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皇家园林巡礼

皇家园林巡礼

时间:2023-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在明清时期曾是园林荟萃的地方,其中以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是皇家大型园林的杰作。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的建筑面积。作为一座大型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可谓集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等造园手法之大成。圆明园山水全都由人工起造,并以水景为主。

皇家园林巡礼

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在明清时期曾是园林荟萃的地方,其中以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为代表的“三山五园”,是皇家大型园林的杰作。这中间又数圆明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景色最为宜人。前人有诗云:“君不见阿房、建章皆尘土,邺殿、隋宫不足数,后来夸胜称圆明,神功壮丽空前古。”一般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它的两个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因此又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旧址曾是一座明代私园,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皇帝将其赏赐给皇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皇帝)作为藩邸私园,并御笔亲题了“圆明园”匾额。雍正继位后,在此扩建离宫别苑,以水域为特色,形成了28景。乾隆时再度扩建,先后增加了20景;继又将其东侧和东南侧的长春园和绮春园并入,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共有景观一百余处,统称为圆明园。这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紫禁城的建筑面积。然而在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将圆明园内所藏珍宝、文物劫掠一空,继而野蛮地放火焚毁了这座旷世名园。现在留存的圆明园,是一片永远无声控诉着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断垣残壁、衰草荒烟。

作为一座大型的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可谓集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等造园手法之大成。圆明园山水全都由人工起造,并以水景为主。大型水面如福海宽600多米,相当于两个北海大小,位于三园中心,一碧万顷;中型水面如后湖宽200米左右,隔岸观景犹历历在目;小型水面更在园内比比皆是,一塘清意,小巧玲珑。而回环萦流的河道小溪又将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并供荡舟和交通之用。水体占圆明园全部面积的一半以上,“直把江湖与沧海,并教缩入一壶中”。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以及岛、屿、洲、堤分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1/3,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构成了山重水复、层叠多变的各种园林空间。这些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既是天然景色的缩影,又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风物的再现。后湖北岸有“上下天光”一景,题名出典于范仲淹著名的《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而此景的主要建筑上下天光楼,则是一座华美的临水楼阁,其意在模拟洞庭湖边之岳阳楼。“西峰秀色”一景以“小匡庐”著称。这里巨石堆积成山,山间瀑布奔流而下,飞珠散露,气势磅礴;这里的仙人洞,竟能容纳200人,由此可以想见这座人造“庐山”的雄伟和壮观了。此外,“坦坦荡荡”景观是以杭州“玉泉鱼跃”的放生池为蓝本加以创作的;“坐石临流”景观仿自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而杭州西湖十景,这里都有,甚至连景名也一概照搬。正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img86

圆明园大水法的断垣残壁

圆明园内的景观,除模拟自然山水和江南风景以外,还有取自古人诗画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直接移植江南名园的,如“狮子林”、“安澜园”等;有表现神仙境界的,如“蓬岛瑶台”寓意神话中的东海三神山;有象征帝王统治的,如九岛环列的后湖代表禹贡九州岛,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有利用异树、名花、奇石作为造景主题的,如“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修竹等。这些主题突出、景观多样的景区,使圆明园赢得了“万园之园”的称誉。

1744年清宫廷画师沈源、唐岱绘制绢本彩色《圆明园四十景图》,原图仅一套,今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下面三图为后人据文献资料描摹复原之作,但也反映了壮丽的园林景观。

圆明园的建筑庞大而丰富,但并无杂乱之弊。其单体建筑造型往往变幻莫测,配置在那些山水地貌和树木花卉之中,显得恰到好处。除少数殿堂、庙宇之外,一般建筑物外观朴素雅致,少施彩绘,与园林的自然风貌十分协调。此外,圆明园内还有一些外国形式的建筑。供奉佛像的舍卫城,是仿效古印度桥萨罗国的国都兴建的。乾隆年间由西人郎世宁和蒋友仁主持建造的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更是圆明园的一大特色。它是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为中国古典园林增添了新的色彩。

乾隆皇帝曾得意地称他的圆明园是“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圆明园不仅是当时中国最出色的皇家园林,而且还因传教士的宣扬而蜚声欧洲,对西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曾这样说道:“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当著名的“三山五园”被英法侵略军劫掠焚毁以后,清朝统治者惶惶不可终日,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恢复往日皇家园林的气派和威风,然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国力再也不能与过去相比了。最后,凶狠残暴的慈禧太后竟挪用海军造舰经费,重修了其中的清漪园,并改名颐和园。它成为中国最后一座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其前身清漪园的基础上建成。5年后又遭八国联军野蛮破坏,翌年修复。全园占地约290公顷,分宫廷区和苑林区两大部分。

颐和园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因而兼具宫和苑的双重功能。慈禧常常在这里接见臣僚,处理朝政,为此在园的前部专门建置了一个宫廷区。它是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群。这片面积不大的宫廷区相对独立于面积广大的苑林区,二者既分隔又有联系。

苑林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昆明湖水面达200余公顷,约占全园总面积的70%,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面被西堤及支堤划分为3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一水域各有一湖心岛,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湖中水景模仿江南名湖,颇为神似,如西堤及“西堤六桥”源自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西堤景明楼以东,“烟景学潇湘”,具有洞庭湖岳阳楼“春和景明”的意境。西堤一带碧波垂柳,自然景色开阔,远处玉泉山和西山重峦叠嶂,绵延起伏,玉泉山顶的玉峰塔倒映入湖,园中景物与园外景物浑然一体,成为园林借景的杰出范例。湖岸和湖堤绿树荫浓,掩映潋滟水光,呈现出一派江南情调的近湖远山的自然美。

万寿山雄踞昆明湖以北,尽管面积不大,却集中了园内绝大多数建筑物,是一个庞大的风景点集聚区。山南坡(即前山)濒昆明湖,湖山连属,构成一个极其开阔的自然环境。山上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景的一组建筑群,是全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从湖岸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直达山顶的“智慧海”,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高达40米的佛香阁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显得器宇轩昂,凌驾群伦。与前山建筑群相呼应的是横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这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共273间,728米。

img87

万寿山前山建筑群

万寿山北坡(即后山)山麓是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称为后湖。造园家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紧逼宫墙的局促环境,在此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河道南岸真山脉络相呼应,大有“两岸夹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意趣。河道水面时宽时窄,时敛时放,泛舟水上或沿岸步行,得山复水转、柳暗花明之趣,成为颐和园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这里曾经有水居村、自在庄和苏州水街。

在万寿山东麓靠近宫廷区,有一座相对独立的“园中之园”,名叫“谐趣园”,是模仿无锡寄畅园而建,初名“惠山园”,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及弘历诗“一亭一径,足谐奇趣”之意,改今名。此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入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了这座小园的诗情画意。有学者认为,谐趣园是以北方雄健之笔抒写江南柔媚之情的一种因地制宜的艺术再创造。

颐和园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也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集大成性质的代表作品。1998年11月,颐和园入选《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北京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现存的皇家园林中,以河北省承德市北的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规模最大。它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经过80余年的扩建和改造,于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正式建成。此后,清朝历代皇帝每逢夏季都到此避暑和处理政务,这里成为清王朝第二政治中心。

避暑山庄规模宏大,占地8400余亩,是北京北海公园的8倍,颐和园的2倍。其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以及复杂多变的地形特点,依山傍水,巧于因借,在“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的基础上,发挥了高度的创造性,并集各民族建筑艺术之精华,熔南北园林风格于一炉,别具特色,成为中国传统自然山水园林的杰出典范。

避暑山庄按其不同的功能要求,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4组建筑群。这里是皇帝及嫔妃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许多隆重大典、少数民族王公贵族以及外国使臣的会见常在此进行。苑景区是一个以自然山水为骨干的大园林,按其自然景观又可分为平原区、山岳区和湖泊区三大部分。湖泊区是山庄风景的重点,位于宫殿区之北,包括洲屿在内面积约58公顷,其中水面占26公顷。在水系布局上,充分利用了热河泉的有利条件,加之峡谷、溪流和山泉的自然景观,创造了一派江南景象的湖水佳景。湖泊区因大小洲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8个水面,即如意湖、澄湖、上湖、下湖、银湖、镜湖、半月湖和西湖(内湖),各水面又以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多变,空间丰富。当年乾隆皇帝曾高兴地赞美道:“菱花菱实满池塘,谷口风来拂棹香;何必江南罗绮月,请看塞北水云乡!”湖泊区北岸分布着“莺啭乔木”等4座亭子,是湖泊区与平原区的过渡,又是欣赏湖光山色的佳处。其北为辽阔的平原区,这里过去古木参天,碧草如茵,草丛中驯鹿成群,野兔出没,煞似草原风光。清朝皇帝曾在此举行野宴,接待蒙古王公贵族,观看焰火、赛马、摔跤等活动。山岳区占地最广,约为山庄总面积的4/5,地形逶迤蜿蜒,又不乏幽谷深涧,奇峰怪石,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构成情趣各异的壮丽图画。

山庄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尽管整座山庄规模宏大,建筑繁多,颇具皇家气派,但在单体建筑上,却没有绚丽的色彩、繁琐的装饰和雍容华贵的陈设,而是巧妙地因借自然地形,随山依水,自然天成,从而达到了建筑布局与山水环境有机结合的艺术境界。山庄的绿化设计也恰到好处,既注意保留原址地形地貌天然植被的风姿,又在某些区域因地制宜地引种移植新的品种,从而使整个园区的植物造景显得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避暑山庄共有七十二景,每一景观名称都富有诗情画意,点出了风景主题,弥漫着隽美的姿韵,更丰富了艺术效果。这七十二景是:

康熙三十六景: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熏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越、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留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溢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整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甫田丛樾、长虹饮练、水流云在。

img88

普陀宗乘之庙

乾隆三十六景: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另外,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依山傍水坐落着一系列大型寺庙群,这就是著名的外八庙。它们居高临下,与避暑山庄交相辉映,更显示出封建帝王离宫别苑的神秘和气派。

避暑山庄于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Ⅱ、Ⅳ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是:“承德避暑山庄,是清王朝的夏季行宫,位于河北省境内,修建于公元1703年到1792年。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他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的庙宇和皇家园林同周围的湖泊、牧场和森林巧妙地融为一体。避暑山庄不仅具有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而且还保留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