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与平遥
丽江古城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同时,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城市,丽江城市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并具纳西族独特风采。1986年,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确定了丽江古城在中国名城中的地位。1997年12月,丽江古城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Ⅱ、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这样的:“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重镇和仓廪集散之地。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以纳西族为多。
丽江有别于中国任何一座王城,丽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古制的影响。城中无规矩的道路网,无森严的城墙,古城布局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发达,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经络”设置,形成了“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依山就水、错落有致,体现了纳西族先民的创造力。丽江古城不仅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反映了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和谐统一。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的建筑特色在古街、古桥、衙署以及民居建筑群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丽江古街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以红色角砾岩(五花石)铺就,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质感细腻,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位于古城的核心位置,不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区的集贸和商业中心。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四大主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犹如蛛网交错,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延的缜密而又开放的格局。
古桥是丽江的又一特色。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飞架有354座桥梁,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桥形式多变,有廊桥(风雨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其中,大石桥为众桥之首,位于四方街东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从桥下河水中可看到玉龙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桥。该桥系双孔石拱桥,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桥长10余米,桥宽近4米,桥面用传统的五花石铺砌,坡度平缓,便于两岸往来。
衙署即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简称“木府”,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院。木府现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忠义坊、义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宫驿等15幢,大小房间共162间。衙内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11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木府
五凤楼原名法云间,位于福国寺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为层甍三重担结构,基呈亚字形,楼台三叠,屋担八角,三层共24个飞檐,就像五只彩凤展翅来仪,故名五凤楼。楼内天花板上绘有太极图、飞天神王、龙凤呈祥等多种精美图案,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1983年,该楼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古城北8公里处,曾是宋元时期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民居铺面沿街设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广场,然后融入民居群落,极具特色。
五凤楼
束河民居建筑群在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街头有一潭泉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青龙河从束河村中央穿过,建于明代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高4米、宽4.5米、长23米,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桥东侧建有长32米、宽27米的四方广场,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样可以引水洗街。
丽江游览过程中,既可以登高览胜,又可以临河就水,观赏古城水情,还可以走街入院,欣赏古朴的院落民居和古城不拘一格的城市布局,领略当地民风民俗,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
平遥地处晋中盆地、汾河之滨,相传最初它是帝尧的封地,后称为中都。平遥开始筑城是在三千年前的周宣王时代。现存古城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所建。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周长6.4公里,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6座,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门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城墙上原有料敌台楼94座,城门上亦建城楼,四角建角楼,但现大多已残坏,唯城墙依然如故,成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平遥城内街道和民间建筑也基本保持着明清形制,十分规整。由青色条石铺成的“主”字形街道,分作4大街、8小街、72条“蛐蜒巷”,互相交错,贯通全城。城中心跨街矗立着高达25米的三层重檐歇山“市楼”,琉璃瓦顶,秀挺玲珑。登楼远眺,古城繁华景象尽收眼底。
平遥古城
1997年12月,平遥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Ⅱ、Ⅲ、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