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夏秋冬四季三类稳定度下底层逆温特征
试验期间溪洛渡坝区及向家坝库区除秋季稳定类条件下未出现底层逆温外,春、夏、冬季各时次三类稳定度条件下均出现底层逆温。春夏秋冬四季中性类稳定度条件下底层逆温出现频率均最大。夏、秋季逆温平均强度和逆温最大强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不稳定类条件下,春、冬季底层逆温最大强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中性类条件下。
通过对表7.8溪洛渡坝区及向家坝库区四季三类稳定度条件下底层逆温特征统计结果分析,可以得知该地区春夏秋冬四季三类稳定度条件下底层逆温变化特征:
表7.8 溪洛渡坝区及向家坝库区春夏秋冬四季三类稳定度条件下底层逆温特征
1.春季三类稳定度下底层逆温特征
春季中性类条件下底层逆温出现频率最大,其值为15.9%,其余两个稳定度下底层逆温出现频率均在3.0%以下。逆温平均强度在三类稳定度条件下变化不大,其值在0.8~1.0℃/100m之间。逆温最大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中性类条件下,其值为4.4℃/100m,次大值出现在不稳定类条件下,其值为3.4℃/100m。
2.夏季三类稳定度下底层逆温特征
夏季中性类条件下底层逆温出现频率最大,其值为16.6%,次大值出现在稳定类条件下,其值为13.1%。逆温平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不稳定类条件下,其值为2.0℃/100m,次大值出现在中性类条件下,其值为0.9℃/100m。三类不稳定条件下逆温最大强度都比较大,逆温最大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不稳定条件下,其值为6.4℃/100m,次大值出现在中性类条件下,其值为3.2℃/100m。
3.秋季三类稳定度下底层逆温特征
秋季中性类条件下底层逆温出现频率最大,其值为10.0%,逆温平均强度和逆温最大强度的最大值均出现在不稳定类条件下,其值分别为0.8℃/100m和1.7℃/100m。
4.冬季三类稳定度下底层逆温特征
冬季中性类条件下底层逆温出现频率最大,其值为7.9%,其余两个稳定度下底层逆温出现频率均在2.0%以下。逆温平均强度在三类稳定度条件下均较小,其值在0.4~0.7℃/100m之间。逆温最大强度的最大值出现在中性类条件下,其值为2.1℃/100m,次大值出现在不稳定类条件下,其值为1.2℃/100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