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不开刀的介入手术及放射治疗
人们在进行身体检查和化验时,最易接受的是无创伤性的检查。本节将谈到的治疗方案和很多手术就是不开刀也能使病灶萎缩、销蚀,我们称这类手术为“介入式治疗”。
血管整形术和在血管中放入支架。
血管整形术和在血管中放入支架都是对狭窄部位的血管加以扩腔,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血管整形术是在医用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密切监视下,把带有气囊的导管——它是很细的软塑管,插入到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位置(如图2-24),然后充入气体到气囊,狭窄的血管就被扩大内腔。与此同时,就把一定孔径的金属网状管称之支架放在被扩的冠状动脉位置,这个支架就留在冠状动脉的狭窄血管中。在进行X光心血管造影检查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网状金属管在血管中的位置,这有助于今后对支架位置、支架内腔的监测。
图2-24 冠状动脉窄处放入支架
动脉血管变窄或堵塞不仅会发生在冠状动脉血管内,在脑内血管和腿部血管也会发生,都是由于血管内壁的胆固醇淤积所至,也称之为胆固醇斑块淤积,轻则使血管内腔变窄,重则整个内腔都会堵塞,这就是心脑血管疾患之一,常称“动脉血管硬化症”。由于斑块式血块使血管变窄或栓塞时,心、脑或身体某部位得不到血液的供给,发生缺氧,甚至导致该部位的组织死亡,这就导致医学界常说的偏瘫、中风、心肌梗塞等严重疾患。
利用介入手术安全地在冠状动脉窄处放入支架就可避免中风、偏瘫、心肌梗塞等严重疾患发生。
介入式化疗。介入式化疗是把化学治疗癌细胞的药物在X射线机的图像导引下,把注射药物的导管直接插到肝穹隆动脉。该位置是供肝脏血液到癌包块的主要通管,所以药物很快地直接作用到癌细胞,同时它也阻断血液再供给癌细胞。介入式化疗从两方面攻击癌细胞。一方面利用比全身化疗更高浓度的剂量作用到肝脏癌细胞,药物对全身其他器官的副作用可以减少,另一方面它阻断了对癌细胞的血液供应,使癌细胞得不到氧和营养成分,故更快更直接,治疗效果甚佳。
该治疗方法可以对以下疾患进行治疗——肝细胞瘤:由直肠癌、黑色肿瘤、恶性肉瘤、其他体位器官肿瘤转移到肝脏的肿瘤。
介入式化疗可以独立使用,视肿瘤的情况,它可以配合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进行。
介入式导管栓塞疗法。根据不同的血管利用不同的材料,把材料通过导管送到要暂时或者要永久阻断血流的血管地方,使输到肿瘤血管的血液不再供给肿瘤的营养与氧。导管栓塞的方法也可用于治疗血管畸形和静脉、动脉血管的不正常沟通,栓塞任何想阻止其血液流通的血管。
栓塞疗法也可以配合其他放疗或者外科手术治疗进行,栓塞疗法主要用于控制危急的出血病人。例如,危急出血情况,控制由于外伤、车祸使血液流入腹腔或盆腔的情况。有些肿瘤切除非常不容易,风险很大(如肝癌),这时利用栓塞阻断供肝癌细胞养分的办法,使肿瘤生长比以前缓慢,有些可致停止生长并萎缩。还可以结合使用导管注入化学药物的方法,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体外除颤器和埋藏式除颤器(如图2-25、图2-26):
图2-25 体外除颤器
图2-26 埋藏式除颤器
低频电流可以利用它作为除颤器,消除心脏不规则跳动;或者使由于某些疾患或某种原因使心脏刚刚暂停跳动的病人恢复心脏跳动。通以极短时间低频电流可救命,究竟短时间是多少时间?短时间通一次救不了命是否可以隔一段时间再通一次呢?什么时间通电才合适呢?这就是研究除颤器工程师所考虑的问题。上述条件配合得好时完全可以恢复正常心跳。
选择通电的时刻应该在正常心脏的舒张休息期,这对心脏纤颤的病人特别重要。
如果病人的心脏纤颤(乱跳),在心脏即将起跳的时候通电,不但不会消除心脏的纤颤,反而把心脏产生起跳的自生电信号发生的地方(窦性心律点)搞坏,这是很可怕的事。这时得靠心电图机器自动检测心脏的舒张休息期,仅靠医生启动开关是做不到的。所以真正的工作过程是医生接上电极,除患者外所有医护人员不能靠近病床,医生调好放电的功率,涂上导电膏的电极放在病人胸前,医生按下开关,机器等待到心脏休息期间,自动准确地给病人通电以达到起死回生的目的。
应说明的是,有些病人心脏纤颤不是一次电击就可一劳永逸的,病人经常发生心脏纤颤就得用埋藏式除颤器,当机器测到心脏发生纤颤时,自动地发出除颤的电流脉冲,让病人恢复正常心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