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环境设计的认识及方法
一 室内设计之认识
人类需要最基本的生存环境
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和提高自己生存环境质量的活动。这里指的环境是独立于人们之外的客观条件,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存在、学习和生活。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指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气候等;而人工环境是指内部由人的因素所组成的空间,空间的大小、形状、光线等形成的一种小气氛。室内设计师的任务就是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用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创造出符合“人”的环境,而这环境应该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使使用功能和精神要求得到完美统一。而这个环境必然是舒适化、人性化、科学化和艺术化的统一。
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历程
无论从西方石质结构建筑发展的历史,还是从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沿革来看,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关注都是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客观上分析,大致可以用三个阶段来划分室内环境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也是室内环境设计历史发展的最初阶段。人类能用以解决居住空间的技术能力和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极为有限。对室内空间的改善主要是为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
第二阶段: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室内环境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使社会财富的所有者追求生活的奢华。人的享乐主张在室内环境设计活动中开始得到重视,这个时候的室内环境空间设计往往追求视觉上的愉悦,一味用大量高贵的材料堆砌室内空间,其弊病是使人一味地醉心于装饰而忽视空间关系与建筑结构。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的任何生存空间都不是孤立的,装饰手法只是空间关系的补充而不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全部。合理的、充分的利用空间,提高单位空间容量的环境效益是创造室内空间的重要原则。
第三阶段: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室内环境的创造才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革命后世界范围内机器批量的大规模生产,使更多的材料用于室内设计之中。同时各种新艺术思潮也推动着艺术与设计观念的全面更新。
二 室内空间的构成
空间的形式及人对空间的感受
1.室内空间的体量与尺度
室内空间的体量主要是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的。一般公共型建筑的室内要有较大的空间及高度,如超市、电影院、购物商场、展览中心等,否则会使人感到压抑或局促。而一些特殊的纪念性建筑如纪念堂、教堂为了造成宏伟、博大或神秘的气氛,室内的空间体量往往大大超出一般使用功能的要求。
2.室内空间的形状与比例
一般讲室内空间的形态在建筑设计时已经基本确定,而室内设计师则往往通过某些技术或艺术手段来改善或改变室内空间的形态与比例。
3.室内空间的层次与渗透
在遇到两个相邻空间进行分隔的时候,不是采用实体墙面把两者完全隔绝,而是有意识的使之相互连通,使两个空间彼此渗透。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处理手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所谓“借”就是把彼处的景物引到此处来。这实质上就是使人的视线能越出有限的屏障,从一个空间而及于另一个空间或更远的地方,从而求得层次丰富的景观。
这种空间的渗透也可以采用灵活的隔断来分隔或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室内、室外相互渗透。有时要考虑到空间的立体渗透,使上下层乃至多层空间相互穿插(可以利用灯光相互渗透)。
4.室内空间的引导与暗示
有一些空间需要对人流加以引导或暗示,从而使人们可以循着一定的途径而达到特定目标。而这种引导、暗示就需要空间的组织来完成,这种空间的组织要做得含蓄、巧妙,使人在不经意之中沿着一定方向从一个空间过渡到另一个空间。
可以归纳为几种途径:
(1)墙面设计有曲线感、动感,使其减少阻力,让人面对弯曲的墙面有一种期待感。
(2)靠台阶和楼梯,暗示出上层空间的存在,吸引人流。
(3)利用天花、地面的走向形成一种强烈的方向性,引导人前进。
(4)靠灯光的处理、明暗变化指引人方向。
空间的分类及设计思路
1.空间的分类
(1)结构空间:通过对外露结构的观赏来领悟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所形成的空间美的环境,称为结构空间。合理而优美的结构本身就是视觉空间中心,结构空间体现现代感、力度感、科技感。
(2)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秘密性较小,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与大自然及周围景物的融洽,它一般使人感到开朗、活跃。开敞性空间常作为室内和室外的过渡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和趣味性。
(3)封闭空间:用限定性比较高的围护实体(承重墙、轻体隔墙等)包围起来,无论是视觉、听觉,都有很强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它具有很强的领域感、安全感,秘密性强,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差。
(4)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组织并引导人流的行动方向,其空间形式灵活,动感强烈。
(5)静态空间:空间的限度性强,趋于封闭,多为对称空间,私密性较强,视线转换平和,光线柔和。
(6)虚拟空间:它的范围没有十分完备的隔离形态,也缺乏较强的限定度,是指靠部分形体的启示,依靠联想和“视觉完形性”来规定的空间,所以又称“心理空间”。这种空间一般要局部装修,它往往处于母空间之中,又与母空间相互交流,其本身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领域感。
2.设计思路
以家庭住宅为例,分析室内空间的设计思路,捋顺室内设计的程序,确定室内空间设计的重点。
首先确定室内设计的风格特点,以形成构思并确定设计的方向。然后确定室内空间的划分,并选择适当的材料。
在室内空间的划分时,明确起居室、厨房、餐厅等公共空间,哪些是私密空间,如主卧室、客卧室、儿童房、书房和老人房间等等。
室内艺术设计中选用的材料有两大类:其一为板材、木材、石材、玻璃、金属等;其二为家具、布艺、饰品、灯具、绿化用品等。
通过艺术和技术的处理,形成空间分割,立面和平面的空间布局,例如:
(1)绝对分隔(墙)
(2)局部分隔(屏风、家具)
(3)象征性分隔(栏杆、花格构架、玻璃)
(4)弹性分隔(折叠物)
(5)色彩分隔
(6)装饰构架分隔
(7)绿化分隔
(8)照明分隔
对以上部位,要确定室内视觉中心,如影视墙、造型墙以及室内细部的处理,如装饰符号等元素。
三 室内环境的家具设计
家具作为空间构件的含义
家具从其单体概念上讲是供使用者坐、躺、放置储藏物品的器具。但是,对于室内设计师来说,它还具有在空间设计中充当特定构件的含义。在室内空间里,家具被看做各种空间关系的一种构成成分,有特定的空间含义。
人的特定活动要求有特定的空间,完成特定的行为工作要求有满足一定功能要求的家具和家具组合方式。家具本身对其所在空间的功能质量和艺术效果有重要影响。
家具布局不能和人的活动线路发生冲突,家具风格应该和室内风格相一致。同时,家具的“形式”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其功能的重要性。家具本身就能起装点室内空间、满足视觉愉悦的重要作用。
家具布置的一般规律
我们在这里谈到的规律是兼顾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种。首先我们要研究人们在室内活动的“动线”。在人们运动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线节点”上,即可能停留或必须停留处布局相应的家具,以满足特定的使用功能。其次,研究不同空间部位对人的心理影响,创造能感染和影响人的视觉心理的空间。在这些关键部位上设置家具,满足使用者对家具和室内空间的心理需求。
四 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
色彩与人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室内的色彩现象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与室内每一个物体的材料、质地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室内物体的固有色和采光照明的方式决定了室内色彩的大趋势。
色彩作为一种物理现象,对人引起的视觉效果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如大小、轻重、冷暖、远近等。另外,色彩对人产生各种生理反应的同时也会引起不同的心理联想,如庄严、刚强、轻快、富丽等不同的心理反应。
室内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功能的要求和美学要求,此外还要考虑装饰材料的特点。
1.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公共建筑的室内色彩要求明亮、沉着、平和,因此以淡绿色、淡蓝色、暖灰色、乳白色为基调。
2.医院、疗养院的室内色彩要求给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养场所,基本色调应多采用淡暖色调为主。
3.超市、购物中心则多采用冷灰色调。
4.餐厅、酒吧的室内色彩多为暖色,如橙色、黄色、奶白色,这些色彩给人以食欲。灯光照度不宜过亮,给人一种安宁的私密性气氛。
5.纪念性建筑大多要求体现出庄重、沉稳、大方的风格,因此室内常用沉着肃穆的深色、黑白、金等颜色。
五 室内环境的照明设计
室内照明设计是一种实用性与装饰性紧密结合的室内艺术。它的实用性表现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从而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其装饰性体现在可以塑造特定的室内气氛,使室内环境的艺术性得到进一步升华。
室内的照明形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主题式照明——多用于政治性的大型公共场合,其照明形式体现一种主题思想(如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
2.井口天花式照明——我国特有的传统装饰形式,井口内的照明可用吊灯或散点式排列吸顶灯。
3.散点式照明——其室内光照均匀,显得气势宏大。
4.重点式照明——室内突出重点灯具,照明重点突出。
5.几何图形式照明——其形式结合天花的设计,富于韵律。
6.格片反射照明——通过格片使内部灯光均匀地散到室内,其效果柔和,没有刺眼的眩光。
7.槽反射式照明——这种照明方式是间接照明方式,只见光,不见灯。其特点是照明效果含蓄、有层次变化,结合顶部造型设计显得其效果更加丰富。
六 室内的陈设与绿化
室内陈设品的布局
艺术陈设品是室内设计过程中用于点缀空间、加强空间艺术气氛的重要手段。在同一室内环境陈列不同的艺术品会产生不一样的室内效果,另外不同的艺术品在点缀空间上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在进行室内陈设布局时,在对重点饰品进行摆放时,要配合灯光进行艺术处理,使其更加突出。
室内绿化的布局
利用绿化组织空间的形式
(1)内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将植物引进室内使内部空间兼有外部空间的因素,达到内外空间的过渡。
(2)空间的提示与指向:由于室内绿化具有观赏的特点,能够强烈地吸引人的注意力,因而时常含蓄而巧妙地起到提示与指引的作用。
(3)空间限定与分隔:利用室内绿化可以调整空间,而且不破坏整体效果,同时保持空间的开敞性和完整性。
(4)柔化空间:现代建筑大都是直线和板块构成的几何体,空间显得死板、生硬,利用室内绿化中植物的曲线、多样的形态可以改变人们对空间的生硬印象。另外人与室内空间的尺度差别较大,室内植物往往弱化这种过于夸张的尺度感,使人感到尺度宜人和亲切。
七 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分析
草图分析阶段
草图是一种综合性的设计过程,也是设计构思变成设计成果的第一步。草图的绘制实际上是设计师的思考过程,也是由抽象思考进入到具体的图式的过程。
从平面图的空间组织到风格定位,人流的安排和功能的推敲,色彩的比较和设计元素的确定都需要通过草图来完善,在整体草图方案比较完整的情况下对方案进行深化和完善。
室内透视图阶段
设计人员把规划好的草图用透视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空间感,在空间中推敲形体,同时标注材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