最小0.8,最大7。

③沙氏指数(si

一般在-1~-3℃,最小-6℃,最大1.2℃(正的沙氏指数有2次)。

④假相当位温(θse

用两层等压面的θse的差值表示的是两层等压面之间的气层的不稳定度,负值越大,表示气层越不稳定。

500hPa一般在67~71℃,最小53℃,最大81℃;700hPa一般在72~81℃,最小49℃,最大85℃;850hPa一般在78~85℃,最小57℃,最大99℃。

表5.5        溪洛渡雷暴天气发生前一天物理量场指标

img148

上下层θse之差:θse(500~700)一般在-9~-2℃,最小-15℃,最大4℃;θse(700~850)一般在-5~-11℃,最小-18℃,最大2℃;θse(500~850)一般在-8~-16℃,最小-29℃,最大-1℃;可见,在雷暴发生前均为不稳定层结。值得一提的是,在θse(500~700)或θse(700~850)为正的个例,在雷暴发生的前一日20时或当天08时就转为负值(即转为不稳定层结)。

由此可见,在溪洛渡水电站坝区雷暴天气出现的前一天,与高低空温度和湿度有关的要素场和物理量场都有明显特征,反映出雷暴天气所需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这些特征和指标对雷暴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综上,我们归纳出溪洛渡水电站坝区雷暴预报的思路如下:

根据实况常规探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若高空形势场和温度场、高空和地面变压场和变温场、海平面气压场、表示湿度和不稳定度的物理量场出现本文中所描述的特征,并且从卫星云图可以看到影响系统对应的大尺度云系,根据其未来的移向和移速分析对坝区将造成影响,则可预报未来24小时溪洛渡水电站坝区有雷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