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接触器直流运行控制电路

接触器直流运行控制电路

时间:2024-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启动初始,KM常闭触点与电阻R串联,又与硅二极管V1串联后,与电容器C并联,在启动过程中,并联的电容器C建立了流过电容和线圈的附加电流,加速了电磁铁的动作。在R点为正半波时,电源R向电容器C充电,硅二极管V2为截止状态,电容器C只能向KM线圈放电。KM的三个主触点同时闭合,电动机M得电运转。KM常开触点闭合,电容器C串入电路中起充放电作用。交流接触器线圈工作电压为~380V时,1号线与控制保险FU2连接。

三、接触器直流运行控制电路

图9-2、图9-3是把变配电所内交流接触器改为直流运行的最简单的控制电路。1.图9-2工作原理

按下启动按钮SB2的瞬间,电源T相→控制保险FU2→1号线→启动按钮SB2常开触点(按下时闭合)→3号线→经硅二极管V2向电容器C充电。

R点为正半波时,电源R相→控制保险FU1→2号线→分两路:→KM常闭触点→13号线→电阻R→11号线→硅二极管V1;→电容器C与KM常闭触点,电阻R、硅二极管V1并联关系→同时经9号线→接触器KM线圈→7号线→停止按钮SB1的常闭触点→5号线→热继电器EH的常闭触点→3号线→启动按钮SB2常开触点(按下时闭合)→1号线分成两路:

→①(电源N,220V);

→②控制保险FU2→电源T相。

img88

图9-2 交流接触器改为直流运行的最简单的控制电路之一

注:交流接触器线圈工作电压为~220V时,1号线接N极。交流接触器线圈工作电压为~380V时,1号线与控制保险FU2连接。

KM得电动作,KM常开触点闭合自保,KM三个主触点同时闭合,电动机M得电运转。

启动初始,KM常闭触点与电阻R串联,又与硅二极管V1串联后,与电容器C并联,在启动过程中,并联的电容器C建立了流过电容和线圈的附加电流,加速了电磁铁的动作。

此时,接触器KM常闭触点断开,13号线断电,电阻R、硅二极管V1不起作用。

由于KM的常闭触点断开,电容器C串入电路中。电源改经电容器C送电,因为硅二极管V2与KM线圈并联,所以,为KM线圈提供了续流通道,使KM线圈得到连续的直流电流,维持接触器KM的工作状态。

在R点为正半波时,电源R向电容器C充电,硅二极管V2为截止状态,电容器C只能向KM线圈放电。在下一半波中,硅二极管V2导通,为KM线圈提供续流通道。硅二极管V2与电容器C串联,又可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维持接触器的KM吸合。所以,正负半波流经KM线圈的电流方向不变,KM线圈得到连续的脉动直流电流,消除了交流电的周期正弦交变过程,使接触器KM吸力稳定,处于无声音运行状态。

按下停止按钮SB1,其常闭触点断开,KM线圈断电释放。KM三个主触点同时断开,电动机M断电停止运行。

2.图9-3工作原理

按下启动按钮SB2,电源R相→控制保险FU1→2号线→启动按钮SB2常开触点(按下时闭合)→13号线→电阻R→11号线→硅二极管V1→9号线→接触器KM线圈→7号线→热继电器EH的常闭触点→3号线→SB1的常闭触点→1号线→控制保险FU2→电源T相。

硅二极管V1半波整流,KM得电动作(KM动作速度要比图9-1和图9-2接线方式的缓慢一点),KM常开触点闭合后,电容器C串入KM线圈电路中,同时起自保作用。KM的三个主触点同时闭合,电动机M得电运转。

当手松开启动按钮SB2时,KM常开触点断开,电阻R,硅二极管V1不起作用,硅二极管V2与KM线圈并联。KM常开触点闭合,电容器C串入电路中起充放电作用。

R点正半波时,电源向电容器C充电,硅二极管V2为截止状态,电容器C只能通过闭合的KM常开触点向KM线圈放电。在下一半波中,硅二极管V2导通,为KM线圈提供续流通道。硅二极管V2与电容器C串联又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因为硅二极管V2的截止状态,电容器C的放电电流只能通过线圈,所以,正负半波流经KM线圈的电流方向不变,KM线圈得到连续的直流电流,消除了交流电的周期正弦交变过程,使接触器KM吸力稳定,处于无声音运行状态。

按下停止按钮SB1,其常闭触点断开,KM线圈断电释放。KM三个主触点同时断开。电动机M断电停止运行。

img89

图9-3 交流接触器改为直流运行最简单的控制电路之二

注:交流接触器线圈工作电压为~220V时,1号线接N极。交流接触器线圈工作电压为~380V时,1号线与控制保险FU2连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