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数字城市的特点
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数字化网络空间中的再现和反映。随着人们对数字城市概念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数字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数字城市与现代工业化背景下城市的差异。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数字城市建设的实践总结了数字城市的特点,现阐述如下:
(1)数字性。数字性是数字城市最基本的技术特征之一。数字城市运作的前提就是信息的数字化。城市中的客观实体通过数字化高度抽象和提炼,形成数字城市的信息资源。数字城市的数字化特征,一方面是指对各类信息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转换,使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存储、传输、交换和应用的过程,这个特性一般针对那些可量化、可测度的信息类型而言;另一方面数字化还针对那些不能直接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转换的信息(如文化、传统、习俗、思想等),通过借鉴其他可量化的数字符码信息的形式进行间接映射、再现和类比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被人忽略或笼统地认为不属于数字化的范畴。这个技术特征是实现对数字城市人文科学内容进行研究的可能性的一个理论前提。
(2)整体性。数字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性是其最主要的特性。在数字城市这个巨大的信息系统中,城市的各个职能部门只有遵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并在数字城市的综合数据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实现互通互连,实现整个系统的一体化,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数字城市建设中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各个组成要素在地位、作用、功能、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的等级秩序性。根据数字城市的概念模型,可将数字城市分成基础层、管理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和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交换中心、法律法规与政策、技术与标准、政府类应用、行业类应用、企业类应用和公众类应用9个部分。每个层次与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数字城市这一巨系统。
(4)共享性。数字城市的共享性主要体现为资源共享性。在数字城市中,资源共享的前提是数据共享。城市中的客观实体通过数字化的高度抽象和提炼,形成数字城市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数字城市运行的重要前提。城市中的信息资源可分成两大类:地理信息和社会活动信息。按共享主体来分,有国家(国家是特殊的主体,只有进行国际信息共享,国家才以主体身份出现)及国家机关之间数据的共享,法人单位之间数据的共享,个人之间数据的共享,国家机关与法人单位及个人之间数据的共享,法人单位与个人之间数据的共享。不同的共享主体,由于其共享的权限和级别的不同,信息共享的标准和范围也不同。而且城市中的所有资源应在一定法律和规范条件下在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共享。
(5)开放性。城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只有信息的流动才能真正发挥信息的作用,从而带动城市物质流和能量流的流动,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任何资源都应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向需求者开放。
(6)智能性。智能性是数字城市的高级特性。美国科学家哈里·哈恩(Harley Hahn)认为,由信息、电脑、连接物和人组成的网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但它与一般的生命体不尽相同,一旦形成,就成为一个巨大的、无定形的有机体,处在不断地变化、生成、解决问题和组织策划之中。它与人神经系统有相似之处,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特征。就数字城市及其应用系统而言,数字城市的智能化特性主要表现在城市综合信息的重组、增值与判断及各种应用系统的智能决策与支持,包括交通智能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化等。它构成了数字城市辅助决策系统的核心,是数字城市先进性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7)可视性。虚拟现实和三维模拟是数字城市可视化表现的主要形式。“数字城市”虽然是虚拟的,但也具有空间特性和时间特性。它在空间上描述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空间位置和几何形态,在时间上描述城市的变化。“数字城市”虚拟现实技术能使人们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察城市,给人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人们可借助多媒体和仿真技术逼真地描述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通过模拟系统寻找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8)无限性。数字城市的建设没有终止的概念。随着城市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水平的不断进步,数字城市各项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建设均会遵循螺旋式发展的规律持续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